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P*。产量低,价格高,因而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存在资源上的浪费。第二,出于产量减少,存在垄断利润、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付出的价格较高,因而消费者剩余减少。完全竞争条件下消费者剩余为dP*a围成的面积;而在完全垄断条件下,消费者剩余从完全竞争市场的dP*a围成的面积减少为dPmb围成的面积。这就减少了PmP*ab面积所代表的利润。图形中PmP*cb是厂商得到的垄断利润,这个区域并非损失的福利,而只是财富从消费者转移到垄断者。假设这部分垄断利润由国家通过税收全部拿走,但abc面积所代表的损失却无处收取。所以abc代表了社会福利损失或垄断性产量限制给社会造成的损失。

7.政府对垄断的管制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属于管制的政策主要包括确定某个行业或产品集团可获得政府的直接货币补贴;限制新的竞争者进入某一行业,例如政府发放营业许可证、规定产品标准、进口限额等;对某一行业替代品的限制以及对互补品行业的支持;对某一行业的产品规定支持价格、限制价格、利率上限等。政府的上述管制是通过立法、规则来实现的,由政府机构来实行管制。这种管制具有强制性。

8.试述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消除外部性的对策。 参考答案: (1)外部性与经济效率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当事人的活动对他人造成了成本和收益影响,但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外部经济)和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正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当事人的行为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得到补偿,从而经济当事人得到的私人收益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负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的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

危害,但他却没有因此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从而经济当事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

外部性的存在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即使假设整个经济仍然是完全竞争的,但由于存在着外部性,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看不见的手”在外部性面前失去了作用。外部性会导致资源配置失效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分析中看出。先考察存在正外部性时的状况。假定某个人实施某项活动的私人收益为VP,该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为VS。由于存在正外部性,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VP<VS。如果这个人实施该活动遭受的私人成本CP大于私人收益而小于社会收益,即有VP<CP<VS,则这个人显然不会实施这一活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为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最优状态没有得到实现,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这个人实施该活动,则他所受损失部分为(CP-VP),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得到的好处为(VS-VP)。由于(VS-VP)>(CP--VP),故可以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行动者的损失。结果是使社会上的某些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一般而言,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再来考察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假定某个人实施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P和CS,由于存在负外部性,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P<CS。如果这个人实施该活动所得到的私人收益VP大于其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即有CP<VP<CS,则这个人显然会实施该活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活动是不利的。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没有实现,存在着改进的余地。如果这个人不实施该活动,则他放弃的好处即只损失了(VP-CP),但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避免的损失为(CS-CP)。由于(CS-CP)>(VP-CP),如果以某些方式重新分配损失的话,就可以使每个人的损失都减少,亦即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加。一般而言,在

25

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2)纠正外部性的传统方法

第一,征收“庇古税”方案。按照庇古的观点,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非最优。因此,纠正外在性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这种纠正外在性的方法也被称为“庇古税”方案。

第二,标准和费用方案。政府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解决外部成本(例如控制污染)问题。标准方案是指政府颁布排放污染的标准,费用方案是指向制造污染的企业征收排放费,但政府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控制污染,都必须知道把污染控制在什么程度是符合社会最优的。

第三,可转让许可证方案。在这种方法下,任何厂商都必须有许可证才能排放污染,而且排放许可证没有允许的污染时将受到惩罚。每一个可转让许可证都明确规定了厂商可以排放污染的数量。

第四,合并企业。合并企业的目的就在于使外在性问题内部化。如果生产y产品的厂商对生产x产品的厂商施加了外在性,那么这一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生产y产品的厂商不考虑其行为对生产x产品厂商所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因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将这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合并后的企业会继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将导致社会的资源配置有效。

(3)市场解决方案

如上所述,政府的干预可以用来对付来自外部性的无效率。庇古税方案、企业合并、排放标淮与费用,以及可转让许可证等都可以起到作用。因为它们迫使厂商考虑它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但是政府干预并不是解决外部性的惟一的办法,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无须政府干预依然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早在1960年,科斯就提出了采用产权来纠正外部性的办法,即所谓的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的基本内容是: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明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交易谈判,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定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9.什么是科斯定理?根据科斯定理,通过明晰产权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科斯认为,如果产权是明晰的且市场交易费用为零,则在有外部影响的市场上,交易双方总能通过协商达到某一帕累托最优配置而不管产权归哪一方所有。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

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也就是说,在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的问题,而在此以前,以庇古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即出现外部不经济时,要用征税办法,其数额等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失,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或本;出现外部经济时,可用政府津贴办法,使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这样都可使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科斯定理的问世,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10.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由市场来提供?

参考答案: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的特点,市场机制可能无法协调这类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活动。当某人提供了公共物品之后,其他不付费者也可以消费这一物品。例如来纳税者同纳税者一样能够享受国防带来的安全服务。由此就会产生“搭

26

便车”(free ride)问题。所谓搭便车,就是指某些人虽然参与了公共物品的消费,却不愿意支付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完全依赖于他人对公共物品生产成本的支付。出于非排他性特点,使提供公共物品者发现没有任何其他人愿意为该公共物品付费,但只要提供了公共物品,其他人都会从中获益。因此,私人生产者如果提供公共物品自身要承担所有成本,但只能享受到其中的—部分利益,最终的结果是无人提供公共物品。

因此,公共物品的存在给市场机制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即使某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生产成本,私人也不愿意生产这种产品。一般来说,公共物品覆盖的消费者人数越多,搭便车问题就越严重,公共物品由私人市场生产的可能性就越小。由此可见,公共物品导致的搭便车问题的存在,是市场失灵的又一个原因。

11.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应当发挥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协调公共物品的生产。因此,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或某种集体组织来提供,由政府依靠强制性税收筹集提供公共物品的资金,或者由受益群体来分摊相关公共物品的成本。例如,国防、警察、监狱、法庭等通常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来提供。住宅小区的路灯、楼道灯、小区内的保洁服务等通常由小区居民统—分摊相关费用。既然公共物品造成市场机制失灵,政府介入就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绝不等于政府生产全部公共物品,更不等于完全取代公共物品、特别是准公共物品的“市场”。“政府生产”和“政府提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政府对公共物品进行直接生产,而后者是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自己直接生产某些公共物品,也可能将某些公共物品委托给其他组织包括私人企业进行生产。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提供”,而不是自已“生产”全部的公共物品。

12.互联网是一种公共物品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互联网不是一种公共产品。因为公共产品必须满足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互联网不具备这两种特性。原因如下:公众在使用互联网时必须向互联网服务的提供者(ISP)付费,在ISP提供的宽带容量很大而需求相对不足时,公众使用互联网时感觉不到它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这时互联网像不拥挤的收费道路。但是,当上网者越来越多而宽带容量不够时,人们就会觉得上网的速度在变慢,这时互联网就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两种特征,有点像拥挤的收费道路一样。我们现在几乎感觉不到互联网的拥挤,是因为技术的进步使得带宽容量的扩充速度超过了使用者数量的增加速度。

13.非对称信息为什么会导致市场失灵?为什么会出现逆向选择?可以用哪些措施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参考答案:信息不完全会造成消费者或厂商的经济行为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不相一致,造成部分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不能实现,造成竞争性市场低效率或无效率,导致市场失灵。具体体现在:第一,如果消费者对商品市场价格或商品信息不完全,市场体系就不会有效地运作。信息不完全可能会给生产者一种刺激,使他们生产更多的某种商品,生产更少的另外一些商品,从而造成商品供给大于(或小于)需求。另外,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可能会购买到使他们受损的商品。例如,消费者购买了某种品牌的减肥药,结果发现减肥药没有任何减肥的效用,反而伤害了身体。第二,信息不完全可能会阻止某些市场的发展。例如,投保人可能买不到某些保险,因为保险公司不知道关于投保人风险的充分信息。第三,如果信息不完全,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例如,二手车经常出现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现象,其原因就在于对二手商品特征或属性等信息了解不完全。

在商品市场上,与商品交易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随机地分布在各交易主体之间,而是在绝大多数场合下偏向市场的某一方。这种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