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为2年,该课题立足于我的工作岗位职能,利用我所学的经济学和传播学专业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来进行调研、跟踪访谈,并结合工作的实际经验,以期得出一个可行的结论,或做一个深刻的工作分析和总结。在课题进行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利用学生资源,进行访谈,数据调研,问卷调查,并追踪了03、04两个年级学生的毕业就业情况。这是我毕业以来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较大型的科研项目,和以往学生时代不同的是,这次项目的完成,我不再有导师和同学辅导或帮助,第一次担任了项目负责人的角色。所有的步骤,从研究方法到项目实施,都需要由我一人独自负责学习展开,或者自己计划去请教相关的专家和邀请同事学生协助一起完成。在学术研究上,于是有了一种蹒跚学步的感觉。每迈出一步,我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并随时做好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就像独自在崎岖的山路夜行,既要摸索前行的方法,又要判断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
今年,市科教党委又组织了本期优青基金科研项目的上海市各高校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培训并赴河南实地考察,从国际形势到青年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我们“优青”教师的思想境界,开阔了视野,并为我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将我们的微观工作实务放在了家、国、天下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更有了高瞻远瞩的立场。为期一周的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又结识了很多兄弟院校的同行,增进了我们高校青年教师的友谊,加深了校际间的交流。
应该说“优青基金”是市教委为我们刚从事高教事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提供的一次最初的实践机会,没有过高的门槛,也没有太多严厉的约束,需要的只是我们青年人踊跃的创新思维,和大胆的设想,并付诸扎实的努力而已。今年年底,我的优青项目就要结题了,目前我正在把所有搜集的资料,调查的数据,做最后的总结分析。
回想两年来我做课题的经历,真的有一种学步的辛苦和幸福。遇到困难的时候虽然是孤独和迷茫的,但意外的是,每次独立克服苦难后收获的幸福确是加倍的满足。是的,未来学术的道路或许会更艰辛,但我已经决心继续走下去,迈出了第一步,虽然蹒跚,却很快乐。
戏苑传真
上海西片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本报讯 12月24日,上海西片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华东理工、华东政法、上海师大、工程技术大学、戏剧学院、立信会计学院、中医药大学等大学的党工委秘书长出席会议。市教育系统党工委副主任陈步君、秘书长陈其昌应邀出席了会议,我校副院长葛朗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学院情况,我校党工委秘书长冯少唐介绍了我校党工委的工作以及特色项目,党委书记楼巍同志到会看望与会同志。
会上,各校交流了学习贯彻教育部党组20号文件的情况,汇报了2009年学校关工委的主要工作和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并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赢得了市教育系统党工委领导和与会同志的肯定。 (组织部 杨丹)
戏曲学校《穆桂英挂帅》入选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
本报讯 经资格认定和专家评审,并经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表决通过,由我校附属戏曲学校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创作的京剧《穆桂英挂帅》入选2009-2010年度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 (谷晴)
我校新版OA试运行工作正式启动 本报讯 从12月14日开始,我校新版OA试运行工作正式启动。新版OA试运行工作将开展两周,在此期间,纸质与电子文档同步使用。
为配合做好新版OA试运行工作,12月7日,我校在熊佛西楼进行了中层及以上干部的新版OA应用培训,将我院新版OA应用培训推向了高潮。副院长刘志钢在培训中指出:新版OA将规范办公流程、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资源,对我校意义重大。培训由院办、党办与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由信息中心主管陈永东老师主讲。
培训主要涉及新版OA的开发背景与目的、新版OA的特点和主要功能、新版OA的操作人员种类、新版OA的基本操作及新版OA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使全体中层及以上干部在提高认识的同时,熟悉新版OA中与领导干部相关的基本操作。
针对老版OA中存在的问题及我院日常办公中的需求,新版OA开发设计了更多更实用的功能。其中,既可以实现网上在线的公文流转,使文件审批更趋规范、效率更高,可以进行网上会议日程申请安排,并可以进行网上个人办公,同时许多操作都会给出相应的提示。根据计划,新版OA及其他相关系统在不久的将来还可以让全体教工在家里或出差时进行异地远程访问,这将为广大教工带来极大的方便。
根据学院规划,新版OA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届时老版OA将停止使用。 (永东)
我校库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完成 本报讯 我校的档案建设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重视下,向信息化管理迈出了重要和扎实的一步。今年下半年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档案室将我校60余年来所有库藏档案资料全部以数字化录入数据库,共计录入条目6万5千条左右,扫描存储建国前档案88卷,照片近36000余张。档案信息化数据库的建成,不仅有利于档案的永久保存,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服务师生,同时也为全校教职员工在网上调阅档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2月中旬,刘志钢副院长和党办、院办主任金永林同志来到校档案室检查验收档案数字化工作,张依顺同志和市档案局蔡经理向刘副院长汇报介绍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情况。在验收过程中,刘副院长观看了工作人员的演示,并亲自上机操作体验,就系统使用的
一些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对总体完成情况表示满意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李莉)
教务处召开两校区学生座谈会 本报讯 12月17日,教务处在两校区连续举行了两场学生座谈会。会议由厉震林副处长和林剑龙副处长主持。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座谈会完全采用随机的办法来确定学生名单,以期听到学生最真实的声音、最一线的想法。到会学生针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时提出一些感到疑惑和模糊的问题。这些问题和建议大都是学生在上戏校园中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最实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教学管理部门最应该倾听和了解的方面。
会上,教务处相关老师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对涉及教务方面的问题予以及时解答、耐心解释;对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和建议做好记录,也将于会后反馈至相应部门。
学生座谈会是联系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桥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是教学管理部门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我们将定期倾听来自学生最一线的声音,倡导人性化服务,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教务处 宝玉强)
戏文系召开本科、研究生教学 暨“博士学术行动计划”推进会
本报讯 日前,我校戏文系召开2009年度本科、研究生教学、成人教育暨“博士学术行动计划”推进会。戏文系全体教师、挂靠在戏文系的兄弟院系及职能部门的研究生导师等近三十人出席了会议,“博士学术行动计划”学术导师倪震教授、宋光祖教授等也应邀与会。
会议由戏文系主任陆军主持,汤逸佩老师、刘庆老师先后就本科教学、研究生工作等作了布置,支部书记吴小钧老师就学生就业、教学改革等议题发表讲话。陆军老师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目前正在推进中的“一师一招”实施办法作了说明,并着重对“博士学术行动计划”的意义、目的与工作步骤作了阐述与部署。会后,与会博士纷纷与学术导师商讨学术发展计划,确定各自的教学、科研方向。 (肖留文)
下半年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 考试组织工作圆满结束
本报讯 2009年下半年度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于12月19日举行,我校共有581名考生参加了此次考试,其中四级考生405名,六级考生176名。
为保障此次四、六级考试的顺利进行,教务处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考前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强调考场纪律和处罚政策,做到重点政策考生知晓并签字确认。二是制定考试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对监考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三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高科技作弊现象,为每个考场配备无线通讯信号屏蔽干扰器和考试作弊信号探测器,针对可能出现的甲型H1NI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开设专门考场,配备医护人员和急救药品。
此次四、六级考试组织工作从9月份至今,历时近四个月,教务处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任务,为广大考生营造了一个公平有序的考试环境。教务处 黄博凯
第3版
学理的魅力
——评丁罗男《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再版本)
沈后庆
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丁罗男教授的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于1999年3月
由文汇出版社初次出版,时隔十年之后,这本书又由上海百家出版社于2009年10月再版,凭心而论,作为一本学术性很强的理论著作,其受众群毕竟有限,加之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出版业多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这本著作得以再版,确实说明了它在学术圈内的影响。它既是报考攻读中国戏剧史论方向研究生的主要必读书目之一,也是戏剧理论工作者喜爱的案头专著,戏剧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戏剧学专业的老师也往往把它指定为话剧史课程的参考教材。《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一书在读者的书架上挺立十年之后,我们重新在各大书店内见到装潢更加精美,内容更加丰富的再版本,确实是件可喜之事。
再版本《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整体构架仍然分为三个部分,作者为了保持历史的面貌,未作大的变动,但与初版本比较还是有新的面目出现,再版本抽去了初版本中的四篇文章,新增了近年来写作的四篇。在“百年历史回顾”一辑中,作为《中国话剧文体的嬗变及其文化意味》的补充,增加了作者在新加坡讲学时的讲稿《从四部经典剧作看中国话剧》,作者从《雷雨》、《茶馆》、《关汉卿》、《狗儿爷涅槃》四部中国现当代话剧经典鸟瞰中国话剧
的发展及其特点,理论视角别开生面;在第二辑“剧坛精英解析”中,增加了《“城市上空的丹顶鹤”——读解赵耀明》,这是研究当代剧作家的个案,显示了作者对当下戏剧现状的关注;第三辑“当代戏剧思考”新增了两篇:《重提“戏剧观”》和《大众文化与当代戏剧》。其中《重提“戏剧观”》一文于2003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甚至有过争论,之后还获得了“田汉戏剧奖”的优秀论文一等奖,可见此篇文章的价值,读者从中能看到作者对1990年以来中国话剧的总体评价,《大众文化与当代戏剧》一文对当代戏剧(尤其是话剧)的重新定位与发展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
再版本还增加了戏剧史专家田本相先生的序言,田本相在序中高度评价了此本专著的学术价值和再版的意义。如田本相对《论我国早期话剧的形成》一文中丁罗男教授关于早期话剧(文明戏)起源说就特别推崇,认为作者在文中得出的“早期话剧是在改革戏曲的基础上接受了日本新派剧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观点“后来为一些戏剧史所接受”。我们知道,这篇文章还是丁罗男教授读研究生时所写,是作者学术生涯发轫期的作品,之所以观点准确,令人信服,与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中国早期话剧的起源,理论家莫衷一是,丁罗男教授在对各种起源说加以辨析后,以自己的考察,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在情理之中,他的观点也常常被研究中国早期话剧的理论工作者所引用。此外,田本相还对诸如《“西潮东渡”和中国话剧运动》、《论田汉对话剧民族化的贡献》、《从四部经典剧作看中国话剧》、《在反思和探索中前进——试论新时期话剧十年》、《论新时期话剧文学的历史地位》、《重提“戏剧观”》、《大众文化与当代戏剧》等论文都有精彩的评论,田本相的序言也为初次阅读本书的读者提供了很好的阅前指导和参考。
笔者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一书最重要的价值是学术理念“整体观”的提出,诚如田本相在序中所说“整体观”是作者“作为一个戏剧史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也是他所遵循的中国戏剧研究的方法论”。“在他的整体观的指引下,他始终注意把话剧作为一个综合艺术来研究,而力避孤立的戏剧文学研究,这点在戏剧史研究学者中显得格外突出,也是做得颇有成就的”。丁罗男教授在《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一文中说“我们应当改变长期来局限在话剧一个方面的单一化视角,而代之以话剧、戏曲等多种形态共存互依关系的复合式研究;改变过去那种把戏剧史附属于政治史的庸俗社会学观念,而代之以戏剧自身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探讨;改变已经习惯了的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分期模式,而代之以整体性的历史考察,即把20世纪初以来直至当代新时期的中国戏剧放在更大的时空范围里加以系统分析”,这就是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研究视角的完整表述,可以说,丁罗男教授是戏剧理论界力倡戏剧研究要做整体关照的第一人,他不但主张研究话剧这门艺术样式本身应有整体观照的视角,即应当对包括话剧文本、表导演、舞美、话剧教育、话剧运动、话剧批评等诸方面的综合研究,也主张注重话剧与戏曲、歌剧等其他艺术样式之间的互动纠结,而他倡导的这种“整体观”的理念正被戏剧史研究者所接纳认同,如傅谨的《新中国戏剧史(1949——199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和董健、胡星亮主编的《中国当代戏剧史稿》(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就把话剧、戏曲等加以综合关照,虽然这两部戏剧史在阐述话剧与戏曲等其他艺术样式的互动交错方面,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呈现,但毕竟迈出了对当代中国戏剧做整体观照坚实的一步,我们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戏剧史如果只研究话剧,而把受众群始终占优势的戏曲排除在外,这种研究就难免失之偏颇。丁罗男教授“整体观”的学理魅力在于此理念拓展了戏剧研究的思维,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整体观”既隐含了对现当代戏剧研究中孤立状况的担忧,同时也呼唤着包括话剧、戏曲等所有戏剧理论研究者携起手来,共同开拓中国戏剧研究的新天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丁罗男教授戏剧研究的活跃期,专著有《中国话剧学习外国戏剧的历史经验》、《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整体观》、《现代戏剧家熊佛西》(与人合作)等,他还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书的编撰工作,并任《中国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