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三门峡立达化工有限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三门峡立达化工有限公司

2017年8月20日

目 录

1 总则 ......................................................................................................... 1 1.1 编制原则 ............................................ 1 1.2 编制依据 ............................................ 1 2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概况 ........................................................................ 4 2.1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 4 2.2 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 4 2.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情况 ............................ 9 2.4 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 10 3 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 16 4 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 19 5 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 21 6 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 24 7 评估结论 .............................................................................................. 27

1 总则

1.1 编制原则

针对我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我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结合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对我单位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在事故救援过程中控制事故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确定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的差距,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从而降低我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提高我单位在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处置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1.2 编制依据 1.2.1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12.1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2009.5.1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1.1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主席令69号)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8、《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0.10.01)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

1

11、《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豫安委[2009]15号)

12、《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豫政[2012]55 号)

13、《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门峡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三政〔2013〕34号)

14、《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三政〔2013〕35号)。

1.2.2主要技术标准

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2、《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6、《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GB50160-2008; 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9、《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1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2

12、《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1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GB13690-2009; 14、《安全色》GB 2893-2008;

1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2801-2008; 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17、《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8、《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2008。

19、《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 20、《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 21、《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95; 2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2.3相关资料

《三门峡市陕州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

2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概况

2.1 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

三门峡立达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16日,位于三门峡市陕县产业集聚区。三门峡立达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东侧为三门峡鸿腾化工有限公司,距离厂区东面观宫路300m,距离东南处奥科化工200m;厂区北边为园区公路,园区公路路面比南侧立达公司相邻厂区地面高4m,路北为鑫海化工有限公司;厂区西边为乡间道路,路西为农田,西1500m处为下潮村;厂区南面为荒沟,西南侧180m处为孙家沟(约5户居民)。厂区占地面积7.994亩,毗邻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和310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该公司总投资100万元,现职工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人,安全管理人员2人。公司设立有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公司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化工园区实行蒸汽集中供应,已于2017年4月12日开始使用园区蒸汽。

三门峡立达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无水三氯化铝,主要生产原料为液氯和铝锭;辅助物料为固体氢氧化钠,主要用来吸收三氯化铝生产过中生残留的氯气;副产品为尾气处理废液,主要成份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水溶液。公司年产无水三氯化铝1万吨,副产品次氯酸钠为1000吨。公司的生产工艺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中的需淘汰的工艺。

2.2 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2.2.1 危险源辨识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液氯、次氯酸钠、三氯化铝、氢氧化钠等易中毒、易腐蚀物品,上述物质在突然泄漏、操作

4

失控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存在着人员中毒、火灾爆炸、污染环境等严重事故风险。公司可能发生的事故有中毒、火灾爆炸、其他爆炸、容器爆炸、灼烫、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类型,化学事故的可能性尤以液氯贮存量大而最危险。

依据GB12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我公司涉及到的液氯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的物质,液氯的最大储存量为30t,大于其临界量5t,因此我公司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判定我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等级为三级。

2.2.2 风险分析 a)中毒窒息

原料液氯属于第2.3类有毒气体,公司生产或储存过程中,若由于液氯钢瓶质量问题,或搬运过程中造成钢瓶出口阀松动,或液氯气化系统阀门、管线连接不牢靠,气化系统超压,均会发生氯气泄漏,造成生产环境中氯气含量超标,岗位操作人员接触发生中毒事故。公司生产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液氯气化压力过高,进入反应炉的氯气过量,未完全反应就逸出铝液面,最后从尾气筒排放,则有可能污染厂区周围环境,造成附近人员感觉不适或低浓度中毒。

公司中还存在大量无水三氯化铝,三氯化铝遇湿则会潮解产生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会出现头痛、恶心、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等。长期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症状。因此操作人员接触氯化氢气体,也会发生中毒事故。

b)火灾爆炸、其他爆炸

5

氯气自身虽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体、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有多种电气设备,企业一旦发生电气火灾是比较危险的,其主要原因是在爆炸危险区内乱拉电线;电器、电线老化;配管、接线松动或脱落;电器设施损坏;违反操作规程等。电气设备如输电设备、线路、照明设备等,若发生短路、漏电、接地不良、过负荷等故障时,产生的电弧、电火花、高热易引燃可燃物质。

熔融铝液温度高达900℃,从反应炉中溢出可引燃周边易燃物质,燃料接触明火或高温,则会发生燃烧,造成火灾。

公司中不存在易燃易爆的物质,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极小。但由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熔融态的液体铝,如和大量水接触,则有可能发生蒸汽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另外在装置安装或检修过程中需要切割、焊接、使用电器、照明等都会产生火花、电弧,可能引燃周围易燃物发生火灾。

c)容器爆炸

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大量液氯钢瓶和氯气缓冲罐,均属于压力容器。若由于钢瓶或设备本身质量原因、充装过量、受热、或气化系统超压、气化设备中NCl3富集含量超标后,发生碰撞或摩擦,均有发生压力容器爆炸的危险。当超压容器破裂时,气体膨胀所释放的能量一方面使容器进一步开裂,并使容器或其所裂成的碎片以较高的速度向四周飞散,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另外,它对周围空气所产生的冲击波,具有更大的破坏作

6

用。液氯钢瓶或氯气缓冲罐爆裂,均有会造成大量氯气泄漏,对周围人员健康造成伤害,并污染环境。

d)化学灼伤、腐蚀

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高温熔融态铝液和具有腐蚀性的化学品,作业人员意外接触均会发生高温灼烫或化学灼烫事故。

高温熔融态铝液主要存在于反应炉中,温度高达900℃左右,若操作过程中作业人员不小心接触,或铝锭投放过程中铝液溅及人体,均有可能发生高温灼烫事故。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原料液氯、副产品次氯酸钠溶液、无水三氯化铝潮解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尾气吸收用片碱,均具有化学腐蚀性,会造成化学灼烫事故。

e)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对转动机械,在检修和操作中若缺少防护措施,均可对检修巡查或操作作业人员造成意外伤害。

f)触电

触电有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使全身受害;仅使人体局部受伤时称为电伤。电流对人的伤害是:烧伤人体、破坏机体组织、引起血液及其它有机物质的电解和刺激神经系统等。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作用时间及人体本身的情况有关。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在0.05安培以上时就要发生危险,0.1安培以上时可使人死亡。在0.015安培时,就不易脱离电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不能可靠

7

接地或接零保护,若发生漏电有造成人员触电的危险。

g)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许多作业现场均在2米以上,操作及维修需在高处作业,作业人员在生产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坠落的危险。

公司的生产装置大捕集器在二层设有操作平台,由于操作平台、楼梯、护栏设计不完善或不按规定设置或施工,照明和安全警示标志缺乏或不符和安全要求等原因,操作人员巡视、检查、操作、维护时,可能会因违章操作,或者地面存在油污、水等原因地面湿滑,而坠落平台或落入坑、池中,造成人员伤亡。

h)起重伤害

液氯钢瓶重瓶卸车,空瓶装车及检修中设备的起吊等过程中,都会因为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违章作业、被吊物体捆绑不牢,钢丝绳断裂、被吊物体重量不明,使起重设备超负荷等原因,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i)车辆伤害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液氯钢瓶、成品等主要物料的运输均依靠汽车和叉车等机动车辆,机动车辆在厂内行驶中,由于车辆车况不良、车内道路设置不合理、驾驶员麻痹大意、违章驾驶或行人违章穿越道路等原因,具有可能引起车辆与人员或建构筑物发生碰撞,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等车辆伤害事故。

j)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生

8

产场所高空作业平台上检修拆除的物件临边堆放不稳固;物件设备摆放不稳,倾覆;易滚动物件堆放无防滚动措施;检修使用的工具、物件掉落等有造成物体打击伤人的危险。

k)粉尘

公司生产中三氯化铝结晶产生粉尘,会在接料、倒装、搬运过程中散发到作业场所。这些粉尘在接触时防护不当,没有戴防尘口罩或作业场所通风不好,操作人员均有可能受到粉尘伤害。微米级的粉尘能达到肺泡内而很难除去,严重时可能引起尘肺病。

l)高温作业

三氯化铝生产中反应温度850℃,捕集器温度作为物料冷却设备,散发热量大,作业环境温度在夏天有可能达到45℃,如作业环境通风不好或防暑措施不当,则会造成人员中暑,严重时还会影响生产,造成人员伤亡。

2.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情况

公司现有员工2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人,安全管理人员2人。设置有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各项安全、环保工作,配备有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公司主要负责人、取得了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书,公司安全管理干部取得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其它从业人员经公司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良好,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

9

援演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2.4 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我单位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中毒窒息、火灾、容器爆炸、电气伤害、机械伤害、化学灼伤(灼烫)等等事故类型,制定有相应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2.4.1中毒窒息事故预防措施:

(1)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必须保证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

(2)强化技术监控手段,保证监控设施可靠,监控信息处理。我公司在液氯储存区及三氯化铝制备车间内均设置有可视监控探头,在氯气储存区、三氯化铝制备车间处设置有有毒气体检测探头,并将所有检测信号引至控制室。岗位人员应不断对监控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出安全报警。

(3)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遵照安全规程,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进入受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的浓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未准确测定的,严禁进入该场所作业;

(4)确保受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5)在受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有害气体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监测;

(6)作业时所用 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12V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10

(7)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作业人员应与监护人员事前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8)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在受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配备必要的抢救器材,当发现有缺氧症时,作业人员应立即组织急救和联系医疗处理。

2.4.2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定和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应急救援预案,严格组织实施和进行定期演练。

(2)建立了应急救援组织,并从人员、设备、设施等急救器材上给予了配备,基本满足事故预防和防止事故扩大的条件。

(3)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安装、配置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监控设备,做好日常维护、管理、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消防器材时刻处于完好有效状态,一旦发生火险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4)加强有关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5)加强生产区明火管理,严禁无证动火;动火区域制定完善的安全消防措施,确保安全动火。

2.4.3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保证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装设保护接地装置;在电气设备的带电部位安装防护罩或将其装在不易触及的地点,或者采用联锁装置;

(2)加强用电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程和制度,并严格执行; (3)使用、维护、检修电气设备,严格遵守有关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4)尽量不进行带电作业,特别在危险场所(如高温、潮湿地点),严禁带电工作;必须带电工作时,应使用各种安全防护工具,如使用绝缘棒、绝缘钳和必要的仪表,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等,并设专人监护;

11

(5)对各种电气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如发现绝缘损坏、漏电和其他故障,应及时处理;对不能修复的设备,不可使用其带“病”进行,应予以更换;

(6)根据生产现场情况,在不宜使用380/220伏电压的场所,应使用12~36伏的安全电压;

(7)禁止非电工人员乱装乱拆电气设备,更不得乱接导线; (8)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反事故演习。

2.4.4化学灼伤、腐蚀事故预防措施:

(1)岗位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防止出现化学灼伤、腐蚀伤害。

(2)现场必须准备紧急冲洗水池和冲淋喷头,现场员工必须熟悉冲洗水池和冲淋喷头的位置、冲洗方式。

2.4.5物体打击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进入作业现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2)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3)操作使用的机器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带“病”设备未修复达标前严禁使用;加强设备点巡检工作,及时消除设备故障,以防器具部件飞出伤人。

(4)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特性、掌握操作要领,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5)排除设备故障前,必须停机;

(6)在同一垂直面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离层或安全网,并保证防砸措施有效。高处作业上下传递物件时禁止抛掷,使用溜槽或起

12

重机械运送时,下方操作人员必须远离危险区域;

(7)高处作业人员所使用的工具或切剥下来的废料,必须放进工具袋或采取防坠落措施,严禁到处乱放,以防掉下砸人或崩起伤人;

(8)高处作业临时使用的材料必须放置整齐稳固,且放置位置安全可靠,所有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9)作业现场临边、临空及所有可能导致物件坠落的洞口都应采取防护措施;

(10)起吊重物时,所采用的索具、索绳等应符合安全规范的技术要求,不得提升悬挂不稳的重物,起吊零散物料或异形构件时必须用容器集装或钢丝绳捆绑牢固,确认无误后方可指挥起升,防止物料散落伤人;

2.4.6机械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严格遵守机械设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凡是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的传动机构的外露部分,如传动轴、皮带等,必须设置防护装置,使之符合《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69-87);

(3)机械设备作业前,必须认真检查工作场地、设备、工具和防护设施,当确认处于安全状态方可作业;

(4)检修设备应在关闭启动装置、切断动力电源,并等到设备完全停止运转后进行;

(5)设备运转时,禁止人员对其转动部分进行检修,加油和清扫; (6)设备在行进过程中,禁止人员上下,有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地点,任何人不得停留或通行;

(7)设备运行时,严禁人员从运动的机件部位横穿或跨过。 2.4.7车辆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

(2)厂区内设置明确的行车路线,并划定固定的装卸区域;

13

(3)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 (4)加强对外来运输车辆的管理。 2.4.8高处坠落事故预防措施:

(1)高空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凡是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作业。

(2)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晕高或视力不够以及不适合高空作业人员,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3)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在高处(2m以上)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带,并与已搭好的立、横杆挂牢,穿防滑鞋,作业时精神集中,团结协作,互相呼应,统一指挥,不得“走过档”和跳跃架子,严禁打闹玩笑、酒后上班。

(4)按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分工。 (5)五级以上大风和高温、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高处露天作业,风、雨、雪过后要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

(6)对有裂缝、变形的材料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7)安全网必须使用维纶、棉纶、尼龙等材料,严禁使用损坏或腐朽的安全网和丙纶网,密目安全网只准做立网使用。

(8)使用的梯子要牢固,间距不得大于300mm。

(9)无法搭设水平安全网的,必须逐层立挂密目安全网封闭,搭设的水平安全网,直至没有高处作业时方可拆除。

(10)对拆除的材料应用吊车或人向下传递,严禁向下抛掷。 (11)拆除作业区的周围,必须有专人看护,严禁非作业区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12)已拆下的材料,必须及时清理,运至指定地点码放。

2.4.9容器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压力容器必须购买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产品。

14

(2)安全阀、压力表、液位器、温度计等安全附件必须齐全完整,定期校验。

(3)压力容器必须取得质检部门颁发的合格证方可投入运行,并定期进行自检和强制内外部全面检测。

2.4.10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起重机械必须购买有制造许可证的产品。

(2)起升限位器、重量限制器、吊钩安全卡、防撞限位器、缓冲器等安全附件必须齐全完整。

(3)起重机械必须取得质检部门颁发的合格证方可投入运行,并定期进行自检和强制全面检测。

15

3 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 火灾 三氯化铝生产所使用的原料液氯、副产品次氯酸钠属于乙类火灾危险物质,铝锭属于戊类火灾危险物质,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另配电室等电器设备易发生电气火灾。 火灾 造成人员伤亡与储罐、设备损坏及经济损失 1)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保持设备完好。 2)加强对危险区域的动火管理,严格落实动火工作票制度。 3)制定严格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防止废弃物的流露或流失。 4)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环保、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员工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能够初期消灭火情。 6)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 事故原因 事故类型 事故后果 防范措施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危险有害因素 中毒窒息 1.对氯气瓶进行设备检维修时,通风不畅,检修作业产生的烟尘可能会造成检修人员中毒、窒息。 2.使用的液氯属于剧毒物质,一旦泄漏将造成造成中毒窒息事故发生。 可能引发中毒窒息事故 人员伤亡 1.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必须保证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 2.加强储存场所和作业过程中氯气检测;加强作业场所通风; 3.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遵照安全规程,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进入受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的浓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未准确测定的,严禁进入该场所作业; 4.确保受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5.在受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有害气体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监测; 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事故原因 事故类型 事故后果 防范措施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危险有害因素 事故原因 事故类型 事故后果

容器爆炸 压力容器可能因设备缺陷、安全附件失灵或操作失误超压发生爆炸或爆裂,也容易造成设备、管道损坏和人身伤亡。 可能引发容器爆炸事故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 16

防范措施 1、使用定点厂家合格产品。购置、选用的压力容器应是定点厂家的合格产品,并有齐全的技术文件、质量证明书和产品竣工图。 2、安全阀、温度表、液位计等安全附件齐全、有效。 3、登记建档。建立设备档案,保存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和检验等过程的技术资料,掌握锅炉的基本情况。 4、专责管理。对设备进行专责管理,维修、改造等必须按规定执行,不得随意进行。 5、照章运行。必须严格依照操作规程及其他法规操作运行,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违章作业。 6、定期检验。实行定期检验是及早发现缺陷、消除隐患、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危险有害因素 机械伤害 1运转设备转动部位无安全防护罩; 2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人员误触转动设备; 3设备检修规程不健全。 可能引发机械伤害事故 人员伤亡 1.设备转动部分设置防护罩(如外露轴等),做到有轴必有套、有轮必有罩; 2.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注意观察; 3.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4.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等; 5.机器设备要定期检查、检修,保证其完好状态。 事故原因 事故类型 事故后果 防范措施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危险有害因素 触电 1无防护设施或失灵,人员接触漏电设备。 2.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 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不良。 4.电工违章作业或非电 违章操作等。 可能引发人员触电事故 人员伤亡 1.电气绝缘等级要与使用电压、环境、运行条件相符,并定期检查、检测、维护、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2.采用遮拦、护罩等防护措施,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 3.架空、室内线、所有强电设备及其检修作业要有安全距离; 4.严格按标准要求对电气设备做好保护接地、重复接地或保护接零; 5.电焊机绝缘完好、接线不裸露,定期检测漏电,有监护和应急措施; 6.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电气操作规程; 7.对防雷防静电措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可靠状态; 8.特种电气设备执行培训、持证上岗,专人使用制度等。 事故原因 事故类型 事故后果 防范措施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17

危险有害因素 事故原因 事故类型 事故后果 防范措施 车辆伤害 1、 工作人员暴露于危险地带。 2、 司机误驾驶或现场标示错误。 可能引发车辆伤害事故。 人员伤亡。 1、尽量避免工作人员在回车场地滞留,减少在回车场地的停留时间。 2、加强对现场车辆的管理,保证明显正确的车辆运行指示牌。 风险分析结果 采取防范措施后,事故风险可接受。

18

4 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来确定事故的风险等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

D=LEC

1、评价步骤:

1)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2)由评价小组成员按照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E、C值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划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2、危险性等级划分:

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如下表:

表4-1 风险等级表 D值 >320 160~320 70~16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值 20~70 <20 危险程度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在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中,已对我单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进行了评估和打分,下面对人员暴露于各类事故相关的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进行分析。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中的分值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中确定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的标准确定,详见表4-2。

19

表4-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中的分值(E) 分值 10 6 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分值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出现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4-3 人员在事故中暴露的频繁程度 序号 1 2 3 4 事故 火灾 容器爆炸 触电 中毒 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分值 6 6 6 1 表4-4 事故风险等级 序号 1 2 3 4 事故 火灾 容器爆炸 中毒窒息 触电 L 1 0.5 1 1 E 6 6 6 6 C 15 15 15 15 D 90 45 90 90 风险程度 显著危险 一般危险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风险等级 三级 四级 三级 三级 通过对我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风险分析和事故风险等级划分,我单位可能发生的火灾、触电及中毒窒息等事故类型风险程度较高。

20

5 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由于我单位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触电、中毒窒息等事故类型风险程度较高,在加入现有控制和应急措施后,对我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等级重新评估,确定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的差距。

通过加入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系数M(M=M1×M2×M3×M4),对我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度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在采取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后事故风险等级能否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之内。

M1——作业人员管理系数,与现行规范、要求不符合的项目皆赋值1,完全符合则取下限值,各条款取值后,相乘即可得到M1的值;

M2——设备管理系数,与现行规范、要求不符合的项目皆赋值1,完全符合则取下限值,各条款取值后,相乘即可得到M2的值;

M3——物料管理系数,与现行规范、要求不符合的项目皆赋值1,完全符合则取下限值,各条款取值后,相乘即可得到M3的值;

M4——作业环境管理系数,与现行规范、要求不符合的项目皆赋值1,完全符合则取下限值,各条款取值后,相乘即可得到M4的值。

表5-1 作业人员管理系数(M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管理内容 厂长任职安全目标 安全制度 有毒、有害工种作业人员健康档案 安全教育 劳保用品穿戴是否合格 各工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有无违章操作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是否完善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各级救援人员行动指南是否明确 安全机构人员 21

分值 0.93~1 0.95~1 0.95~1 0.95~1 0.95~1 0.93~1 0.95~1 0.97~1 0.95~1 0.93~1

11 12 从业人员的保险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工房定员是否符合标准 0.93~1 0.93~1 表5-2 设备管理系数(M2)

序号 1 2 3 4 管理内容 消防器材管理 机械设备保养管理 避雷设施管理 运输车辆管理 分值 0.95~1 0.95~1 0.95~1 0.95~1 表5-3 物料管理系数(M3)

序号 1 2 3 4 5 管理内容 危险物品安全管理 成品储运安全管理 化工原料、产品、半成品质量检测检验资料 危险品运输 有余药现场的清扫 分值 0.95~1 0.95~1 0.95~1 0.93~1 0.95~1 表5-4 作业环境管理系数(M4)

序号 1 2 3 4 5 6 管理内容 防静电措施 设备、管道接地情况 通道是否畅通 通风情况 工库房、设备内废药废品清理情况 地面情况 分值 0.93~1 0.95~1 0.95~1 0.95~1 0.93~1 0.95~1 我公司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在采取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后事故风险等级如下。

表5-5 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系数 管理内容 厂长任职安全目标 安全制度 有毒、有害工种作业人员健康档案 安全教育 劳保用品穿戴是否合格 各工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分值 0.93~1 0.95~1 0.95~1 0.95~1 0.95~1 0.93~1 0.95~1 0.97~1 0.95~1 0.93~1 0.93~1 0.93~1 22

火灾 0.93 0.95 0.95 0.95 0.95 0.95 0.95 0.97 0.95 0.93 0.93 0.93 触电 0.93 0.95 0.95 0.95 0.95 0.95 0.95 0.97 0.95 0.93 0.93 0.93 中毒 窒息 0.93 0.95 0.95 0.95 0.95 0.95 0.95 0.97 0.95 0.93 0.93 0.93 M1 有无违章操作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是否完善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各级救援人员行动指南是否明确 安全机构人员 从业人员的保险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工房定员是否符合标准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4 M3 M2 消防器材管理 机械设备保养管理 避雷设施管理 运输车辆管理 危险物品安全管理 成品储运安全管理 化工原料、产品、半成品质量检测检验资料 危险品运输 有余药现场的清扫 防静电措施 设备、管道接地情况 通道是否畅通 通风情况 工库房、设备内废药废品清理情况 地面情况 M=M1×M2×M3×M4 MD 风险程度 风险等级 0.95~1 0.95~1 0.95~1 0.95~1 0.95~1 0.95~1 0.95~1 0.93~1 0.95~1 0.93~1 0.95~1 0.95~1 0.95~1 0.93~1 0.95~1 1 1 1 0.95 1 1 1 1 1 1 1 0.95 1 1 0.95 0.43 54.2 一般危险 四级 1 1 0.95 0.95 1 1 1 1 1 0.93 0.95 0.95 0.95 1 0.95 0.34 30.9 一般危险 四级 1 1 1 0.95 1 1 1 1 1 1 1 0.95 1 1 0.95 0.43 54.2 一般危险 四级 经分析,在采取现有的控制及应急措施后,发生火灾、中毒窒息、触电事故的风险得到了降低,风险程度一般。

23

6 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通过对我单位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在事故救援过程中控制事故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可以看出,我单位现有的控制及应急措施基本能够控制我单位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的风险,为了确保我单位所有事故类型风险都能够得到更完善控制,以及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获得更为完善的应急措施,现制定以下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生产规程、生产操作规程和各项技术监督规程;建立操作牌、工作票制度;对主配电室和各电气控制柜等关键部位和重点岗位,应建立严格的管理考核制度。

(2)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培训,三氯化铝制备、电工及焊工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应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异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3)应认真执行安全大检查制度和隐患排查制度。公司、车间、班组定期组织检查一次。查出的问题,应提出解决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限期解决。

(4)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禁止设备带伤或故障作业。对各种设备设施的抢修、检修应事先制定计划和预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5)建立事故调查处理与事故统计制度。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故、障碍、异常、操作失误等应记录在册,并及时分析报告,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6)建立并完善必要的台账,主要包括:安全会议台账、安全组织台

24

账、安全教育台账、安全检查台账、隐患整改台账、设备台账、特种作业人员台账、事故管理台账、安全工作考核和奖惩台账等。

(7)做好配电室、电气线路和单相电气设备、电动机、手持电动工具、临时用电的安全作业和维护保养。

(8)安全色和安全标志规范化设置。按照不同程度的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建立安全标志牌的管理制度,使标志牌始终保持醒目。为保证事故发生时职工能够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应设置应急通道、安全区域标志,并用明显的带颜色的条纹和箭头画出。

(9)厂内道路设置的交通标志、生产现场主要危险部位、生产设备易发生危险的部位的安全警示标志,应及时更新,以提醒从业人员注意安全。

(10)保持各种机械传动外露部分配备的防护罩、防护网、防护套等安全设施完好、可靠,以防止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11)每年对厂内的防雷系统进行一次检测,以避免建构筑物、设备受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压力表、安全阀、避雷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测检验。

(13)电机、变压器、电气设备及电器盘箱等金属外壳和盘箱底脚的接地应定期检查、检测,以降低触电事故发生可能性。

(14)严格落实作业票制度,对于动火、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等作业应制定方案、配备监护人员和防护设施。

(15)加强隐患管理,切实把隐患治理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之中,保证隐患治理经费。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隐患列出计划,制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监控,防止引发事故。

25

(16)现场消防器材等设施要经常进行检查(灭火器定期进行检验,消防栓等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处于有效状态,随时可用。

26

7 评估结论

通过对我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情景、事故发生可能性以及事故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划定了事故风险等级;在采取现有的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后,对事故风险等级进行重新评估,确定出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的差距,并制定出了较大风险事故类型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和一般风险事故类型的完善措施。

评估结论:我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火灾、容器爆炸、中毒窒息、触电事故等;在采取我单位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后,各事故类型风险均降至一般(四级)及以下;并补充完善了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若能认真落实我单位已有的和制定完善的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可以将我单位可能发生的各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