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推荐文档 下载本文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 人口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 决定性影响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2. 其他影响因素:人口基数。

3. 时间特征:近百多年来增长迅速。 4. 空间特征:存在地区差异。 5. 两类国家人口增长情况比较:

两类国家人口增长情况比较

自然增长特点 增长快慢的原因 今后变化趋势 经济发达 人口数量比 发达国家 增长缓慢 社会福利保障完善 较稳定,一

教育文化水平高 些国家还会 生育观念淡薄 逐渐减少。 政治上独立 采取控制人口 发展中国家 增长较快 民族经济的发展 的措施,人口增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长将趋于缓慢。

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 构成指标和类型:

① 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② 类型: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增长缓慢。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增长迅速。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增长缓慢。

2. 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 空间差异:

① 发达国家已步入现代型。

② 我国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源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③ 世界仍处于传统型像现代型过渡。

注:人口增长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 判断依据:居住地的变更,时间的持续性(约一年以上),超越一定行政界限。 3. 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4. 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① 二战前,伴随地理大发现,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② 二战后,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5.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新中国成立到20 计划经济, 有计划 无 世纪80年代中期 严格的户籍管理 有组织

20世纪80年 改革开放 自发, 从农村向城市 代中期以来 数量大 从内地向沿海

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 2.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

3. 政治、文化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4.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

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注:人口迁移图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环境人口容量

1. 环境承载力: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

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

⑴ 影响因素:

① 正相关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② 反相关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③ 其它:社会分配制度。

⑵ 估计值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二. 人口合理容量

1.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

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 估计值不确定。

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