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饮食文化思考题汇总 下载本文

2. 简述法国人的饮食礼仪。

法国人热情开朗,使用亲吻礼,初次见面后很快就能亲热交谈。与法国人约会,事先要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

礼貌的表示,但不能提前到达。法国的烹调技术在世界上闻名。下面来谈谈法国人的饮食礼仪。

法国人用餐讲究选料,花色品种繁多,其口味特点是香味浓厚,鲜嫩味美,注重菜肴的色、形和营养。法国人常对他们的烹调技术感到自豪。法国人的烹调技术也的确是一丝不苟。一般情况下,法国人不请人到自己家中做客,不要讲蹩脚的法语,应讲英语。

早餐、午餐和晚餐是法国人日常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为:早餐一般爱吃面包、黄油、牛奶、浓咖啡等;午餐喜欢吃炖鸡、炖牛肉、炖火腿、炖鱼等;晚餐很讲究,大多吃猪肉、牛(羊)肉、鱼虾、海鲜、蜗牛、青蛙腿、家禽。牛排和土豆丝是法国人的家常菜。法国人喜欢吃冷菜,习惯自己切着冷菜吃。所以若用中餐招待法国客人,应在摆有中式餐具的同时,再摆上刀叉等工具。

法国人喜欢烹调时用酒较重,肉类菜烧得不太熟,如:水鸭三四分熟即可,其他肉最多七八分熟,牡蛎一般都喜欢生吃。配料爱用蒜、丁香、香草、洋葱、芹菜、胡萝卜等。

法国人爱喝葡萄酒、啤酒、苹果酒、牛奶、红茶、咖啡、清汤,喜欢酥食点心和水果。不吃辣的食品。 与法国人交往时忌送黄色的花,因为他们认为黄花代表不忠诚。法国人忌黑绿色和黑桃图案,因这些均被认为不吉祥。

3. 简述美国人的饮食礼仪。

第七讲:

1、 试比较中国茶道、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

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友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笔者认为,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饮茶之道”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指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

求茶水必须均匀,体现了追求中正的韩国茶道精神。

2、 茶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

(1) 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顾炎武曾经指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即认为中国的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慢慢传播开来,也就是说,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为业的。这一说法,已为现在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巴蜀产茶,据文字记载和考证,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此时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之一。

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我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仍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2) 三国西晋——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茶业中心

秦汉统一中国后,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而增强。尤其是茶的加工、种植,首先向东部南部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很能说明问题。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个县,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

三国、西晋阶段,随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

三国时,孙吴据有现在苏、皖、赣、鄂、湘、桂一部分和广东、福建、浙江全部陆地的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我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

西晋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