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专项复习 下载本文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著精神和献身精神。孔子一生坚持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不管多少艰难险阻,甚至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是尽自己的力量坚持到底。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孔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情怀的体现。古往今来,这种精神曾激励过中华民族无数的仁人志士,如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四、学习语言 借鉴表达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5分)

甲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2分)

2.桀溺对孔子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的评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5分) (《论语》)

子墨子自鲁之齐,即过故人。(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 不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墨子》)

【注】①不若已:不如停止。②如:应当。③劝:鼓励。

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墨子所具有的共同精神。(1分)

答: 2.根据上面两段文字,评述孔子和墨子在实践道义过程中情感的差异。(4分)

《<论语>选读》复习之《仁者爱人》

一、经典名句 会背能写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

夫仁者,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 子曰:“老者安之, , 。” 二、经典用语,约定俗成

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于其整个儒家学说之中。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近义词有: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4.15) 安老怀少: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 (5.26) 博施济众: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形容人广施恩惠,使人们免于患难。(6.30) 立人达人: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6.30)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指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也指能用就近的事物来做譬喻。(6.30)

一匡天下:纠正混乱局面,使天下纳入正轨。引申为统一天下。(14.17) 三、探究观点 砥砺思想

以“仁者爱人”为主题,塑造了仁者的风范,表现为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真诚体现的社会良心和天地正气,追求生命本质的意义的完美实现、伟大人的形成。

具体理念: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为修身要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做人要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体贴之心、敬重之心、爱物之心,以天下为重,义之所在是大信,大信必守、小信可以变通等仁爱理念。 ※仁爱观

1.仁的内涵——孝悌为根本;达圣为极境;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次第;忠恕为方法。 2.孔子的仁爱观:

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而具体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另一方面不仅爱人,而且爱物。再者,孔子的仁爱主要是一种道德义务,强调内在自觉性,重在培养人的道德。 (1)“仁”的内涵:

“仁”的基本要点是“爱人”,而其具体体现则包含方方面面,诸如“教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2)“仁爱”与“兼爱”:

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孔子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墨子的“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显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 (3)孔子的仁爱观:

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而具体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一方面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看到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的突出贡献;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指责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立“三归”、“反坫”、“塞门”。 (4)推己及人:

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这是他实践仁的方法,

6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要想到其的他的人。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否定个人的利益,只是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愿望,并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了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

四、学习语言 借鉴表达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管仲之为人,力攻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为天子大夫。”“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类郊野之人,未浸渍于仁义,故不可为王者佐。” 《荀子》

1.从上述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荀子对管仲的评价(2个字)。 孔子: 荀子: 2.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5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第一则中“忠”是指什么意思?可用原文概括。(2分)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对孔子的“恕”道加以简要分析。(3分)

《<论语>选读》复习之《君子之风》 一、经典名句 会背能写

子曰:“志士仁人, , 。” 子曰:“君子喻于义,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 贤哉,回也!”

不义而富且贵, 。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 , 。 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动, 。智者乐,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 二、经典用语,约定俗成

浮云富贵: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的很轻。(7.16) 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4.9) 成仁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15.9)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15.9)

不改其乐:不改变自己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来快乐。(6.11) 箪食瓢饮:一箪食,一瓢水。形容生活贫苦。(6.11)

7

驷不及舌:驷马虽快,也追不上说出的话。指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戒说话应当慎重。(12.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比喻事实既成或话已出口,不可挽回。(12.8) 乐以忘忧:快乐的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7.19) 乐在其中:快乐就在这里。(7.16)

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7.16) 乐山乐水:原指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后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 死而后已:到死才停止。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8.7) 三、探究观点 砥砺思想

以“重义崇德”为主题,建立重义崇德、见利思义的价值观。

具体理念:信以成之,杀身成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发愤忘食,乐而忘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等为仁理念。 ※高山景行

(1)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 (2)君子人的义利观

(3)孔子的义利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可见孔子倡导诚信经商。 1.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即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吕质,包括“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具体有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这些品质对我们今天的个人修养、追求完美人格有借鉴意义。

2.“浮云”的比喻义:

“浮云”的比喻,形象地表明孔子的富贵金钱观。正当的富贵、金钱是人追求创造得来的,用不正当手段谋得的富贵、金钱是可耻的,而且终有被暴露、清算的一天。《红楼梦》中用“好了歌”来形象阐明金钱、富贵对人生来说犹如“过眼烟云”。杜甫的《丹青引》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孔子的义利观: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可见孔子倡导诚信经商。 4.仁者和智者:

孔子所说的“仁者”和“智者”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孔子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与“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质,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深刻。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迂;有智慧的人通晓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

四、学习语言 借鉴表达

(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

孔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