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浅析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毕业论文设计 下载本文

普遍下降,对旅游景区和景点的投诉成倍增加。 (三)出现了短期内的供求失衡

从假日旅游的特征来看,假日旅游消费活动高度集中在有限的区域中。对于一个具体区域来说,随着假日旅游产生条件的成熟,人们对旅游这种产品的需求程度急剧增长。而与此同时,供给却因为空间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在特定的区域中随需求的提高而迅速提高。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住宿、购物及旅游景点异常紧张和拥挤。游客在一些旅游热点城市和景区票难买、车难坐、饭难吃、身心疲惫不堪。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的消费急剧增长与供给速度相对缓慢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还呈现出个别地方旅游市场秩序差等现象,突出表现在“黑车”“黑导”“零负团费”“欺客宰客”等损害旅游者利益的现象猖獗。这是对旅游市场秩序的严重破坏。影响恶劣,极大地败坏了旅游市场形象。

(四) 交通和安全问题突出

黄金周假日旅游交通运力相对不足。我国的运力平时就感不足。每逢黄金周,运输部都要在平时运输任务的基础上另加一亿多人次游客的往返接送。这不能不说是超负荷之举。鉴于旅游黄金周期间游客高度集中,数量庞大,于是,陆、水、空三方,长短途两线甚至采用大幅涨价的办法进行限员,却始终未能达到多数游客满意的效果。提前订票,不一定能订得到票;黑市倒票随处可见;票价飞涨,难以承受;超员超载,拥挤不堪;安全隐患,危机重重。

目前,健康和安全,自然是游客安排出游首要考虑的因素。在我国,旅游相关行业正处于全面兴起的态势中,但不乏大量投机行为,不少旅游相关企业偏重追求短期效益,以致旅游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比如游乐设施安全事故,景区道桥安全事故,淹溺事故等等。

(五) 旅游项目非理性开发

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刺激了各级地方政府发展旅游经济和大打“旅游牌”的信心和决心,各省市自治区的旅游规划作为旅游开发的前期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和高度重视。但是在这些旅游规划中,各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经济的过度热情,往往干扰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导向性。因为强调了旅游经济一元化的发展倾向,忽视旅游地的资源评价,致使旅游景区和景点缺乏正确定位和鲜明形象以及地方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忽视旅游市场结构分析和缺乏经济可行性论证,致使旅游项目规划大都贪多、贪大、贪高、贪全,旅游项目雷同,重复建设同类旅游景点的情况频频出现,到处都是缺少特色和内容相似:“民俗文化新村”“影视基地”“国家森林公园”,造成旅游景区景点接待设施的结构性失衡和巨额投资的浪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原有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也对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三.解决对策及建议

(一) 在提倡绿色旅游的同时强化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的绿色旅游是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为前提的,更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它是为社会提供舒适、安全、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产品的同时,以一种对社会和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旅游中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了人地和谐相处的思想。因此,所谓的绿色旅游子旅游者、餐饮场所、景区管理者、景点服务者、旅行社和导游在内的旅游参与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各种场合和各个环节都必须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

我们在看到旅游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开发中对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构成威胁等负面影响,积极寻求保护性开发措施,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同样,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民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观

胡锦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旅游业离开了优美的环境便无法发展,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行为,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健康发展。要树立对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要清醒地看到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大气污染,森林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日趋扩大;淡水资源危机,江河湖海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品污染有增无减;生物多样化日益减少等等。大自然允许我们失误的区间已所剩无几,回旋余地已十分有限,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态,积极、谨慎地做好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工作,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的方针。

2、加强法制、法规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护人文和风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增强法制意识。虽然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公路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旅游开发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要严格贯彻执行。比如,任何旅游景点的开发,必须要先修路,路的设计应考虑旅游资源的保护;路渣极其他建设垃圾的处理,必须按《公路法》的要求,符合环境标准。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在空气、水源、噪声等多项技术标准中,对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保护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旅游法规和规划,科学开发,依法管理,严禁“三无”(即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三乱”(指乱分地、乱寻址、乱建造)建设。另外,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出台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法规。完善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高效运作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机制,建立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形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良好伙伴关系。

3、做好科学规划,进行合理有序开发

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一致。尽管很多旅游地的开发是打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旗号,但在运营中实际上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环。所以,开发时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价,在环境评价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切切实实搞好环评。不能为了上项目,把环境评价作为幌子、走过场,要制定科学的规划。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环保与开发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在,有的景点,砍掉大树种草坪、炸毁山景盖宾馆,不仅严重破坏了旅游的长远资源,而且从现实角度看,也影响了景观的和谐,搞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降低了景点的品位。同时,在景点开发中,一定要坚持整体规划在先,开发经费不足,可以分阶段开发。切忌胸中无全局,开发无布局,从孤立的小景点看,还有点味道,但从整体布局看,可能是一个败笔。不但花了冤枉钱,而且会形成整个开发规划的鸡肋,食之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