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德育的困境与出路诌议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中小学德育的困境与出路诌议

作者:艾红梅 仁志锋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04期

[摘 要] 农村中小学德育是基础德育工作的主体,也是存在问题较大、牵涉面较广的部分,因而能否妥善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井使之尽快走出困境,可谓整个德育工作的关键。本文拟在分析农村中小学德育所处困境的基础上,揭示个中原因、提出基本对策。以期引起各界对之对关注和重视,推进农村中小学德育顺利开展。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德育;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3-0099-03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奸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众所周知,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环,其中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针对新农村未来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一农村青少年的中小学德育更是重中之重。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困境的表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在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和迷茫。而农村中小学德育在面临大好机遇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德育工作环境复杂化。市场经济改革激发了人们创业致富的潜力和热情,但也使农村中小学德育环境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改革极大地剔除乃至粉碎那些禁锢农村社会几千年的传统道德和理想信念,使人们轻装上阵以大展宏图,然而缺乏禁忌的发展给农村社会的长期健康稳定埋下祸根,近年来困扰农村工作的治安问题、恶霸冶村问题、造假售假等问题即是其显现;另一方面改革并没有及时创造新的道德和信仰,这使得农村社会普遍存在信仰真空或封建主义沉渣泛起的问题。以上问题从左右两个方向给农村中小学德育带来冲击,使德育环境空前复杂化。

其次,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德育压力不断加大。长期以来。上大学和当兵是农村子弟“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兵役制改革,学校升学压力加大,先前本已淡漠化的德育教学和工作更至边缘化;同时,大学扩招及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普遍抬头,更使农民对教育尤其是因为对社会的误解而产生的对正面宣传的盲目抵制加剧,德育工作霎时间成了他们宣泄不满的工具,在这两种势力“胁迫”下的农村中小学德育处境可想而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后,德育系统存在着严重弊病。具体而言,包括德育内容单调、德育方法陈旧、德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此外德育过程中存在浓重的“轻农”、 “鄙农”情结。以德育评价机制为例,多年来农村中小学德育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从而使其处于“说起来中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二、农村中小学德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因素是追成农村中小学德育长期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

首先,我国正处于以市场经济改革为核心的整体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必然带来社会利益结构的整合。而利益整合使得利益主体走向多元化,这种爹元化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便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多元化的价值观在农村现实的表现为以利益为取向的人际关系取代了传统关系模式,农村社会架构侵入了新的带有利益气味的因素;与此同时,封建社会余孽尚存,部分地区的宗族势力、烧香拜佛再度横行;小学生在大考大赛之前“算上一卦”已成时尚,而“努力读书以求跳出农门,入仕做官以求光耀门楣”的思想仍比比皆是。

其次,长期城乡二元体制致使政府给予农村教育的投入过少,给农村中小学德育造成障碍。政府投资过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生均公用经费较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全国85%以上的小学和60%以上的初中在农村,C真,小学在校生达7378.6万余人;2003年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200元和307元。其中政府拨款为6l元和8s元,仅占31%和28%;同期政府财政拨款占义务教育经费的68.55%,而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经费中的政府投资一般占85%以上;二是教师编制尤其是德育教师编制不合理,《2005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目前部分地区农村小学教师不,,足,有编不补,2004年西部地区有超过20%的农村小学生师比超过25,中西部地区有近20%县的农村初中生师比超过22,全国小学代课人员49.9万余人,其中73.5%在农村;东北师范大学的调查显示71.2%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其他行业。多年来,教师被冠之以诸如“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等崇高称号,然而却被无情的忽略了现实的生活境遇。

第三,近为盲点的法制建设阻碍农村中小学德育的发展。法律是公共生活成为可能的有力保障,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亦是形成良好生活氛围的必要前提。但由于生产力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封建专制思想的残余尚未清除,再加上普法宣传形式化,致使农民法制观念淡薄,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的“法盲”大有人在。农民公德意识的淡薄、公德行为的缺失亦是既定事实。再试想:农村中小学生受教于不知法、不守法的父母长辈,若要培养其现代公民意识谈何容易?

第四,问题丛生的社会舆论宣传加剧农村中小学德育环境的恶化。众所周知,舆论宣传若要实现目的预期则须充分考虑接收对象的具体情况,如接收时间、接受者文化素质等。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闲暇时间甚少,且无读报、看杂志的习惯,充其量只是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以接收来自外面世界的讯息,而基层宣传常以知识分子的水平和时间为依据。不管农民喜欢不喜欢,作为受众的农民却成了宣传的局外人。此外,部分基层干部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