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下载本文

4.皮损累及眼部时,鼓励患者多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白天每2~3小时滴眼药水1次,晚上涂眼药膏后纱布覆盖。注意观察眼部病情变化及视力变化,防止眼睑粘连及溃疡性角膜炎的发生。

5.皮损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毛发部位时,应剪去局部毛发,保持创面清洁。

6.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等。

7.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刺血拔罐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其他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床单及衣物的整洁,穿宽松、棉质衣物,以避免摩擦皮损,造成不适

25

或创面感染。

2.注意手卫生,勤修剪指甲,避免搔抓皮损。

3.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做八段锦、打太极拳等。 (二)饮食指导

1.肝经郁热证:宜食清肝胆之火的食品,如:新鲜绿叶蔬菜、西瓜、冬瓜、黄瓜、橙子、苦瓜、绿豆,忌食腥发之品。

2.脾虚湿蕴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山药、扁豆、大枣、红薯、苡米,忌食生冷之品。

3.气滞血瘀证:宜食行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柑橘、木耳、油菜、黑豆,忌食甜食及易胀气食品。

(三)情志调理

1.主动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使患者愉快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2.向患者讲解引起本病疼痛的原因、疾病的病程及缓解疼痛的方法,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

3.指导患者通过聊天、听广播等放松,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26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27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7.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