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提高版) 下载本文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11、【答案】

12、【答案】(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给了另一只船一个作用力,另一只船同时也给了他坐的船一个反作用力,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小明用力推另一只小船,小船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实验探究题 13、【答案】(1)乙丙 (2)作用点

【解析】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的关系时要保持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变,如图乙和图丙;图乙和图丁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因此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实验。

14、【答案】如下表所示 操作方法 1 2 3 4 实验现象 物理知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示例 用手挤气球 感觉气球也在挤手 用力捏气球 气球发生形变 用力击气球 气球运动 给气球放气 气球向前运动,气向后跑 让气球碰墙 气球被弹回

15、【答案】

(1)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小船对喷出的气体的力与喷出的气体对小船的力(或小船对水的作用力和水对小船的阻力);

喷出的气体对小船的反作用力;

【解析】气体喷出后,小船受到了喷出气体对小船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船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喷出的气体对小船的反作用力和水对小船的阻力;在水平方向上物体既然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肯定都存在一个相互作用力,即小船对喷出的气体的力与喷出的气体对小船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

重难点突破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弹力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要点梳理】 要点一、弹力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要点诠释:

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日常所称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要点二、弹簧测力计(《弹力 弹簧测力计》388539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使用口诀: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使用方法:

(1)使用前,应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2)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 (3)不要让指针与刻度盘摩擦;

(4)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典型例题】

类型一、弹力

1、(2015?锦江区模拟)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弹力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B.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C.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思路点拨】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来形状时才会产生弹力;产生弹力的条件是:有弹性形变,相互接触。

【答案】A

【解析】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产生弹力,弹力不是仅弹簧具有的。此选项错误;B、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按照作用效果命名的,都是弹力。此选项正确;C、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此选项正确;D、弹力是指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此选项正确;故选A。

【总结升华】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明确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大小、方向,基础题。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 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B、重力

C、人对车的推力

D、绳子对物体的拉力 【答案】B

2、在下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由图可知:A、C中两个小球都相互接触,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挤压的作用,也就不能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不能产生弹力。

D无法确定两个小球之间到底有没有挤压作用,所以也就无法确定有没有弹力。 B中,两个小球所受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个小球都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从而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弹力产生的条件,一定要注意只有当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会产生弹力。

类型二、弹簧测力计

3、赵明准备自己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首先测出弹

簧的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量△L(△L=L-L0),填在如下表格中: 拉力F/N 长度L/cm 伸长量△L/cm 1 2.50 0.40 2 2.90 0.80 3 3.30 1.20 4 3.70 1.60 5 4.10 2.00 6 4.50 2.40 7 4.90 2.80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拉力F和弹簧伸长量△L的关系为: 。

(2)赵明继续实验,得到下列数据: 拉力F/N 长度L/cm 伸长量△L/cm 8 5.30 3.20 9 5.70 3.60 10 6.10 4.00 11 6.60 4.50 12 7.30 5.20 从这次数据看出,拉力达到 N时,拉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就改变了。因此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 N。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答案】(1)F与△L成正比;(2)11;10。 【解析】

【总结升华】通过此探究实验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有一定的测力范围的,即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超过这一限度,测力计就损坏了。

举一反三: 【变式】(《弹力 弹簧测力计》388539例3)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答案】B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是 N。

【答案】2.2N

【解析】2N到3N之间分为5个小格,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2N下两格处,示数为2.2N。

【总结升华】读数时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记录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5、甲乙两同学各用4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

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 B.4N C.8N D.无法确定 【答案】B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