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下载本文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十三)

历 史 2018.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 )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墨家

2. 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这一规定( )

A.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 B. 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 C. 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 D. 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3. 《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 )

A. 利用水力资源提高冶铁质量 B. 推动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C. 克服地势限制增强灌溉效益 D. 使农田灌溉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

4. 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

A. 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 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 C. 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 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

5.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晚明海外贸易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臣请言开洋之利。我中国人若贩吕宋,则单是得其银钱而已。……是以中国湖丝百斤至彼悉得价可二三百两。” “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商人回澳,征出处 何乔远《请开海事疏》 张燮《东西洋考》 水陆二饷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征银百五十两。” “所通乃吕宋诸番,每以贱恶什物贸易其银钱,满载而归,往往致富。” A. 晚明政府禁止民间海外贸易 B. 白银自吕宋流入中国 C. 西方殖民者垄断东西方商路 D. 中国商人主导对外贸易

6. “《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 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 B. 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C. 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 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 7. 右图为发表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 该漫画的寓意是 ( )

A. 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 B. 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 C. 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 D. 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

8. “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

A. 主张维新变法 B. 坚持“中体西用” C. 提倡民主科学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9.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 )

A. 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 B. 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 C.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10. 国民政府军委会曾制订了如下作战指导方针:国军以各一部守备华南海岸及华东、华北现阵地,并积极发展游击战,妨害长江下游之航运,牵制消耗敌人。国军主力利用鄱阳湖、大别山地障及长江两岸丘陵、湖沼,施行战略持久。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是( )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11. “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

李廷机《李文节集》 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 )

A.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C.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D. 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12.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 B.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 国企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

13.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革计划体制有了更明确的思路,要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决定( )

A. 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党内共识 B. 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 C. 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4. 罗马打开了地中海世界的大门后,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法律纠纷经常发生。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审理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诉讼案。此后的罗马共和国( )

A. 异邦人的贸易纠纷受万民法调解 B. 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区别不复存在 C. 居民在罗马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D. 异邦人普遍享有了罗马的公民权

15. “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几乎逐出了政治。它的主要性质,即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这里的“它”( )

A. 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 B.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 C. 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 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

16. 下列近代世界经济史图示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 )

A. 资本输出的历程 B. 黑奴贸易的兴衰 C. 世界工厂的出现 D. 世界物产的传播

17. “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

A.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 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

18.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经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阿登纳当时寻求的“道路”应是( )

A. 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 B.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 D. 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19. 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

A. 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 B. 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C. 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 D. 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

20. 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文学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 《苹果车》 B. 《人间喜剧》 C. 《等待戈多》 D. 《巴黎圣母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60分。

21. (14分)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是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的一个根本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 第86条 第128条 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