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抚顺市名校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1.D 2.B 3.C 4.B 5.B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领风骚数百年。 (2)凫雁满回塘。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博学而笃志。

(5)数百年来放着疲惫的歌。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三、诗歌鉴赏

7.1)先用“天上的风雨”类比“心中的风雨”,再用“鸟儿躲到它的巢里”类比“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突出了“母爱”的主题。

2)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3)示例:母爱像一杯咖啡,刚开始品时还不觉得有何特殊的味道,喝到第二口时有点儿苦,直到最后才尝出它的甜。这杯苦中带甜的咖啡就是母亲对我们的那种世上独一无二的爱。这种爱表现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中,无论是关怀的话语,还是严厉的责备……都是母爱的体现。 四、综合性学习

8.后羿射日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 五、文言文阅读

9.1) 在,到 跑

2)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10.1)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儒家 春秋 思想 2)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

3)①生气,发怒 ①真诚,诚实 ③迷惑 ④“女”同“汝”,你

4)①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②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5)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启迪:告诫我们要有谦虚、实事求是的态度,才是智慧的表现。譬如在学习上,我有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这样在期中考试中才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六、现代文阅读

11.1) 时间 目送 2) A

3) 环境描写。描写夏末秋初清晨的凉风、小站、铁轨,点明了目送的地点及环境,渲染了伤感的氛围,烘托了“我”既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的心情。

4) (1)不能删去。“无限地”强调了父亲深情凝望女儿远嫁他乡背影的时间之长,突出父亲目送“我”时内心的不舍与难以释怀的落寞。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痛苦”比喻成“又重又黑、深不见底的铅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目送父亲离世时的悲痛之情。

5)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点明叙事线索,表明“我”由目送经历中生发出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场场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12.(1)表层含义是指所带的行李超重;深层含义是指父母的期待超重、情感超重.

(2)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忧郁”写出了母亲因儿子带的东西少而担忧的

心理;“斑纹”一词表现了母亲一贯为儿子操劳,美丽的容颜己不再年轻.这个句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殷殷的母爱.

(3)示例一:“唉!我真混蛋,竞然没有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挨冻是小,关鍵是我伤了妈妈的心,妈妈,对不起,儿子现在懂你了!”示例二:他呆呆的立在那里,此时他感受到的不只是身上的冷,还有心中隐隐的痛,他不禁懊悔起了登机前的表现,但他悔的不是自己没带御寒的衣服;悔的是自己对妈妈的态度,悔的是的妈那颗柔软滾烫的心却被自己扎上了尖尖的刺.想到这里,他冰冷的面颊上流下了两行热热的泪.

(4)提示:从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三方面作答,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析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七、作文 13.参考例文 阅读滋润我成长

阅读,像甘露一样滋润着我枯燥乏味的生活;阅读,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看见人世间的真善美;阅读,更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直照在我的心田上……阅读,滋润着我成长,陪伴我走过了14个春秋。 小时候,我总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给我讲故事。那一个个迷人的故事,总能给我带来乐趣,常常使我在五彩缤纷的童话故事里流连忘返。

上小学后,我就渐渐地喜欢上了阅读。书中的精彩情节,常常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中,我仿佛和尼尔斯一起游览这美丽的世界;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我好像和鲁滨逊在荒岛上一起生活,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狼牙山五壮士》中,我仿佛和战士们一起并肩作战,消灭敌人。看了这些,我多么想成为这书中的一角,和他们同甘共苦,共渡难关。不知不觉,阅读便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上初中以后,我逐渐懂得了阅读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在这过程中所得到的感悟。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这本书,故事中的海伦是一位盲人,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凭借着她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作家。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给人们极大的鼓舞,也让那些虚度光阴的人悔恨愧疚。海伦的事迹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不能够徘徊不前,不能虚度光阴,而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珍惜眼前这美好的生活,绝不要轻易地向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低头,要勇敢地去战胜它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深切的感悟,学会了坚强。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还对生活有了更深切的感悟。阅读,陶冶了我的情操,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感情。在成长的路上,因为有了阅读的滋润,我的生活变得丰富了,因为有了阅读的滋润,我的生活也变得更精彩!阅读,滋润着我成长,我喜欢阅读。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jǐ) 伦敦(lún) 看护(kàn) ...B.水藻(zǎo) 垂柳(chuí) 着落(zháo) ...C.暖和(huo) 宽敞(chǎng) 澄清(chéng) ...D.狭窄(zhǎi) 发髻(jí) 镶边(xiā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弄(sì) 讷讷(nè) 脚踝(huái) ...B.拆散(chāi) 熬过(áo) 并蒂(tí) ...C.攲斜(qī) 菡萏(dān) 步履(lǚ) ...D.分歧(qí) 徘徊(pái) 搁下(gē)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禁锢(gù) 怂恿(sǒnɡ) 迷惘(máng) ...B.长喙(huì) 瞵视(lín) 羽翮(hé) ...C.感喟(kuì) 屋脊(jí) 倏地(shū) ...D.伫立(zhù) 嗔怪(chēn) 干瘪(biē) ...4.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赅人听闻 炫耀 头衔 精致 B.随声附和 缥渺 妥当 神秘 C.莽莽榛榛 寂寞 呈报 陛下 D.钦差大臣 烦燥 腥臊 爵士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

1 策勋十二转, 。 2 夕阳西下, 。 3 ,志在千里。

4王于兴师, 。与子偕作! 5 屠乃奔倚其下, 。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迀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第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

四、综合性学习

8.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安顺市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魅力汉字] 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

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

演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文化] 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A.上联:______①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 B.上联: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

(3)[众说纷纭] 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晚,妈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说苑》:常枞者易坏柔者独存。 (节选自吴亮《忍经》) (注)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棹数小舟 棹: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_______________ (3)老子往问焉 问:_________________ (4)常枞张口示老子 示: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日:“舌存乎?”日:“存。岂非以其软..

邪?”“吾齿存乎?”日:“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日:“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