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七中2013届高三3月二诊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下载本文

C.糖蛋白、抗体、限制酶、载体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

D.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上的载体蛋白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2.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具有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作用,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它将内流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细胞

C.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发生的变化是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D.人在接受器官移植手术时,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目的是抑制细胞免疫,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斐林试剂鉴定蔗糖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砖红色 B.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和外植体均要灭菌

C.做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需要在实验材料鸡血中加入抗凝剂 D.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最下面色素带呈黄绿色,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 4.玉米花药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玉米。右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染色体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e-f所示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该实验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培育的玉米为纯种

C.整个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i-j过程细胞内含4个染色体组

D.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也可抑制f-g过程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叙述中错误的是

A.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λ参数,可实现人口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B.群落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C.捕食者的存在可定向改变被捕食者的某些基因频率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采用样方法,不用标志重捕法

6.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右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图中A代表的是载体蛋白

B. 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可通过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脱氧核苷酸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C. 癌细胞中的抑癌基因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有氧呼吸

D. 若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①④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7.下图是某物质X诱导细胞的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有关结构,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图中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C B.与②过程相比,①过程中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 - U C.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 D.甲、乙、丙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甲,核仁与其的形成有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8. (15分 每空1分) 回答下列I、II小题:

I、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

(1) 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将马铃薯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经过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 (填激素名称),诱导离体细胞经过

_________和_________完成组织培养过程,从而形成脱毒苗。为监控脱毒苗的质量,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检测病毒的蛋白质。

(2) 研究人员研究了茎尖外植体大小对幼苗的成活率和脱毒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结果表明,茎尖越小,_________,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_____mm。

II.下图甲是马铃薯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是温度影响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捕获光能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_______,D表示__________。CO2由②过程产生到⑤过程利用,至少穿过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 。在15 ℃时,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 倍。假设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 。分析图中柱状图变化,可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所需要的 不同。 9.(11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豌豆黄化幼苗茎切段伸长的影响,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二:将相同

的茎切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到3/4处后,分别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图2所示。

学科王请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图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 根据图1实验结果,图2实验中的IAA理想浓度应为____(2) ____

切段作为实验组。

分析图2结果,研究者推测IAA和GA的作用部位有差异,用图2中的(3)

乙组______现象,则表明IAA对表皮细胞的作用更强;

甲、乙、丙三

组弯曲部位的茎切段为实验材料,分别制作______(横切片、纵切片)进行显微观察。若乙组与甲组对比,观察到

,GA理想浓度应为______处理茎

。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

(4)将实验二中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上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无明显变化。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三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且其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更明显,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2是: ,但其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更明显,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3是: 。

10.(10分)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下图。请作答。

大气中CO2库 群落 ① 35.9 ② 12.1 A B C D ④ 碳储量 植食性动物 植被碳储量 2.4 (吨/公顷) ③ 10.6 ⑤ 植被 56.2 50.9 43.5 0 凋落物碳储量 ⑦ 1.5 凋落物 2.0 3.5 5.4 0 ⑥ 2.8 1.4 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 ⑧ 海洋 土壤碳储量 总计 220.1 197.6 166.6 86.1

红树林植被碳转移模式图(单位:吨/公顷·年)

(1)由上表结果可知,该实验(或课题)的名称是 ;分析表格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分析“总计”一栏可知_______________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2)薇甘菊入侵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

(3)薇甘菊与某种红树的种间关系是 。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 (4)据图分析,途径①是指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

(5)为避免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影响,国家建立了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型中的 。

11.(12分)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W。蚕的耐氟性、不耐氟性由基因A、a控制,蚕茧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与b、C与c)控制,这3对基因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幼蚕体色正常、红体色由基因R、r控制,该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请回答: (1)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 ♀ 耐氟性蚕 ♂ 耐氟性蚕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耐氟性蚕3/4、不耐氟性蚕1/4

乙 丙 耐氟性白茧 体色正常 -5不耐氟性白茧 红体色 耐耐氟性黄茧3/32、耐氟性白茧13/32、不耐氟性黄茧3/32、不耐氟性白茧13/32 体色正常(♂)、红体色(♀) ①若将桑叶浸渍在6×10ppm的NaF溶液中5min,捞出晾干后饲喂甲组F1,淘汰不耐氟家蚕,然后让其自由交配,则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耐氟性家蚕占 ,F2中A的基因频率是 。 ②写出乙组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

③家蚕的Z染色体和W染色体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右图所示。若丙组亲本均为纯种(ZRW ZrW、均视为纯种),请根据丙组实验的结果分析,基因R、r应位于性染色体的 区段。

④若甲组中的蚕全为红体色,丙组中的蚕全为不耐氟性蚕,则甲组F1中的耐氟性雌蚕与丙组F1中的正常体色雄蚕交配,则后代中耐氟性体色正常雌蚕的比例为____.

(2)科学家将人干扰素基因M导入家蚕细胞培养后可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5s,实际上合成120个干扰素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min,其原因是 。若M基因中编码第90位谷氨酸的CTC突变成ATC,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 为终止密码子。

成都七中2013届高三3月二诊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La—139 Ni—59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密切相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燃煤等,下列与PM2.5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尾气排放 B.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减少SO2排放 C.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表面进入人体 D.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2.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H4HSO4的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NH4+ + H+ + SO42+ Ba2+ + 2OH=NH3·H2O+BaSO4↓+ H2O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H2O2溶液混合:2MnO4+3H2O2+6H=2Mn2+6H2O+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