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分册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第三分册习题

1、 宋太祖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杯酒释兵权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2、 宋太祖采用“更戍法”,轮流变化驻地,其目的是

A.重用功臣宿将 B.实行兵农合一 C.锻炼禁军的能力 D.防止武将割据

3、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流行的俗语,它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A.中央集权 B.强干弱枝 C.外患频仍 D.文人政治

4、 唐末五代以来,藩镇的拥兵自重和武将的篡夺皇位,不知重演了多少次,而最后一次就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陈桥兵变”。这次兵变发生在

1

A.581年 B.626年 C.960年 D.1127年

5、 下列北宋时期的官职中,不是由文官担任的是

A.枢密院的长官 B.三衙的长官 C.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D.参知政事 6、 “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谓也。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也。”其中“躬亲临试”是指

A.乡试 B.省试 C.殿试 D.“弥封”

7、 下列关于北宋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 B.殿试当时尚未成为定制

C.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D.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 8、 欧阳修说:“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欧阳修发表此言论的根据是

A.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2

B.废帖经,不以诗赋取士 C.“弥封”、“誊录” D.增加策论内容

9、 北宋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较大的改革和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严格考试程序 B.增加策论考试 C.殿试成为定制 D.以八股取士 10、契丹从后唐节度使石敬瑭手中夺得有“北部天然屏障”之称的地方是

A.通州十六州 B.燕云十六州 C.北方十六州 D.南方十六州 11、下列三个政权是北宋时期主要的外患,若依照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辽、西夏、金 B.金、辽、西夏 C.西夏、辽、金 D.金、西夏、辽 12、强极一时的宋与占据北方的辽采取对峙相守的政策,主要是实施下列哪一政策的结果?

A.集权中央,文人政治 B.废除丞相、君主独裁

C.签订盟约,岁币外交 D.进行削

3

藩、恩威并重

13、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不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统一蒙古各部 B.建立元朝 C.创立蒙古汗国 D.发动一系列征战

14、岳飞《满江红》词中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中的“胡虏”和“匈奴”是指

A.匈奴族 B.契丹族 C.党项族 D.女真族

15、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其中“靖康耻”是指

A.辽宋订立“澶渊之盟” B.金军掳走徽、钦二宗

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南宋统治者向金议和

16、宋朝曾修改了与契丹政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名,如“威虏”改成“广信”,“静戎”改成“安肃”,“破虏”改成“永静”等。这种现象应该出现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