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电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② 人工敷设电缆

采用人力敷设电缆,首先要根据路径的长度,组织劳力由人扛着沿电缆沟走动敷设,也可以站 在沟中不动,用手抬着电缆传递敷设。敷设路径较长时,应将电缆放在滚轮上,用人工拉电缆, 引导电缆向前移动。

(5)电缆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电缆敷设应符合 以下规定:

(1)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备用长度;

(2)采用多相供电时,电缆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即保护接地线(PE 线)应是黄绿相间色, 零线用淡蓝色;相线用:A 相—黄色、B 相—绿色、C 相—红色; (3)电缆中间接头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加槽式玻璃钢管保护; (4)电缆安装应按国家规范做好防火及阻燃处理;

(5)在电缆检查井、中间接头和终端头处应挂电缆牌,电缆牌的内容应该有编号,电缆规格型 号,起点终点;

(6)电缆头采用热缩电缆头,并列电缆头位置宜相互错开,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直径 的 10 倍;

(7)电缆进入开关柜及电缆盒时,每根电缆应采用合适的铜质夹件来固定。采用铠装电缆时应 提供夹具将铠装接地,电缆的铠装层在连接过程中不允许松开。

(8)铠装电力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制线,截面积不应小于规范的规定。 (9)电缆的芯线连接金具(连接管和端子),规格应与芯线的规格适配,且不得采用开口端子。 (10)过街道、绿地与绿地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工作井,超过 50m 时应增设工作井,工作井应符 合:

a.井盖应有防盗措施;

b.井深不得小于 1m,并应有渗水孔; c.井宽不应小于 700mm;

(6)电缆敷设完毕,并经绝缘测试合格后,再进行回填土。 (7)穿管敷设:

(1)电缆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 1.5 倍; (2)电缆管口应作成喇叭状或采用护套;

(3)电缆管再弯制时不应有裂缝或凹瘪现象,一般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子外径的 10%;

(4)电缆管应有不小于 0.1%的排水坡度;

(5)电缆入管后,出入孔应封闭,管口处要密封;

(8)电缆(预分支电缆)在穿入保护管前,管道内应无积水,无杂物堵塞。保护管应安装牢固。 保护管内穿电缆时,不应损伤电缆保护层,应采用无腐蚀的润滑剂(粉)。 (9)终端头和中间头的接头应良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作电缆终端头和电缆接头前,应检查电缆相位连接情况和受潮情况,制作过程须一 次完成,不得受潮;

(2)电缆终端头与电缆接头的外壳与该处的电缆金属铠装层均应接地良好,接地线应采用 其截面不小于 10mm2 的铜绞线;

(3)电缆剥切时不得伤及芯线的绝缘层;

(4)铠装电缆载进入配电箱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应将钢带接地。 2. 箱变、环网柜安装

1、盘、柜等在搬运和安装时应采取防震、防潮、防止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等安全措施,必 要时可将装置性设备和易损元件拆下单独包装运输。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 文件的规定。

2、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作验收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包装及密封良好。

2)开箱检查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设备无损伤,附件、备件齐全。 3)产品的技术文件齐全。 4)外观检查合格。

3、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4、安装调试完毕后,建筑物中的预留孔洞及电缆管口,应做好封堵。 5、盘、柜安装在震动场所,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震措施。

6、盘、柜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固定电器等的支架应刷漆,安装于同一室内且经常监视 的盘、柜,其盘面颜色益和谐一致。

7、电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各电器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它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

发热元件益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

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