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评价数学课呢?这里我从五个方面来讲: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是数学评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确定的好不好,一要看目标是否明确,能不能兼顾能力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要看广度、深度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要看是否简明扼要、具体,便于实施,便于检测,四要看教学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首先要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执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详略得当;三要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四要看执教者能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发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合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其次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是否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评课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揭示教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部规律。学生是否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暴露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明确结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它应用于什么范围等,从而把评课评到点子上。第三,看课堂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讲练时间安排是否得当。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适时组织课堂强化训练。听评时,要从训练题的编排、训练形式、反馈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四)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板书、教态、教具演示、教育机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基本功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关注:一是教态自然、亲切、评议清晰、简练、生动、富有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二是有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技能;三是教具或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适时;四是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做到思维清晰,书写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五)教学效果
衡量教学效果,首先要看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实现恶劣目标要求;其次是看学生的表现,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看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能否对一堂新授课归纳主要内容,进行独立的课堂小结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等。 数学课评课范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you do, you learn)。” 通过观看课堂实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倾听与辩论、接纳与赞赏之中,学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下面谈谈我听完这节课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1、恰当地组织数学学习内容。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般认识分数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顺序,由
2、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分数的产生包含着丰富的思维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
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教师就以直接揭题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为主动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铺垫。接着,教师提出:既然是分数,与什么有关?自然地引出分东西,师生共同在分东西的过程中,经历的产生过程。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3、构建群体互动交流的发展区。“做数学”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如当学生利用学具充分操作后,及时组织小组讨论:你是怎样创造出分数的?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使认知结构得以扩充与放大。当学生提到“正方形的1/4”时,抓住契机,收集学生的不同的折法,展开对—本质意义的探讨。教师只提出:看到这些图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阴影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却都是这个图形的1/4呢?经过讨论才发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具体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状无关,从而剔除分数的非本质属性。在上述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确本质,升华认识。又如:“奇妙的色块图”的问题解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采用小组讨论,合理反馈交流的活动形式,既总结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极限思想。不仅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为部分困难学生创造了“最
近发展区”,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共享成果的层面。
此外,本节课老师以满腔的热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的情,粘住孩子们的心。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信息的传授、思维的碰撞,还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地交流。其独特的学风格,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吴老师的课,如同亲临精彩的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回味无穷,难怪孩子们上她的课不愿下课,老师们不愿离开。
听完这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篇二:《等差数列》评课稿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的评课稿 民勤职专数学组 李荣仁
本周星期三第三节课,在12级1班听了杨伟老师的一节(等差数列)复习观摩课的教学,本节课中,杨伟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有效的数学问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设计理念,都有自己独到认识和做法.下面我就从“导”和“学”的两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看法: 一.“导”的角度: 1、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课标及教材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既要有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又要有思想品质的教育及美学教育。反映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上。 2.对教材的处理:
⑴新课的引入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学生现实生活中、身边熟知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分析、实验、论证得出结论和方法;⑶应用这些结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⑷有变式训练、拓展提高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强化,能力得以提升;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内容得到落实;
(3)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认知结构,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4)对例题、习题的选配有针对性和阶梯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结构的设计
教学层次的安排合理,各教学环节的衔接紧密;整个教学设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二.“学”的角度: 探究有效的教学过程,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又如,通项公式的学习,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等差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导出其通项公式.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融洽. 总之,在这节课中,教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篇三:对数评课稿范例
《对数》(第一课时)评课稿 评课人:xxx
今天听了x老师的《对数》(第一课时),我觉得x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她的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⒈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x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⒉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x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 ”“ ”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⒊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x老师摒弃了“师
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我有几个观点,纯属“一家之言”,现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榷。
1、x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但是我觉得张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的传授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重难点没有突破。
2、x老师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但是毕竟是初上讲台,学生跟不上你的的语速,跟不上你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等一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篇四:数学评课稿
评王培先老师教学《百分数的认识》 熊明光2008年4月
评课时间: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第2节课。 评课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第十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 执教教师:王培先老师。
评价内容教学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评价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王培先老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直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客观生活帮助学生建立了“百分数” 的概念,做到了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质凝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具体体现如下: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和“探索性的学习”相结合。“数学问题生活化”和“探索性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没有“生活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难以参与,也就不可能再讲什么“探索性”的学习。教学一开始,王培先老师就将学生置于学习生活的场景之中[出示足球比赛场景图,球员射门和进球个数,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应该派哪名队员?],使教学活动达到了“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景,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将数学学习与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以解决三个问题:“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通过这三个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认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 动手的能力。
三、注重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课堂教学中,王培先老师注重了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运用到新问题的解决中。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百分数的认识”知识用以完成“布料百分比”、“北京2008年绿化覆盖率”、“比一比三种种子发芽率”练习题。在这一数学活动中,学生积极的巩固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体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辅助学生学好数学,而且也为他们以后运用数学打好了基础。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于和谐平等的地位。课堂上,王培先老师在设计情境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置于一个旁观者、指挥者的地位,而是把自己设计为活动中的一分子,积极参与活动,与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与学生一起享受互相鼓励的刺激,从而为学生创设了良好、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虽然这堂课有许多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语言的表达及语感有待进一步加强锤炼,进一步熟练对媒体的使用和掌握,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不够成熟,需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语言表达需加以强化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体现还不够到位,课堂中学生的合作没能真正的做起来,没给学生充足思考、讨论与交流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部分学生的课堂常规需要进一步加强。 篇五:初中数学评课稿 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 教学设计合理 。1、重视问题的设计。本节课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充分挖掘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在学生回顾y=ax2、y=ax2+k这两条抛物线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知,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设
计。通过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弄清y=a(x-h)2这条抛物线与抛物线y=ax2、y=ax2+k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 教学方法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 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篇六: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评价数学课呢?这里我从五个方面来讲: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是数学评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确定的好不好,一要看目标是否明确,能不能兼顾能力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要看广度、深度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要看是否简明扼要、具体,便于实施,便于检测,四要看教学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首先要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执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详略得当;三要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四要看执教者能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发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合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其次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是否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评课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揭示教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部规律。学生是否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暴露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明确结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它应用于什么范围等,从而把评课评到点子上。第三,
看课堂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讲练时间安排是否得当。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适时组织课堂强化训练。听评时,要从训练题的编排、训练形式、反馈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四)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板书、教态、教具演示、教育机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基本功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关注:一是教态自然、亲切、
评议清晰、简练、生动、富有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二是有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技能;三是教具或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适时;四是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做到思维清晰,书写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五)教学效果
衡量教学效果,首先要看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实现恶劣目标要求;其次是看学生的表现,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看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能否对一堂新授课归纳主要内容,进行独立的课堂小结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等。 数学课评课范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you do, you learn)。” 通过观看课堂实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倾听与辩论、接纳与赞赏之中,学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下面谈谈我听完这节课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猜想游戏”和“色块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是富于挑战性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尽显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2、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分数的产生包含着丰富的思维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教师就以直接揭题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为主动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铺垫。接着,教师提出:既然是分数,与什么有关?自然地引出分东西,师生共同在分东西的过程中,经历的产生过程。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
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3、构建群体互动交流的发展区。“做数学”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如当学生利用学具充分操作后,及时组织小组讨论:你是怎样创造出分数的?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使认知结构得以扩充与放大。当学生提到“正方形的1/4”时,抓住契机,收集学生的不同的折法,展开对—本质意义的探讨。教师只提出:看到这些图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阴影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却都是这个图形的1/4呢?经过讨论才发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具体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状无关,从而剔除分数的非本质属性。在上述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确本质,升华认识。又如:“奇妙的色块图”的问题解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采用小组讨论,合理反馈交流的活动形式,既总结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极限思想。不仅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为部分困难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共享成果的层面。
此外,本节课老师以满腔的热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的情,粘住孩子们的心。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信息的传授、思维的碰撞,还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地交流。其独特的学风格,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吴老师的课,如同亲临精彩的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回味无穷,难怪孩子们上她的课不愿下课,老师们不愿离开。
听完这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篇七: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高中数学课评课要领及评课范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评价数学课呢?这里我从五个方面来讲: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是数学评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确定的好不好,一要看目标是否明确,能不能兼顾能力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要看广度、深度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要看是否简明扼要、具体,便于实施,便于检测,四要看教学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首先要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执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详略得当;三要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四要看执教者能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发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最大
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合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其次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是否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评课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揭示教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部规律。学生是否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暴露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明确结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它应用于什么范围等,从而把评课评到点子上。第三,看课堂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讲练时间安排是否得当。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适时组织课堂强化训练。听评时,要从训练题的编排、训练形式、反馈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四)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板书、教态、教具演示、教育机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基本功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关注:一是教态自然、亲切、评议清晰、简练、生动、富有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二是有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技能;三是教具或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适时;四是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做到思维清晰,书写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五)教学效果
衡量教学效果,首先要看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实现恶劣目标要求;其次是看学生的表现,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看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能否对一堂新授课归纳主要内容,进行独立的课堂小结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等。 数学课评课范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you do, you learn)。” 通过观看课堂实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辩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倾听与辩论、接纳与赞赏之中,学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下面谈谈我听完这节课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2、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分数的产生包含着丰富的思维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让学生经历
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充分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教师就以直接揭题法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为主动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铺垫。接着,教师提出:既然是分数,与什么有关?自然地
引出分东西,师生共同在分东西的过程中,经历的产生过程。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3、构建群体互动交流的发展区。“做数学”强调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中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反思中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提升活动的价值。如当学生利用学具充分操作后,及时组织小组讨论:你是怎样创造出分数的?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使认知结构得以扩充与放大。当学生提到“正方形的1/4”时,抓住契机,收集学生的不同的折法,展开对—本质意义的探讨。教师只提出:看到这些图形,你有什么想法?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阴影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却都是这个图形的1/4呢?经过讨论才发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而与具体分的方法和分成的形状无关,从而剔除分数的非本质属性。在上述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明确本质,升华认识。又如:“奇妙的色块图”的问题解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采用小组讨论,合理反馈交流的活动形式,既总结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展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极限思想。不仅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为部分困难学生创造了“最近发展区”,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共享成果的层面。
此外,本节课老师以满腔的热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的情,粘住孩子们的心。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知识信息的传授、思维的碰撞,还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地交流。其独特的学风格,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吴老师的课,如同亲临精彩的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回味无穷,难怪孩子们上她的课不愿下课,老师们不愿离开。
听完这节课,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篇八:高中数学评课稿 高中数学评课稿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更新时间:2011-03-31 04:58:11 论坛转帖 评课
数学课堂教法如何结合现代教育教法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法,提高教法效益呢?这是每个老师在今天的课改面前都有的困惑.那么我们应如何从困惑面前走出来呢?我有幸在苏州第六中学听了高丽老师的一堂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整节课的学习我发现高老师准备得比较充分,清楚知道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她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高老师是让学生“体会知识”,而不是“教学生知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高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表情亲切,面
部表情丰富,声音抑扬顿挫,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情绪控制较好,能较好地组织教学,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能较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总的来说高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
我一直都有这种教法观念:让“学生学会求知”比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在教法过程中我们要从人的固有特性出发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数学教法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老师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比较重视,但对有些细节方面没有能够阐述清楚.在从几何特征过渡到数量特征时,也让学生去探索总结,但对于为什么要作垂直,没能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理解数学的本质.
高老师开始的时候都是叫学生个人来回答完成,后面几个问题干脆让学生一起来回答,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这是“我的参考答案”,感觉不到同学、老师那肯定的眼光,长此以往课堂的气氛会低迷,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懒惰.因为学生思考的参考答案可能会得不到肯定,学生思考也没用.渐渐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削弱,与我们老师的初衷、教改的意图相违背.
我觉得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过程.
由于数学学科抽象、严谨的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他学科高,数学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和想像力.数学教师更多的责任恰恰就在于他应当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最终相对独立地去完成建构活动.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感染力量.由于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的数学教师就应通过自己的示范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工作和学习的内在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美的追求.如,教师阐述所授内容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唤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对象具有主体性,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学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塑造”,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塑造”自我的过程.一堂好课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创造,教学艺术的出发点便是师生在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能不能心领神会地默契配合与协作,能否做到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篇九: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下午好!
我的抽签序号是___,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______》第__课时。 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熟练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 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________,教学难点是_________。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临沂市高中数学“三五四”课堂教学策略,采用探究――体验教学法为主来完成教学,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采取了: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正确地形成概念.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
(二)学法在学法上我重视了: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悟”构成的和谐整体。教师的“导”也就是教师启发、诱导、激励、评价等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把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学生就是接受任务,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教与学”完美的结合也就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的演绎、解释和探究来组织和推动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问题的
设计改变了传统目的明确的设计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考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引导探究,建构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来自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难懂、难教和难学,这就需要让学生置身于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3)自我尝试,初步应用。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数学思想的领悟和学习过程更是如此。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亲身经历和实践体验,师生互动学习,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4)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识的再次深化。
(5)小结归纳,回顾反思。 小结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二)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对本节课学生知识水平的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与,注重知识的延伸与连贯,强调学以致用。通过作业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必做题 (2)选做题
(三)板书设计 板书要基本体现整堂课的内容与方法,体现课堂进程,能简明扼要反映知识结构及其相互联系;能指导教师的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通过使用幻灯片辅助板书,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进程更加连贯。 五、评价分析
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我采用及时点评、延时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在概念反思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是否得到发展,通过巩固练习考查学生对____是否有一个完整的集训,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充。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