中国古代技术创新 下载本文

了13000多口盐井,其累计深度相当于人工打穿了400多座珠峰;累计生产了8千万吨食盐。1835年,人们在此还钻成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中国还是最早以天然气为能源的国家之一。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将开采的天然气用于煮盐。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们又发明了气同采的成就。

中国古代发明的一整套深井钻凿和制盐技术,为人类的文明和世界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技术在传入欧洲后,有力地促进了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和地下资源的开发。

大家可以转动辘轳,完成竹筒入水、提升、抅水等动作,模拟感受一下整套汲卤采卤工艺;也可以点击显示器画面上的按键,进入相关页面进行信息浏览,了解深井采盐技术。

盆采气装置,取得了卤

5、叠铸法

大家看到的这个展项叫叠铸法,展示的是汉代制造金属工具的一种铸造技术。汉代的铁器叠铸技术,是从战国时代青铜叠铸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叠铸是层叠铸造的简称。在中国古代,是用多个泥范逐层叠合起来,组装成一体,由共用的浇口杯和直浇道浇注形成,一次可铸得多个铸件。叠铸较传统的分范合铸,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节省了造型材料和金属料,使铸造成本大为降低。特别适合形状较为简单、重量较小的器件的大批量生产。

叠铸范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制模、翻外范、制芯、合范、装配、浇铸六步。制模就是用陶或木、竹、骨、石各种质料先做一个想要铸造的器物模型,通常都是用泥模。模子制好后就是翻外范,将调合均匀的泥土拍打成平泥片,按在泥模的外面,用力拍压,使泥模上的纹饰反印在泥片上。等泥片半干后,按照器物的耳、足、鋬、底、边、角或器物的对称点,用刀划成若干块范,然后将相邻的两泥范做好相拼接的三角形榫卯,而后晾干,或用微火烘烤,修整剔补范内面的花纹,这就成了铸造所用的外范。下一步是制芯,将制外范使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薄层,再用火烤干,制成芯。刮去的厚度就是所铸铜器的厚度。然后将芯倒置于底座上,再将外范块置于芯周围。外范合拢后,上面有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少留下一个浇注孔,这一步叫做合范。装配就是把做好的范依次叠加。陶范多层叠

3

装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心轴套合法,例如轴套范,范面呈桃形,桃尖处设置直浇口,中心为圆形轴孔,多层叠装起来,以木质心轴由上而下贯穿轴孔,同时对准直浇口,然后糊上加固泥,便成为一套叠装铸范;二是定位线套合法,例如圆环范,范面长宽度相差很小,为了防止叠装出错,在每个范的一边做出三条定向线(即泥印),另一边又有两条定向线,按照两边不同的定向线进行叠装,便容易准确。这种范的直浇口设在中央,为了防止浇口对不准,需要用心轴贯穿直浇口。这种多层叠装的陶范,有一定的叠铸浇注系统,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等组成。最后一步是浇铸,就是把熔化的金属液体注入浇口。等液体冷却后把范打碎,铸件就制做完成了。

汉代叠铸范浇注系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很薄的内浇口。这样薄的浇口,铸范必须经过预热,才能使铁水流得进去。因为用预热的铸范浇铸,能减低金属液在叠铸范中的冷却速度,提高它的流通性。预热铸范,趁热浇铸,是我国传统的冶金工艺。

这种工艺最适用小型同类铸件的大量生产。古代的钱币、车马器大多是用这种工艺生产的。

大家可以自己动手叠装范,用橡皮泥模拟铸造,也可以看一下多媒体画面演示。

6、生铁、熟铁、钢比较

这个展项展示的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比较。生铁、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以碳的含量多少来区别。含碳量小于0.05%的叫熟铁,含碳2%到6.67%的叫生铁,含碳0.05%到2%的叫钢。

人类早期炼得的是熟铁,是矿石在摄氏800到1000度的条件下,由木炭还原直接得到的。熟铁在出炉的时候,是一种含有大量非金属夹杂的海绵状的固体块,因为含碳量通常很低,所以很软,塑性好,容易变形,通过锻造成型。但由于强度和硬度均较低,用途不广,只能造一些形状简单的器物。

生铁是在温度摄氏1150到1300度的条件下冶炼出来的,出炉的时候产品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产,可以浇铸成型,非金属夹杂少,质地硬而脆,几乎没有塑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生铁的国家。欧洲直到公元十四世纪才有生铁。

钢是在铁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具有生铁和熟铁两种优点,它采用木炭作燃料,

4

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呈海绵状的固体块,待炉子冷后取出,叫块炼铁。块炼铁含碳量低,质地软,杂质多。再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后经过锻打,除掉杂质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从春秋晚期起中国就有炼钢生产了,距今2500多年的历史。用钢做武器,相当锋利。而铁制的武器则软的多。据历史记载,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的,在战场上交锋时一刺便弯,再刺之前非要放在地上用脚踩直不可。公元1世纪时欧洲人普利尼曾经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而又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比美。”

这里面展示的是生铁、熟铁和钢的实物,大家可以触摸感受一下,也可以用这个金属杆敲打它们,听听声音有什么区别。

7、古代农业技术

这个多媒体展示的是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演变过程。

农耕的发明是一个文明国家胎动的第一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在旁边的农具模型展项,我们看到了我国古代发明的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代表农具。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明清时代的精耕细作,我国古代先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原始农业时期,他们就已经发明了整地、收获、加工脱粒等三类农具,先秦时期发明了耒耜,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铁制的耕犁,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三脚耧这种先进的播种机,发明于东汉末年的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我国古代在粮食加工方面发明了:磨、碾、碓、扇车等机械。我国劳动人民在汉代就能够开凿深井了,这比西方大约早十一个世纪。牲畜力的利用在我国也是很早就开始的,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古代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西方大约早十一个世纪。

以上内容在多媒体里面都有详细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触摸画面,自由检索。

8、古代农具(实物)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农业在整个生产中都占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

5

济的发展,为了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人民发明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不但数量多,而且在时间上也多是比较早的。

我国很早就发明了耒耜,用耒耜来翻整土地,播种庄稼,进行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耒耜发展成犁。不过在战国时期以前,人们使用的只是石制、木制、骨制和少量的铜制整地工具。后来由于牛耕的出现和冶铁业的兴起,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铁制的耕犁,铁犁铧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宋元以后,耕犁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各地创造了很多新式的耕犁。江东犁是农业的象征,它由11个零件组成,操作起来灵活自如,便于转弯,同时在耕作中保持平稳,做到深浅一致。曲辕犁的出现和南方水田耕作分不开,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比较起来,面积都比较小,耕作时经常要拐弯,这就要求犁比较轻便和灵活,拐弯掉头的半径小,适合梯田使用,曲辕犁便具有这一特点。

耧车,为古代的播种工具,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发明了耧车。西汉时期发明的耧车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并配有种子箱、排种箱,输种管、开沟器、机架和牵引装置,一人牵引,一人挽耧,同时摇动耧柄,使种子均匀地从耧腿下方播入所开沟内,可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工作。

古代农具经历了石制,木制,铁制三个不同的阶段,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了大量的农具,在当时很多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这里您可以通过农具实物去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农具的知识。

9、耕犁、耧车VR体验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组展项是中国古代农具的模型。

这边的是耒耜,耒耜是最古老的木制耕作农具,是先秦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具有破土的功能。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耜类似耒,类似今天的锹、铲。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

这边是耧车,耧车是西汉年代发明的古代播种农具,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并配有种子箱、排种箱,输种管、开沟器、机架和牵引装置。使用时,一人牵引,一人挽耧,同时摇动耧柄,使种子均匀地从耧腿下方播入所开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