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下载本文

见,景象广阔,色彩明丽,写景很有特色。 【作者】唐庚(1070——1120),北宋诗人。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进士。受知于张商英,曾官京畿常平。工诗,精于炼字属对,又多新意,切文采风流,故有“小东坡”之称。他的著作有《唐子西集》。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出处】北宋,徐俯《春游湖》。

【注释】①断桥:指水淹过桥面。②人不度:人不能走过去。度,同“渡”,通行,走过去。③阴:阴影,树阴。

【今译】春天雨后水涨了起来,淹没了石桥,游人不能通过;一只小船从绿柳阴下划出来,摆渡游人。 【赏析】《春游湖》是一首描写春湖风景的写景诗。诗中描写了湖上优美的春天景色和游人早春雨后游湖的壮美景象,表现了诗人春游时的喜悦心情。这首诗一句一景,并由一个“游”字导出,同时对景物的描写突出了春日雨后的特色,写得婉转曲折,清新朴实,颇富诗意,给人一种新鲜之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两句诗描写了游湖遇雨水涨,桥淹路断不能通过,一只小船撑出柳阴前来迎接游人的情景,表现了游湖者的游湖之兴及其喜悦心情。诗句所写景致虽小,却情趣盎然,把雨后湖中春水泛波、垂柳拂水的优美景象描绘得明媚动人,成为历代被人传诵的“春雨断桥”的绝唱。 【作者】徐俯(1075——1141),北宋诗人。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七岁能诗,为舅黄庭坚所器重。因父禧死于国事,以文荫授通直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他诗词甚工,曾与曾几、吕本中交游,是江西派诗人,晚年诗作平易自然,不造作。著作有《东湖集》,不传。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出处】北宋,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 【注释】①山卷幔:山都把雾气形成的帘幔卷了起来。形容天放晴了。②石披衣:山石上还有些积云,就像人披着件衣服似的。

【今译】天空忽然放晴,被浓浓雾气遮挡的山峦都把帘幔卷了起来;残云还在作态,山石被尚未散掉的云气遮盖好像披了外衣。 【赏析】《二月二日出郊》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写了诗人早晨漫天大雾时出外郊游后所见到的农村中雾散天晴时一片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表现了农家生活的乐趣和诗人对郊外人和物的热爱与艳羡之情。这首诗顺着诗人郊游时的顺序写来,极有层次,同时写景生动细致。

这两句诗描写了雾散天晴后四周青山的奇妙景象。诗句从远处、大处着眼,运用具有两层意思的复句,并且天、山、云、石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止的物体写活了。这两句诗风格凝练曲折,写景形象独特,同时对仗工致稳妥,用字也准确生动,是诗人的写景名句。 【作者】王庭珪(1079——1171),北宋诗人、词人。字民瞻,号卢溪先生,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曾因以诗为上疏乞斩秦桧而被贬谪新州的胡铨送行而遭讪谤罪被流放夜郎。桧死,始还,后官国子监主簿、直敷文阁。他诗学黄庭坚,劲健畅达。亦工词。著作有《卢溪集》。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出处】北宋,王庭珪《移居东村作》。

【注释】①不住啼:不停地啼叫。②发:开放。③地应偏:可能是地处偏僻。应,推测之辞,该,当。

【今译】山鸟不停地放声鸣叫,天空愈发清幽宁静;鲜花多数都推迟开放,大地当是深僻幽寒。 【赏析】《移居东村作》是一首描写幽闲境界的诗。诗中描写了诗人为避乱与逃避世俗的干扰而移居的情景,表现了移居处居室内的简陋与居室外的幽静,抒发了诗人对山间美景的爱赏和移居之后的欢快之情。这首诗起句直截了当,领起全篇,结句曲折含蓄,耐人寻味,中间两联叙事写景言怀,峭拔深沉,是诗人的一篇值得称道的佳作。

这两句诗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了诗人居住处的僻远与静谧。诗句中前一句写“鸟不住啼”,衬托幽静,南朝梁诗人王籍有“蝉嗓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翻案说:“一鸟不鸣山更幽”。这里诗人又把王安石的诗翻过来,诗意更加开阔深沉;后一句写“花多晚发”,推测地处偏僻,“地应偏”强调幽静,它和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境相似。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出处】北宋,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注释】①一溪:满条河溪。②烟柳:烟雾弥漫的杨柳树。③无因:没有办法。④系得:拴住。⑤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今译】河溪两岸一棵棵垂柳拖着千万条碧绿的丝条,却没有办法拴住那即将远去的一叶小舟。 【赏析】《情似游丝》是一首别情词。词中描绘了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柳絮飞舞的春日溪水边依依惜别的情景,表现了词中主人公在恋人离去后的凄凉情怀。这首词思路细致周密,章法开阖自如,笔法灵活多变,是一首成功之作。 这两句词通过想借柳丝拴住情人离去的兰舟的描写,巧妙地暗示了两位恋人分别的地点和时间,表现了送行一方的凄楚无奈和依依难舍之情。词句将本不相涉的景与事勾连起来,构思奇特,想象天真,不落俗套。 【作者】周紫芝(1082——1155),北宋词人。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曾任枢密院编修。后退居庐山。他以诗著称,内容充实,能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词学晏几道,清丽婉曲,风格与诗相近。著作有《竹坡诗话》、《竹坡词》。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离别。

【出处】北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注释】①三更雨:半夜时分下的雨。②别离:别怨与离愁。

【今译】午夜时分,滴滴点点的秋雨击打在梧桐叶上;这一叶叶一声声,全是离愁别怨的哀叹。 【赏析】《一点残红欲尽时》是一首秋夜怀人词,是词人早年时的作品。词中描写了秋雨之夜男主人公居室内外的环境气氛,追忆了往昔和恋人的温馨欢聚之情,表现了男主人公的孤栖寂寞,满怀情思以及心中深深的离愁别恨。这首词运

用了今昔对比的艺术手法,回环婉曲,缠绵含蓄,情景相生,是一首好词。 这两句词通过对耳闻雨打梧叶之声及其感触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男主人公和恋人的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词句因情造景,真切自然,别有新意,是词人的名句。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出处】北宋,李纲《病牛》。

【注释】①但得:只要能够。②众生:天下人。指老百姓。③羸:瘦弱。④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今译】只要能够让老百姓都吃得饱穿得暖,过上平静安稳的日子,我就是劳累致病,倒卧在残阳之下死去,也心甘情愿,绝不怨悔。 【赏析】《病牛》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是诗人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因力主抗金,受到主和派的排挤打击陷害,被罢去了只当了七十七天的宰相官职以后,贬谪鄂州(今湖北武昌)时所写的。诗中描写老牛一年复一年、一亩复一亩地辛勤耕耘,最后精疲力竭,倒卧残阳之下死去而不怨悔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为国为民、任劳任怨的高尚情操和鞠躬尽瘁、誓死不辞的爱国激情。这首诗运用比兴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一问一答的句式,意境高远,设喻贴切,形象生动鲜明,语言通俗凝练,写得真挚坦率,感人肺腑,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诗人的一首名作。

这两句诗把牛人格化并以牛的口气回答了上联提出的“力尽筋疲谁复伤”的问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无怨无悔的思想感情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精神。前一句连用两个“得”字,使诗的语气更为强烈;后一句中“不辞”一语的使用,使诗的意境由悲凉变为慷慨,衬托出了“病牛”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李纲(1083——1140),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爱国民族英雄。字伯纪,原籍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徒居无锡(今江苏无锡)。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省卿;宋钦宗靖使,击退金兵;南渡以后,一度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后又曾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用,最后抑郁而死。死后赠少师,宋孝宗时赠谥忠定。能诗,写有不少洋溢着爱国激情的诗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风格沉雄劲健,形象鲜明生动。著作有《梁溪集》。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

【出处】北宋,吕本中《春日即事二首·病起多情白日迟》。

【注释】①雪消:积雪消融。②阑干:即栏杆。③欲暮时:太阳将落的时刻。 【今译】初春过后,池塘边楼馆前积雪已经渐渐消融;欲暮时分,我倚在栏干边凝望着早春的风光。 【赏析】《病起多情白日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诗人病起后有感于春日的美好景象而写的《春日即事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写了诗人病起后勉强到庭院看花和倚栏凝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眷恋之情以及寂寞相思的心绪。这首诗笔调凝练,意新语工,写景抒情流转自然,具有独到之处,是诗人的代表作,为历来选家所重。

这两句诗描写了庭院内积雪消融、春光满地的初春景象以及诗人为景所迷,久久不肯离去的情景。诗句清新委婉,情景交融,如清水芙蓉,屏除雕饰,是诗人的刻意之作。南宋人张九成对这两句诗极为赞赏,认为“可入画,人之情意,物之容态,二句尽之”。

【作者】吕本中(1084——1045),北宋诗人、词人。原名大中,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后因触怒秦桧而被罢官。卒谥文靖。他的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风格明畅清灵,是江西诗派的著名诗人。他的词以婉丽见长,感情浓郁,语意深沉。著作有《东莱先生诗集》,后人辑有《紫微词》。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处】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注释】①人杰:人中的俊杰。②鬼雄:鬼中的英雄。

【今译】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俊杰;死了以后,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赏析】《夏日绝句》是一首怀古诗,是诗人大约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经历了亡国之难以后写的。诗中塑造并赞颂了楚霸王项羽高大的英雄形象,并以他失败不肯过江东的故事,揭露和嘲讽了南宋统治者在强敌面前不图抵抗、苟且偷安的卖国政策,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浴血抗敌的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和自己高度的爱国热枕。这首诗风格悲壮豪迈,诗意明白爽朗,语言铿锵有力,用典通俗自然,是一首借古讽今、发抒悲愤的名作。 这两句诗概括了楚霸王项羽战斗的一生,赞扬了项羽生做人杰,死为鬼雄的英雄气概,嘲讽了南宋小朝廷赵构集团弃国败逃的腐朽无能。诗句通过歌颂古代英雄,表现了诗人豪壮热烈的爱国情怀。这两句诗出自一位封建时代的女子之口,极为难能可贵。

【作者】李清照(1084——1151?),北宋著名女词人、诗人。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故居在漱玉泉附近。她出生在一个有着浓厚文学气氛的贵族士大夫家庭里,从先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她自幼便有诗名,为晁补之所称赞。早期生活优裕,跟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工作;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浙江,寓居金华,丈夫病死,境遇孤苦。她擅长诗、词、散文,尤工于词,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她的词南渡以前多描写离别相思之情,反映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追求的悠闲生活,风格妍丽清新,潇洒疏落;南渡以后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风格低徊窈眇,深衰入骨。她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作家,也写过一些精致豪放之作,形式上多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浅近,富有生活气息,时号“易安体”。她的诗作流传较少,多为南渡以后的作品,感时忧国,情辞慷慨,雄劲刚健。论词主张“词别是一家”之说,崇尚典雅、情致、协律、反对以作诗文之法写词。她的著作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出处】北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注释】①知否:知道不。否,用在表疑问的词句中,相当于“不”。②绿肥红瘦:绿叶茂盛,红花稀少。绿和红,形容词用作名词,指绿叶和红花。

【今译】知道不?知道不?经过一夜的风雨,现在的海棠花不是依旧开着,应该是绿叶越发繁茂,红花明显稀少。 【赏析】《昨夜雨疏风骤》是一首咏物抒情词,是词人青年时期的作品。词中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词人暮春时节爱花惜花的感伤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词运用女主人和卷帘人对话的形式,构思巧妙委婉,节奏明快活泼,内容曲折有致,语言清新优美,极富生活气息,当时文人无不击节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