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下载本文

第三章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第一节 句子的类、型、式

讲句子,从内部讲结构,从外部讲分类。笼统讲,“类、型、式”都是对句子的分类。分类要按依据,依性质、特点、功用等等。依据不同的着眼点,就分出不同的类。如,着眼于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就分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着眼于结构,就分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下边,还可根据主、谓的结构材料,分为:名词主语句、谓词主语句或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根据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分为:施事主语句(主动句)、受事主语句(被动句)、用事主语句,或叙述句、描写句、 判断句。至于句式, 总有某种特定语法格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着眼点,分出不同的类。如着眼于某个标志性字眼,就有“把”字句、“是”字句、“被”字句、“有”字句等;着眼于结构成分及相互关系,就有连谓式、兼语式、双宾式、动补宾式、动宾补式等;着眼于语意表述关系,就有存现句式、判断句式、否定句式等。

语法学界,一般用“句类”指称按语气和用途分出的句子;用“句型”指称按结构分出的句子;用“句式”指称有某种特定语法格式的句子。

把句子属性放在分类系统中来认识,了解它的上下位关系及其左邻右舍关系,是很有好处的。即如判断句,从谓语的结构材料看,是以名

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从谓语对主语的语义关系看,是判断;只就现代汉语看,判断句的主谓联系,有“是”字作标志,正是在这点上,古今汉语判断句式表现出大的差异。而被动句,从谓语的结构材料看,是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从主语对谓语的语义关系看,是受事作主语;只就现代汉语看,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被(给、让)”字作标志,正是在这点上,古今汉语被动句式表现出大的差异。

第二节 判断句

一、判断句的概念

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种事物(如:《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和种类的句子(如:鲸鱼是哺乳动物。)叫判断句。

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联系主语和名词谓语以构成判断的词,叫判断词或叫系词。汉语中典型的判断词是“是”,现代汉语把它归入动词。“是”在先秦只作指示代词,汉代以后逐渐演变为判断词。有“是”作判断词的判断句,格式为“某是某”。这是现代汉语判断句最普遍的格式。古代汉语在先秦,基本上没有这种格式,汉以后出现并逐渐增多。判断句分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否定判断,现代汉语用判断词“是”加否定副词“不”表示;古代汉语用在谓语前加否定副词“非”表示,如“公非长者”。(《史·淮阴侯列传》)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示法

(一)“者,也”及其变化格式 这是古代汉语最典型的格式。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字煞尾,表示判断或确认语气。“者”的词性,教材认为是代词,给复指,引出谓语;一般认为是助词,标明语音停顿。“也”字是语气词。在典型格式基础上,省掉“者”或“也”,或“者,也”,即为变式。 1.??者,??也。 (1)陈胜者,阳城人也。(《史·陈涉起义》) ..(2)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3)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 ..2,??,??也. (1)王,人君也;斤蜀(chu4),人臣也.(《战国策· . 齐策四》) (2)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齐桓公伐楚》) .3.??者,??。 (1)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2)陈轸(zhěn)者,游说之士。(《史·张仪列传》) .(3)粟者,民之所种。(《汉书·食货志》) .4.??,??。

(1)荀卿,赵人。(《史·荀孟列传》) (2)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 (3)农,天下之本。(《史·孝文本纪》)

(二)谓语前加副词“乃”、“即”和语气词“维”、“惟”,加强判断语气,可译为“就是”。

(1)是乃狼也。(《左·宣四年》) .(2)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 .(3)(项)梁父即楚将项燕。(《史·项羽本纪》) .(4)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襄八年》) ..(5)我马维骐。(《诗·小雅 ·皇皇者华》) .(6)淮海惟扬州。(《尚书·禹贡》) .(三)??是(判断词)?? 。

(1)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