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永煤集团车集煤矿2.40Mta新井设计 下载本文

9.5.4 防水 ............................................................................................................. 90

10 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 91 11 参考文献 ..........................................................................................................................92 12 致谢..................................................................................................................................93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述

1.1.1 交通位置

车集矿位于河南省永夏矿区东南部,行政区属于永城县茴村、高庄及候岭三个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0′,北纬33°57′。

枣庄市北 沛屯至天津

山至郑州江夏邑站砀山县东沛县商丘市商丘县虞城县夏邑县芒山肖县车集永城县车集井徐州市至连云港南河葛店大王庄苏 田徽 安

图1-1 车集矿交通位置图

井田中心西距永城县15km,北距陇海铁路夏邑车站77km,东距青(青龙山)阜(阜阳)铁路百善车站15km,东南距矿区规划铁路接轨点青町车站35km(直线距离),距矿区规划铁路客运站8.5km。通往徐州市及宿县的两条主干公路,分别从井田北部和南部通过,由新庄矿井至永城县的公路从工业广场门前穿过,交通非常方便。(见图1-1)

至蚌刘桥淮北市荷员集宿州市濉溪县至阜阳埠1.1.2 河流

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淮河支流沱河从井田南部由西向东流过,属季节性河流,最高洪水位标高+34.79m,年平均水位+30.39m。年平均流量2~3m3/s,最大流量380 m3/s。 1.1.3 矿区气候条件

本区属季风湿暖带,为半湿润半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年最大降雨量1518.6mm,年平均降雨量861mm,最大月降雨量792.8mm,最大日降雨量207mm。

年平均气温14.4℃,日最低气温-23.4℃,日最高气温-41.5℃,年蒸发量1809.9mm。

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4m/s,最大风速20 m/s。

降雪期和冰冻期为11月至翌年3月。冻土深度一般10cm左右,最大19cm。 1.1.4 地震

永城县属郯城——芦江地震带影响范围,地震烈度小于6度。经河南省地质局建议,对于特别重要的工程和建筑物,可提高一度设防。 1.1.5 水源电源

井田内第三、第四系含水量比较丰富,可作为矿井供水水源。

矿区内现有永城县电厂,装机容量1.5万kW,供本县工农业用电。 在建的永城县140kV变电站,是由地方集资兴建的,经夏邑、虞城到商丘,主要供地方用电。

矿区永久电源由商丘220kV变电站供给。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 井田地形及煤系地层概述

本井田位于淮河冲积平原北部,地面自然标高在+31~+34m之间。地形微向东南倾斜,地势平坦。

精查地质报告基本查明了井田的煤层赋存情况、构造情况、煤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

本井田属华北上古生界聚煤区,为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据钻孔揭露下伏地层由老至新有:中下奥陶统(O1-2)、中上石炭统(C2-3)及二叠系(P)。(柱状图见附图)。 (1)中下奥陶统(O1-2)

本地层主要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砾状石灰岩、豹皮状石灰岩以及白云质灰岩所组成。灰岩主要特征是质纯而致密,具多组极为发育的裂隙,被方解石岩脉充填。在井田内只有少数钻孔揭露本地层,揭露最大厚度为117.6m。 (2)石炭系(C)

①中石炭统本溪组(C2):本组地层下部主要为灰色铝土质泥岩,厚度一般为6m。上部主要为深灰色~灰色铝土质泥岩,灰色砂质泥岩以及一层不稳定的石灰岩,厚度6~20m,一般厚14m。

②上石炭统太原组(C3):本组为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沉积岩系。主要由12~15层薄~中厚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砂岩以及4~5层薄煤线交互沉积而成,厚度130~147m,一般137m。 (3)二叠系(P)

①下二叠统山西组(P1):本组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以及1~3层煤(二煤组)所组成。厚度82~120m,平均厚度96m。

②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2):本组主要由深灰色~灰色泥岩、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4~6层煤(三煤组)组成,厚度45~95m,平均厚度84m。 ③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1):本组地层厚约729m,主要由灰色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砂岩以及6~9层薄煤线交互而成。

④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22):本组地层主要由平顶山砂岩段,泥灰岩性和石膏钙核段组成,欢度为706m。井田内仅有少数几个钻孔揭露,此地层为不连续地层。

(4)上第三系(N):本地层属河湖相沉积

①中新统:本组厚度30~145m,平均厚度101m。主要由米黄~褐黄色中细砂岩、粉砂、粘土质砂及砂质粘土组成。

②上新统(N2):本统厚37~88m,平均厚70m。主要由砂质粘土夹褐黄细砂、粉砂及粘土质砂组成。 (5)第四系

①更新统:本组厚度22~48m,平均厚度33m。主要有粉~细砂、粘土,局部为粘土。

②全新统:本组厚度14~32m,平均厚度21m。上部为黄色粘土质砂为主,下部为土黄~褐黄粉细砂。 1.2.2 井田地质构造

车集井田位于永夏复式背斜中段东翼,新生界覆盖层厚约180m,为全隐伏的单斜构造,走向为北北东,于永夏复式背斜轴向基本一致,总的构造明显受永夏复式背斜控制。

井田内以近南北向、北北向和北东向的正断层为主。 井田构造属于中等类型。 1.2.3 井田水文地质

(1)含水层、隔水层及其特征

井田内主要有9个含水层组,4个隔水层组。其中,新生界4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组;二叠系石盒子组1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组;二叠系山西组1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段;石炭系太原群2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段;奥陶系中下统1个含水层组。

①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孔隙潜水含水层:此层厚21m左右,砂岩较发育,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