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下载本文

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哪种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A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 广义教育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3、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 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

A自我实现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5、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

A.记忆术 B.联想 C替换 D系统化

6、一般说来,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高;而创造力水平低的人,智力水平则( )。

A 低 B高 C中等 D可高可低 7、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导致学习者产生社会学习或模仿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 )

A.观察 B.模仿 C.强化 D.替代强化

8.从结构形式上看,自我概念和自尊分别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 )方面。

A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 B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C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 D自我调控和自我体验

9、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产生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 ( )

A社会懈怠作用 B从众 C群体极化 D去个性化 10、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2、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 )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 )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 )的必要性。

5、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 )。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等心理成分。 7、心理辅导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辅导,另一类是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 )心理辅导。

8.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包括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 )和转化与稳定等几个阶段。

9.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 )的健康。

10.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在操作量表和( )两个分量表构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 2、简述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 3、简述教学如何促进迁移。 4、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内容。 5、简述品德形成过程包含的环节。

6、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2、试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意义。 3、试分析某个熟人的性格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每1题20分,共30分

【材料】大学宿舍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小黄晚上早晨都喜欢打开窗换换新鲜空气,而其他室友却觉得小黄存心让他们生病,一起指责他;晚睡的学生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不注意控制音量,或是用电脑时还用音箱,或是键盘声很大,惹得早睡的学生甚是恼怒。第二天,早起的同学有意无意提高洗漱声音,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

【要求】材料中提到的是哪方面的问题?请根据材料中大学生生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谈谈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面临的困扰?

2016年

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5ACCAA 6-10 DDAD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维果茨基 2技能和熟练 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4及时复习 5学习策略 6道德行为 7发展性 8统一 9道德 10言语量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1)尝试式教学—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知道该“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2)因循式教学—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3)策略式教学—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可以根据主客观的不同,有效的教。是优秀的教学水平。(每点各1分,略作解释2分)

2、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2分)。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还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3分)。

3、简述教学如何促进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每点各1分,略作解释1分)

4.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思维的变通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训练;思维的辩证性训练。(每点各1.5分)

5.(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答全5分,少

1点扣1分,扣完为止)

6.关心自己的发展,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自我评价能力在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较符合实际;自我体验丰富、深刻而又复杂,容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发展。(每点各1.5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被学生清晰感知。(2分)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2分)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2分)组合律:凡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致的事物,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2分)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提高感知效果。(2分)

2、强调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结构;(1分)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1分)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4分)提倡发现学习;(1分)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1分)启示:塑造学生认知结构,发现学习和主动学习(2分)。

3、性格的态度特征: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对学习、工作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以上每点各2分)联系实际分析性格特点(2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每1题20分,共30分

答:材料分析题中所展现的属于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2分)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学会移情等(以上每点各2分,共6分)

维护良好人际关系中: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等(以上每点各2分,共8分)

结合材料实际问题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