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6)04―0027―04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运用。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教学设计的新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它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探索、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信息技术课程工具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尤其适合当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 二、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活动的质量也是以开展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设计的模式如图1所示。

具体来讲,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活动任务

学习目标明确的告诉学生在学习完一个教学单元后能够做什么事情,应该具备哪些关于认知、动作技能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开始一堂课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活动任务不是活动目标,而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的训练内容。高质量的活动任务不但要将新知识和技能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而且要在新的知识技能与学习者生活经验、实践领域以及学习者 图1学习活动设计模式图

的兴趣点之间建立联系,以此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1]。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2、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参次不齐,活动任务要划分为基本任务、附加任务和开放任务[2];3、活动任务要有趣味性。

(二)确定活动所包含的子活动及操作顺序

一个完整的活动由若干个子活动组成。一个活动要井然 有序的进行,各个子活动必须按照合理的操作顺序依次展开。通常来说,这些子活动可以划分为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和发布成果三类。

在设计子活动及其操作顺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个子活动中师生间的任务分工;2、各协作小组的任务分工及进度安

排;3、各子活动的成果形式。

(三)组成活动小组,明确任务分工

信息技术课强调应用性和操作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以小组为基本单元开展活动。一个小组的成员一般不超过5名,分组可以在基本自愿的前提下,由教师进行适当协调来产生。各小组可以推选一名组长,统筹安排各项活动。小组长可根据各位组员的特长,为每位组员明确分工。总之,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参与,完成此任务。

(四)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并实施活动监管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分工,从不同方面入手。当然,他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互换角色。活动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可以集体讨论,分头准备。每个学生既有个人的探究任务,又有共同的承担责任,不仅便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也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创造性。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活动之前,安排时间进度。2、活动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3、在适当的时间对活动进行干预,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4、检查各阶段的活动成果。5、根据学生实施活动的情况,在适当时候对活动目标和任务做出调整。 (五)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各个小组展示其创作成果,并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他人的

长处,也可以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错误及遗漏之处,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以后的探索学习活动。最后教师再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并综合学生意见,对活动成果做出评价。 三、案例设计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设计了一个小组协作学习任务――制作一个以“环保公益广告”为主题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一)“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活动任务设计

在开展本次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方法,而且也具备一定的搜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1、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制作某一主题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2)学生通过为自己的演示文稿设置合适的背景,添加艺术字体及不同的切换效果,熟悉操作,提高审美能力。 (3)学生应能够体验小组协作学习的快乐,认识到小组协作学习的优势,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2、活动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具体涉及环保的哪些方面,各小组自己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