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低年级《学困生》的几点做法 下载本文

转化低年级“学困生”的几点做法

王小敏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但是这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扶,就会成为无法转化的“学困生”,也就不能实现数学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为了不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成为永久的“学困生”,我认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从低年级抓起,在本年度的教学中我做了大量的转化工作,现简单阐述如下: 一、只有优生,没有差生。

对于刚进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是一张白纸,没有优生、差生的概念,老师也不要给他们这个概念。不在学生面前说×ד真笨”、×ד太差”等词语,让其他学生看不起他们,让他们幼小的心灵被烙下差生的烙印。将你真笨、你太差等词语换成老师喜欢爱发言、爱动脑筋想问题、爱动手的同学。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赞同,一年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希望成为老师喜欢的人,所以在每次布置学习任务时,他们都会主动完成,哪怕有错,也要抢在前面,这时的我不是批评、责骂,而是鼓励他们想办法解决,如果学生实在不能解决,教师帮助解决,并对学生说:其实你挺聪明的,只是刚才一时没有想到,以后遇到问题时多想想,你就会更聪明的。其他学生看到有错的学生没有遭到批评或责骂,也会主动将完成情况拿给老师检查,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没有谁是“优生”,谁是“差生”的概念,学生之间的相处都处于平等的地位。

二、“玩”中完成学习帮扶。

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学习的意识,更没有勤奋、努力的意识,在他们的世界里,就只有玩,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对于每次学习新知识后出现的“学困生”,我都会在课后抽出一定时间和他们一起“玩”,在“玩”中补上新知识。如:一年级上期“十加几、十几减几、十几减十”这内容,通过用小棒摆一摆的方法,仍有几个学生不能抽象出“十几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十等于几”、“十几减几等于十”的知识,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我采用拨数珠比赛的方式对“学困生”进行辅导,通过他们与老师比赛、与同学比赛掌握了新知识,同时还加深了对数组成的理解。这样的“玩”在我和学生之间经常出现。通过和学生一起“玩”,既帮助他们解决了知识上的难题,又拉进了

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学生还体会到了一种学习的快乐。

三、关爱“学困生”,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爱。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老师实施,要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爱“优生”,而且还要关爱“学困生”,只有更好地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关爱“学困生”,就要关注“学困生”的各个方面。我认为:首先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会出现在不同内容上的暂时落后,教师要及时为解决知识上的疑难,同时还要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有的学生会在图形分类上有困难、有的学生会出现在图形的认识上上有困难、有的学生会出现在100以内的数数上有困难、有的学生会出现在计算上有困难等等。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学习困难,我们只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才会为今后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问题才不会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多。其次关注“学困生”的生活。“学困生”中,有部分学生家庭都是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放纵孩子的行为,一种是将对对方的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传道解惑”,更要将“育人”工作视为己任,与家长联系,谈心,让他们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老师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帮助他们正确教育孩子。如:我班有一名学生,脸上长期没有孩子天真般的笑容,长期不会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指名回答问题,也不敢大声,声音小得老师要走到他身边弯下腰才能听到,老师走到他身边时会吓一跳。我当时就断定这个小孩一定是在家经常被家长打,我立即进行了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并对家长进行了开导,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生活,同时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出现的错误。在学校,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这名学生,并进行及时的表扬,随时关注孩子在家的生活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名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性格也变得开朗,能和同学们一起玩,能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向老师问好??。

再次,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

“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的道理,有哪个老师不喜欢“优生”呢?而爱“学困生”才是真正的爱。虽然转化“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这个环节往往被忽视,学校领导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查老师的实施情况,表面上每个老师都有辅导“学困生”的记录,也开展了此项工作。

但在实际中,这部分学生多半是被遗忘的。也有老师尝试过、开始过,但最终都会选择放弃。由于农村家长没有文化,要求学生学习的意识不强,在教育上、学习上几乎全靠老师,而这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都不太好,又容易出现反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感到付出多收获少,很多老师都会放弃,。的确,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要耗费老师的很多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不一定有多大收获,所以,我认为要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的爱,这种爱主要是对所从事职业的爱,其次是对学生的爱,只有爱你所从事的职业,爱你所教的学生每个学生,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把爱“学困生”作为自己的一项挑战,容忍他们身上出现的缺点,欣赏他们身上的有点,才会将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持之以恒,被带上“学困生”这顶帽子的学生,才有可能将帽子摘掉。

四、以激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谁愿意听到批评的话、责怪的话呢?成人尚如此,更何况是儿童呢?过多的批评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准备好一百顶高帽,让学生天天带着荣耀回家。”在教学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我每天都会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了高帽子,特别是“学困生”,几乎每天都能带上一顶或几顶高帽子。在课堂上,我把回答问题的很多机会留给“学困生”,如果不能回答问题,就让他复述别人的话,对他的认真倾听给予表扬;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时出现了很多错误,通过我的帮助改正了错题,我也会给予表扬;当学生完成我规定的某项任务时后,哪怕他是最后一个完成,我也会表扬他。如:在认识一百以内的数时,我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从1数到100,有三个学生不能再规定时间完成,我让其他学生帮助他,终于能熟练地从1数到100,我既表扬了帮助他的学生,也表扬了被帮助的学生,让他们分别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快乐和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肯定与赞扬中学习,既消除了学习的恐惧,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要实现数学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必须搞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只有“学困生”得到转化,才会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教育才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学困生”的转化要从低年级抓起,让随时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性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