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章节习题 下载本文

D.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证据只有与审计目标相关,审计证据才有证明力

6.审计证据的特性主要是指审计证据的( ABD )。 A.充分性 B.相关性 C.合法性 D.可靠性

7.按审计证据的表现形态分类,可以分为( ABCD )。 A.环境证据 B.实物证据 C.书面证据 D.口头证据

8.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包括( ABC )。 A.注明资料来源

B.对获取的资料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加以确认 C.形成相应的文字记录并签名 D.声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9.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收集的环境证据主要包括(ABD )。 A.管理条件、管理水平 B.内部控制是否良好 C.关联方交易 D.管理人员素质

10.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所编制的书面证据,其中包括( AC )。

A.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B.被审计单位开具的支票 C.购货发票 D.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

四、简答题

1.简述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 答:审计工作底稿概念: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形成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 ),形成方式有编制与获取两种,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二)作用

1、它是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2、它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它是明确审计责任和考核审计工作业绩的依据 4、它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提供了可能 5、它对未来的审计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2.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审计证据的数量,影响证据充分性的因素: 1、受错报风险的影响;

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2、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

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3.评价审计证据可靠性的标准有哪些?

答:可靠性——审计证据是否可靠、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

(外部获得比系统内部获得好,内部控制强比控制薄弱好,直接获得比间接或推论的好,书面获得比口头的好,原件比复印或传真的好)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2008级

《审计学》第三次作业

涉及第5-6章内容

一、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内部控制是基于现代审计的需要而产生的。( X ) 2.审计模式的发展与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存在密切的联系。( √ ) 3.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系统是一种单独的制度形式,它与各种规章制度并存。( X )

4.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环节,会计与出纳员应由一人承担。( X ) 5.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对某些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应分别由两人以上担任,以便相互核对、相互牵制,防止舞弊。(√ )

6.在调查表中,“否”表示该项内部控制系统较强。( X ) 7.在调查表中,“不适用”表示否定该项内部控制系统。( X )

8.描述内部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法是相互排斥的,不能在同一单位内使用这

三种方法。( X )

9.当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时,即使执行无效,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仍然很高。( X )

10.当注册会计师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对相关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为收集更充分的实质性程序证据,注册会计师可直接将重大错报风险设定为高水平。(X ) 替代性程序

11.函询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

用于往来款项的查证。( √ )

12.顺查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大中型企业和凭证较多的行政事业单位。( X ) 逆查法

13.详查法的主要缺点是工作量太大,消耗人力和时间过多,审查成本高,故难于普遍采用。( √ )

14.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对所选项目发表审计意见的方法。 ( X ) 整体

15.对于容易出现舞弊行为的现金、银行存款和贵重的原材料,应采用监督盘点。(X )

16.系统导向审计模式是以证实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以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 )

17.风险导向审计能够满足审计人员降低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的需要。( √ )

18.风险导向审计不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审,而是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外部环境。( X )

19.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以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审计模式。( √ )

20.审计风险是随着审计抽样技术的产生而产生的。 (X )

二、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对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了解的范围和程度会因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规模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对从事计算机硬件制造的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可能更关心( D )

A.宏观经济走势以及货币、财政等方面的宏观经济政策 B.环保法规 C.资本充足率

D.市场竞争以及技术进步的情况

2.下列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的是( D )

A.经理和董事长 B.采购员与供销科长 C.保管员与车间主任 D.记录日记账和总账的人员 3.关于内部控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 B.内部控制是针对所有业务活动而设计的

C.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败 D.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 4.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B )。

A.内部控制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而非绝对的保证 B.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只需关注控制的设计 C.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

D.在某些情况下,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5.下列关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可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 认定层次 B.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

C.可能影响多项认定 D.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

6.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般在( C )阶段进行。 A.在承接客户或续约时 B.在进行审计计划时

C.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D.在进行期中审计时

7.依据《审计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的要素中,不包括下列( D )要素。

A.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

B.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 C.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D.会计系统、控制程序

8.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但下列( B )程序难以为此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A.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 B.观察特定控制的运行 C.检查文件和报告 D.穿行测试

9.注册会计师可能在期中实施控制测试,同时还应获取期中至期末这段剩余期间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的以下考虑不恰当的是( D )。

A.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越大,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越多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

B.期中对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获取的审计证据比较充分,可以考虑适当减少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

C.注册会计师对相关控制的信赖程度越高,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多

D.控制环境越薄弱,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越少 10.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不同,但两者采用审计程序的类型通常是相同的,但( B )程序是个例外,它属于控制测试程序而不属于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

A.询问、观察 B.重新执行 C.检查文件记录 D.穿行测试

11.系统导向审计模式审计的目标是( B ) A.查错防弊 B.确认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C.尽量降低审计风险 D.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12.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 B )。 A.变量抽样 B.属性抽样 C.统计抽样 D.非统计抽样

13.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的目标是( D ) A.查错防弊 B.确认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C.尽量降低审计风险 D.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14.以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