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页 共 80 页
⑶ 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检测受试者对TB是否有细胞免疫功能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试验。即判定机体对TB是否有无免疫力一种试验。
⑷ 麻风细胞或泡沫细胞:是指麻风患者渗出物标本涂片后,可见到有大量麻风杆菌存在的感染细胞,这种细胞的胞质呈泡末状,称为泡沫细胞,这为麻风病原学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一个区别。
2、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形态染色特点、培养特性、致病因素和感染类型、预防措施。 主要形态染色特点:细长略弯,分枝生长趋势;革兰染色阳性,不易着色;抗酸染色阳性(红色)。
培养特性:专性需氧,生长缓慢,最适pH6.5~6.8,Lowenstein-Jensen(罗文斯旦-琴逊 / L-J培养基):R型菌落,似花菜;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有毒株呈索状生长。
致病因素:TB不产生内、外毒素,也无侵袭性的酶。TB致病性主要取决于菌体成分??脂质(索状因子,磷脂,分枝菌酸,蜡质D,硫酸脑苷脂和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蛋白质;糖类;荚膜。
感染类型:⑴ 肺部感染:原发感染与原发后感染。⑵肺外感染:免疫力低下患者M. tuberculosis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常见于脑、肾、骨、关节、生殖系统少数形成全身粟粒性结核或播散性结核。
预防措施:
⑴ 一般性预防:卫生宣传、提高机体抵抗力。
⑵ 特异性预防:发现和治疗痰菌阳性者;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CG)。 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分阶段治疗和坚持全程。 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及其临床用途。 原理:Ⅳ型超敏反应
结果判断: 5mm < 直径 < 15mm
阴性反应 阳性反应 强阳性反应
或:PPD-C侧红肿>BCG-PPD侧为感染;BCG-PPD侧红肿>PPD-C侧可能为卡介苗接种。
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TB有DTH,并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
强阳性反应: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应进一步检查以追查病灶。
阴性反应:表明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未接种过卡介苗,对TB也无免疫力。 临床用途:
⑴ 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或补种卡介苗
⑵ 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 ⑶ 作为婴幼儿(尚未接种过卡介苗者)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⑷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4、抗酸染色的原理、染液组成、染色步骤与结果是什么?
原理:
由于某些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大量分枝菌酸,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又能抵抗强脱色剂盐酸酒精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
染液组成与步骤:
⑴ 涂片、干燥、固定:将标本涂片于载玻片上,干燥并固定;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41
第 42 页 共 80 页
⑵ 加石炭酸—复红染液数滴于标本上,置于火焰上,以弱火徐徐加温,使染液冒蒸汽(切勿煮沸)后离开火焰,染液将干时再添加,维持3~5分钟,待标本凉后水洗;
⑶ 用3%盐酸酒精脱色1/2~1分钟,脱色时轻轻摇晃玻片,直至涂片无色脱出或稍呈粉红色为止;
⑷ 水洗后,用碱性美兰复染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
结果:抗酸染色阳性菌染成红色,背景以及其它菌染成兰色。 5、麻风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和临床感染类型分别是什么?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接触感染
临床感染类型:麻风主要经呼吸道与接触感染;发病慢, 病程长,细菌主要侵犯神经、皮肤黏膜;引起麻风病。临床上表现为两型两类。 ⑴ 瘤型麻风(开放型):传染性强 ⑵ 结核样型(闭锁性):传染性弱 ⑶ 界线类:兼具两者的特点 ⑷ 未定类:前期病变
6、简述当前应如何对麻风病进行病原学诊断?
目前麻风病的微生物检验主要靠采集病理标本涂片或切片,抗酸染色镜检,找麻风细胞或麻风杆菌,结合临床做诊断。
7、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程序和方法有哪些?
⑴ 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集不同标本,如痰液、脓液、穿刺液(胸水、腹水)等。 ⑵ 显微镜检查:涂片——抗酸染色或荧光染色镜检——结果报告
涂片可采用直接涂片、漂浮集菌涂片、离心沉淀集菌涂片3种方法。 直接涂片:分薄涂片与厚涂片两种。用接种环挑取约0.01ml痰液或其他处理过的标本,制成10mm×10mm大小的均匀薄涂片;或取上述标本约0.1ml,制成20mm ×15mm大小的厚膜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后,行抗酸染色(用油镜检查)或金刚―O‖染色(用荧光显微镜高倍镜检查)。 漂浮集菌涂片:取痰液2~3ml放入100ml三角瓶内,加1~2倍量40g/LNaOH混匀。经103.43kPa高压灭菌20~25min (或煮沸30min)。冷却后滴加汽油0.3~1ml,震荡15~30min后,吸取泡沫和油层交界部分涂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后,做抗酸染色或金刚O荧光染色镜检。 离心沉淀集菌涂片:取痰液2~3ml,40g/LNaOH1~2倍量混匀。经103.43kPa高压灭菌20~25min(或煮沸30min),3000rpm/min离心30min,弃上清液,取沉淀物涂片做抗酸染色或金刚O荧光染色镜检。 荧光染色:取标本涂片滴加荧光染液金刚O染色10~15min,水洗;②脱色:用3%盐酸酒精脱色1~2min,至无黄色,水洗;③用对比染液0.5%高锰酸钾复染1~3min,水洗,待干镜检。 抗酸染色镜检结果分级报告标准 报告方式 - 报告抗酸杆菌数 镜检结果 仔细检查300个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 300个视野内发现1~2条抗酸杆菌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42
第 43 页 共 80 页
+ 2+ 3+ 4+
100个视野内发现3~9条抗酸杆菌 1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杆菌 每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杆菌 每个视野内发现≥10条以上抗酸杆菌 荧光染色镜检结果分级报告标准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阴性 (-):0条/50视野。 报告荧光染色抗酸杆菌数:1~3条/50视野;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阳性(1+):10~99条/50视野;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阳性(2+):1~9条/视野;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阳性(3+):10~99条/视野; 荧光染色抗酸杆菌阳性(4+):≥100条/视野。 ⑶ 分离培养
标本前处理:
目的:杀死杂菌;液化标本 方法:
4%NaOH法:多用于痰标本的处理。取痰标本1-2ml于无菌试管内,加入40g/L NaOH溶液2~4倍量后置37℃孵箱内放置30min,其间震荡痰液2~3次,使痰液化,待接种。 4%H2SO4法:多用于尿标本的处理。取尿标本1~2ml于无菌试管内,加4%H2SO4溶液2~4倍量混匀后室温处理30min,在此期间震荡痰液2~3次,使痰液化,待接种。 胰酶-新洁尔灭法:多用于痰标本的处理。痰标本加入等量或1倍量1g/L胰酶液震荡消化数分钟,再加入等量0.3%新洁尔灭混匀,放置5min后,待接种。
培养基选择:罗氏培养基、米氏培养基、小川培养基等 接种与培养:前处理完成后,取前处理液0.1ml,接种在2支改良罗氏培养基斜面上。37℃保持平卧24小时后,直立继续放置37℃培养。 培养结果记录与报告方法
接种后第3和7日观察培养情况,此后每周观察一次,并在分离培养结果记录表上记录生长结果。若3天内有菌落,可报告费分支杆菌(污染菌)生长;7天内有菌落生长,并经抗酸染色确认,可报告非结核分枝杆菌(快速生长型);7天以后有菌落生长,并经抗酸染色确认,方可报告分枝杆菌生长。 如有可疑分枝杆菌菌落生长时,报告阳性结果: 菌落生长占斜面面积 1/4报告 (+), 菌落生长占斜面面积1/2报告 (2+) 菌落生长占斜面面积3/4报告 (3+) 菌落布满培养基斜面报告 (4+)。
如第8周末培养基无菌落生长报告培养阴性。 ⑷ 其他检验技术:PCR测核酸,ELISA测抗体等。 8、简述抗酸染色的镜检结果分级报告标准。结核杆菌的培养结果记录与报告方式 9、简述结核杆菌与麻风杆菌的镜下鉴别要点。 麻风杆菌 结核杆菌
排列 呈束状或团状 散在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43
第 44 页 共 80 页
菌细胞 粗直、两端尖细 细长、微弯曲 涂片中的菌数 较多 较少
标本来源 病变组织 痰、尿、粪等
10、综合分析题
患者,女,19岁。就诊时主诉:近1个多月来咳嗽,痰中时有血丝,无胸痛,但有明显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盗汗,自觉午后微热,心悸。查体:体温38℃,慢性病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109/L,血沉为70mm/h。X线透视右肺尖有多发小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取清晨咳痰进行抗酸染色,镜下见到红色细长略弯曲的杆菌。 思考题
⑴ 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菌是什么?还需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⑵ 该菌是如何传播的?所致疾病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
提示1:痰涂片抗酸染色见红色细长杆菌,可初步确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再将集菌后的标本接种于罗氏培养基35-37℃培养,每周观察生长情况,通常3-4周长出肉眼可见的粗造型菌落。根据细菌的生长速度、菌落特征、抗酸性染色、生化反应等做出判断。 提示2: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接种后6-8周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表示接种成功,否则需再次接种。
厌氧菌
1、名词解释:厌氧性细菌;汹涌发酵现象;Nagler反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⑴ 厌氧性细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的环境下方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根据能否形成芽孢,分为厌氧芽孢梭菌属和无芽孢厌氧菌两大类。
⑵ 汹涌发酵现象:是产气夹膜梭菌生化反应活泼的一种突出反应。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生成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海棉状碎块。管内气体常将覆盖在液体上的凡士林层向上推挤,甚至冲走管口胶塞,气势汹涌,这种现象称为―汹涌发酵‖。
⑶ Nagler反应:产气夹膜梭菌在蛋黄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这是由该细菌产生的卵磷脂酶即α毒素分解蛋黄中的卵磷脂所致),若在培养基中加入α毒素的抗血清,则不出现浑浊,此现象称为Nagler反应。
⑷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由于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使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致使少数耐药菌(主要是艰难梭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肠道中过度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疾病。
2、简述破伤风梭菌的形态、致病性(致病途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革兰阳性细长杆菌,有周鞭毛,芽孢位于菌体顶端,圆形大于菌体,呈火柴棒状或呈豉槌状??本菌典型特征
致病途径:创伤感染。( 新生儿破伤风??脐风) 致病条件:伤口内形成厌氧微环境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属神经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抑制性突触前膜,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γ-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肉活动失调,导致屈肌和伸肌同时发生收缩而出现肌肉痉挛(典型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
防治原则: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