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练习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B 5.B 6.D 7.C 8.C 9.A 10.B 11.A 12.D 13.B 14.D 15.A 16.D?? 17.C 18.D 19.A 20.C 21.B 22.C 23.D?? 24.A 25.B 26.B 27.D 28.D 29.D 30.D

二.填空题

1.S-腺苷甲硫氨酸 SAM 2.二氢叶酸

3.氧化脱氨基 转氨基 4.解氨毒

5.谷氨酰胺 丙氨酸 生成尿素 6.胞液 线粒体

7.氧化脱氨基 转氨基 联合脱氨基

8.活性一碳单位 甘氨酸、丝氨酸、组氨酸及色氨酸 9.白化病 10. AST ALT

11. 必需氨基酸种类 必需氨基酸数量 12 .氨 天冬氨酸

13. 谷氨酸 组氨酸? 色氨酸

14. 个别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FH4

15.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色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16. 维持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更新、修复 、调节代谢 17. 肠道 载体 18. 肝 肾

19. S-腺苷甲硫氨酸循环

20.谷氨酸 半胱氨酸 甘氨酸 三

三.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体内需要而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一类氨基酸。

2.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催化下,某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相应的α酮酸。 3.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则必需氨基酸间可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

4.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在转氨酶作用下生成α-酮酸和谷氨酸,然后谷氨酸再经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脱去氨基而生成α-酮戊二酸,这种反应过程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

5.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在消化过程中,有小部分蛋白质不被消化,也有一小部分消化产物不被吸收,肠道细菌对这部分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所起的分解作用,称为腐败作用。 6.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指通过丙氨酸和葡萄糖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过程。 7. 甲硫氨酸循环:指甲硫氨酸经S腺苷甲硫氨酸、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重新生成甲硫氨酸的过程。

8. 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经脱氢,生成不稳定的亚氨基酸,后者立即水解产生α-酮酸及NH3 。

9. ?高血氨症: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尿素合成障碍导致血氨浓度升高。

10. 鸟氨酸循环:指氨与CO2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

11. 氮总平衡: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基本相等,表现为摄入氮=排出氮,称为氮总平衡。

12. 负氮平衡:组织蛋白质分解加强,摄入氮<排出氮。

13. 正氮平衡: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多于分解代谢,表现为摄入氮>排出氮。

四.问答题

1. 血氨的来源和去路。

血氨的来源有:氨基酸脱氨;肾小管上皮细胞谷氨酰胺分解产生;肠道吸收 。

血氨的去向有:合成尿素:合成谷氨酰胺;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以NH4+形式随尿排出。

2. 鸟氨酸循环的途径指氨与CO2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后者与鸟氨酸合成瓜氨酸,瓜氨酸再与天冬氨酸合成精氨酸,精氨酸最后水解生成尿素的过程。其合成原料是氨、CO2、天冬氨酸;细胞定位在胞液和线粒体;生理意义是解氨毒。

3. 叶酸在体内以四氢叶酸形式参与一碳单位的转运,若缺乏叶酸必然导致嘌呤或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障碍,进而影响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细胞增殖。维生素B12是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若体内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甲基不能转移,减少FH4再生,也影响细胞分裂,故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 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及亚氨甲基等。来源于个别氨基酸如丝氨酸等代谢。主要生理意义:参与核酸合成;联系氨基酸和核酸代谢;是体内多种转甲基化作用的枢纽。 5. 体内氨基酸主要来源有:(1)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2)组织蛋白质的分解;(3)经转氨基反应合成非必需氨基酸。主要去路有:(1)合成组织蛋白质;(2)脱氨基作用;(3)脱羧基作用;(4)转变为嘌呤、嘧啶等化合物。

6.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存在于线粒体,激动剂是N-乙酰谷氨酸,底物是氨及CO2,参加尿素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I存在于胞液,底物是谷氨酰胺及CO2,辅酶是K+,生物素,参与嘧啶核苷酸合成。

7. 正常时苯丙氨酸主要生成酪氨酸,当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时,苯丙氨酸经转氨酶作用形成苯丙酮酸等,即出现苯丙酮酸尿症。酪氨酸经酪氨酸酶催化可代谢生成黑色素,人体缺乏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障碍,皮肤、毛发等发白,出现白化病。

8. 在肠道NH3比NH4+易吸收,用碱性肥皂水灌肠会加速肠道氨的吸收,而使用碱性利尿剂会阻碍肾小管细胞的泌氨作用,二者的结果均会使血氨升高。

9. 正常时体内多种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相应的组织细胞中,血清中含量极低,如谷丙转氨酶在肝细胞中活性最高,而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活性最高,当肝细胞或心肌细胞损伤时上述转氨酶分别释放入血。所以可以作为肝、心组织损伤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