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线上测试化学试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C 12 F 19 P 31 K 39 7.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C.牛奶、鸡蛋清均可用于重金属中毒解毒 D.碘酒、双氧水均可用于伤口消毒 答案 A
解析:考查生活中的化学常识。铝盐和铁盐,如明矾(KAl(SO4)2·12H2O)、FeCl3等均可以利用其水解产生的胶体粒子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进行净水,但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8.香茅醛Y主要用于食用香精,也用作其他香料的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别转化为X、Z。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Y的分子式为C10H18O B.X能与Z发生取代反应
C.可用新制Cu(OH)2鉴别出X、Y、Z D.X、Y、Z均存在对应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解析:考查有机物键线式、结构简式、分子式,官能团的性质,反应的类型,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X、Y、Z的分子式分别为C10H20O、C10H18O、C10H18O2,A正确。X、Y分子中所含的-OH和-COOH能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B正确。Z分子中含有-COOH,能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而使得新制Cu(OH)2变澄清;Y分子中含有-CHO,在加热下能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不饱和度大于等于4(即对比饱和碳原子,至少缺少8个以上氢原子,分子中H在14个以下;D错误。 9.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图1装置:吸收少量Cl2
B.图2装置: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C.图3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图4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答案 B
解析:考查实验基础知识,仪器的用法,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等。
2FeCl2+Cl2=2FeCl3,且气体的流向为“长进短出”,A正确;蒸发皿用以少量固体的加热(可直接加热),利用I2易升华的性质,可以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分离出I2,但由于是敞口体系,不能达到回收的目的;B错误。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位于不同周期,Y、Z、
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Z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Z>X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 D.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还原性:Y>Z>W 答案 D
解析:考查元素周期表(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
由题中信息推知,X、Z分别为H、Na,Y、W有两种组合,分别为O和Cl,或者F和S。>Na+>H+,A正确,简单离子半径Cl-(或S2-)但应注意O2->F->Na+,原子半径却为Na>O>F[规律为,一看电子层数、二看质子数、三看电子数]。W可以为Cl或S,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或H2SO4,均为强酸,且HClO4>H2SO4;B正确。Y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Na2O、Na2O2、NaF,溶于水则为NaOH溶液、NaF溶液,HF溶液为弱酸溶液[注:酸性HI>HBr>HCl>HF],NaF水解显碱性;C正确。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可以为H2O(HF)、NaH、HCl(H2S),还原性应为NaH>HCl>H2O或NaH>H2S>HF;D错误。
11.研究发现,3D-SiC2D-MoS2异质接面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光催化CO2用纯水的全还原性
能,有效实现电子/空穴的定向迁移,最终实现CO2和H2O在相应活性位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D-MoS2是H2O氧化的催化剂
B.H+和e-容易在SiCMoS2催化剂间进行反应 C.中间产物的转化“HCOOH→HCHO→CH3OH”均发生还原反应 D
.
总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
CO2(g)+2H2O(g)答案 B
CH4(g)+2O2(g)
解析:考查新情景下信息的提取应用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H2O在2D-MoS2界面,失去e-转化为O2和H+,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从3D-SiC2D-MoS2异质接面微粒的变化(箭头方向),可以判断H+和e-并不是在催化剂间进行反应的,而是迁移后在3D-SiC反应参与化学反应的;B错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合价可以用平均值计算或从“得氧(或失氢)氧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HCOOH(+2价)→HCHO(0价)→CH3OH(-2价)”,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从物质守恒可以看出,D中总反应是正确的,并且也可以分步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12.储量丰富成本低的新型电池系统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
注。基于K+能够可逆地嵌入/脱嵌石墨电极,开发了基于钾离子电解液(KPF6)的新型双碳电池[碳微球(C)为正极材料,膨胀石墨(C*y)为负极材料],放电时总反应为: KxC*y + xC(PF6) = C*y + xK++ xC + xPF6-,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K+在电解质中由A极向B极迁移并嵌入碳微球中 B.充电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y + xK+ + xe- = KxC*y C.放电时,每转移0.1 NA电子时,电解质增重18.4 g D.充放电过程中,PF6-在碳微球电极上可逆地嵌入/脱嵌 答案 A
解析:通过新型电池考查电化学基础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应用能力。
储量丰富成本低是新型电池研究的方向之一。由于Li储量少,其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
由于K+半径偏大会导致动力学不稳定,K+能够可逆地嵌入/脱嵌的电极材料较少。膨胀石墨(C*y)为负极材料可以实现转化:KxC*y C*y + xK+ + xe-,碳微球(C)正极电极反应为C(PF6) + e- C + PF6-。在充电过程中,K+从电解质嵌入C*y中形成化合物KxC*y,放电时K+从KxC*y中脱嵌进入电解质中(并没有进入正极);同理,充电时PF6-从电解质嵌入C中形成化合物C(PF6),放电时PF6-从C(PF6)中脱嵌进入电解质中(并没有进入负极);故A错。放电时,K+和PF6-分别从电极化合物中脱嵌进入电解质中,每转移0.1 NA电子时,脱嵌0.1mol K+和PF6-,质量为18.4g;C正确。
13.常温下,向20mL 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 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水(H+)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水(H+)/(mol·L-1)
A.c点之前,主要的反应为NH4++ OH- =NH3·H2O B.b点和d点对应溶液的pH均为7 C.常温下,Kb(NH3·H2O)=5×10-5.4 mol·L-1 D.d点溶液中,c(Na+)+c(NH4+)=c(SO42-) 答案 C
10-5.3
10-7
20 35 V(NaOH)/mL
解析:在溶液中有NH4HSO4=NH4++H++SO42-,NH4+发生水解,对水的电离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溶液中含有0.1 mol·L-1 的H+,对NH4+的水解和水的电离均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水的电离总体体现抑制作用,使得c水(H+)≈10-13 mol·L-1。加入NaOH溶液后,理论上直至加入20mL时发生反应H+ + OH- = H2O,即20mL时完全反应生成(NH4)2SO4,溶液的酸性由NH4+水解产生,c
水
(H+)=10-5.3 mol·L-1,对水的电离产生的促进作用最大(c点)。
Kh=c(NH3·H2O)c(OH-)/c(NH4+)=10-5.3×10-5.3/0.05,所以Kb=Kw/Kh=5×10-5.4 mol·L-1。图中b点处为NH4+水解的促进作用和H+的抑制作用相当的点,a→c过程溶液始终显酸性。c点之后才开始发生反应:NH4++ OH- =NH3·H2O,当继续加入10mL时,NH4+反应了一半,溶液中含溶质NH4+∶NH3·H2O=1∶1,由于Kb?Kh,同浓度的NH3·H2O的电离大于NH4+的水解,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溶液显碱性。图中d点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应小于30mL,且在c→d过程中,对水电离的影响,NH4+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NH3·H2O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溶液由NH4+水解的酸性逐渐被NH3·H2O的碱性消除,于d点相互抵消,此时溶液方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
c(Na+)+c(NH4+)+c(H+)=2c(SO42-)+c(OH-)且
c(H+)=c(OH-),即
c(Na+)+c(NH4+)=2c(SO42-)。
此外,加入30mL时,n(NH4HSO4)∶n(NaOH)=2∶3,发生反应后(不考虑电离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