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级KMBA研究生班 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探索
二位的,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简单混同,不加区别。
2、在管理中要着重开发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在力量”。
3、管理人员采取哪种理论假定要看具体情况,但是所持理论的观点要旗帜鲜明。
麦格雷戈在总结了若干流行的人性假定理论后,建议将一套基本假定命名为“理论X”及“理论Y”。
管理心理学家雪恩总结了当时的各种观点,对人性的假设提出了另一种分类,即存在着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 假设。
3.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可以将动机分为两类,即欠缺的动机与生长动机。在每类动机之中各有不同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5层或7层:(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先提出5个需要层次,后来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之间加上了求知、审美两个需要层次。求知需要包括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心理及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审美需要即指人有追求匀称、整齐、和谐、鲜艳、美丽等事物而引起心理上的满足。
3.7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实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为“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发人的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为保健因素,另一类为激励因素。
双因素理论在幼儿园管理中有如下借鉴与应用价值:
1、要重视保健因素,创造良好的工作外部环境和条件,可以消除员工不满意的负面情绪和态度,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有积极的作用。
2、有效的管理,应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多采用“工作内容丰富化”的激励因素,即改善个人工作本身的激励因素,获取成就、赏识、责任、进步和成长的机会。
3、要使工资和奖金分开,两者都成为激励因素。
3.8 期望理论
13
香港学前教育学院 2007级KMBA硕士研究生论文
期望理论是由弗鲁姆在其《工作与激励》(1964年出版)一书中先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激励就是掌握行为的选择过程。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M(动机)=f(E达成概率*V吸引力)
M(Motion)为动机,是激发潜力的指导,即激励力量的大小;E(Expectancy)为期望值,指根据一个人的经验判断一定行为能导致某种结果需要的概率,也可以理解为,被激励对象认为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V(Valence)为效价(也称吸引力),指从事的工作或者所要达到目标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也可以理解为,被激励者对目标的价值看得有多大。
期望理论在幼儿园管理中对员工激励有着现实的作用:
(1)要使员工受到强激励,必须让员工感受到激励的内容有意义(吸引高),同时,通过员工努力工作,其结果是可以得到的(期望达成的可能性高)。
(2)如果员工感到激励内容没意义(吸引力不高),激励强度不高。这时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了解员工的需要,把员工感觉有意义的激励内容设置为奖励的结果(采用新的激励内容、新的激励方法)。
3.9 公平理论的观点
心理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3年提出了公平理论的观点。公平理论是指,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作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间的比值相等,双方就都有公平感。
在幼儿园管理中,公平理论主要应用于奖惩制度的设立、工资调整、晋升等问题上。如果员工感觉到受到不公平对待,就会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及各种冲突,使人产生挫折感。所以幼儿园管理者需要兼顾如下几方面的公平:
外部公平:定期了解本地区幼儿园各种人员的薪酬水准,相应调整。 内部公平:评估幼儿园各种同类工作与不同类工作的薪酬差异及其合理性。 个人公平:制订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绩效给予相应的奖惩。 程序公平:让员工了解或参与工资调整、绩效考核的程序、过程。
14
2007级KMBA研究生班 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探索
第四章 民办幼儿园发展及趋势
4.1 异军突起的民办幼儿园
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在2002年12月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的设立、管理、扶持、奖励等都有比较清晰的规定,对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规范、推动和促进作用。自此,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凭借其特有的竞争机制,充分利用市场,以其灵活多样的办园形式,不拘一格的办学模式从众多普通公办园中脱颖而出,为家长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并使民办园在幼教领域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也为幼教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4.2 民办幼儿园的界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可以从举办者、经费来源和招生对象三方面对民办幼儿园进行界定,即指那些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承办的。主要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幼儿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总称。其范围包括民营企业、民间团体及个人举办的幼儿园(纯私立幼儿园);也包括少数国有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政府机构所属的社会团体组织(如妇联、共青团、儿基会)占有部分产权的,但没有直接或间接利用国家财政性拨款创办的幼儿园。
4.3 民办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
(1)民办教育的地位、性质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明确了民办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使民办学校具有了合法的身份证,而且使民办学校获得了与公办学校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同时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它以明确的法律语言确定了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性质。
15
香港学前教育学院 2007级KMBA硕士研究生论文
(2)民办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地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方针,鼓励和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托幼园所,逐步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办园办所体制。近年来,社会力量办园逐渐逐渐成为是我国办园的主体,形成了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辅助的格局。民办教育的地位、性质以及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地位决定了民办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地位。民办幼儿园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3)民办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早期教育科学研究的传播,大大激发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与期待,因此幼儿入园率大大提高,特别是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民群众已不仅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园,更迫切要求入好园,接受优质的幼儿教育。民办幼儿园作为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的补充,缓解了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入园、入好园的机会。
B、不同程度地满足家长地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们对幼儿园的选择已不再局限于公办幼儿园。服务好、离家近、有特色等已成为家长择园的标准,而民办幼儿园拥有较灵活的办园自主权,根据家长不同需要,提出了寄宿制、半日制等多种入园形式,办园服务意识强,保育质量高,而深受家长的欢迎。
4.4 民办幼儿园的兴起和发展
我国的民办幼儿园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公办幼儿园的有益补充,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1)1978--1992年,我国的民办幼儿园进入恢复调整阶段,198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之后民办教育同其他各类教育一起开始复苏,但比较缓慢,到1991年底,全国的民办幼儿园只有1.2091万所,在全国幼儿园总数(16.4465万所)中只占7.35%,民办幼儿园中的幼儿为38.5万人,只占全国在园幼儿数(2209.29万人)的1.74%。 (2)1992--1997年,我国的民办幼儿教育迅速发展。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步迈向深入的重要时期,我国的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