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宁羽毛球战略的失败 下载本文

浅谈李宁羽毛球战略的失败

一直想谈谈李宁的羽毛球问题,直到今天为止,我还是对李宁的羽毛球战略抱有质疑和否定态度的。一个没有积累,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没有质量,只靠银弹策略来掠夺市场的企业是不会成功的,李宁这几年的产品只是国内3流,但是价格卖得比YONEX都贵,今天转载一篇个人认为剖析得不错的文章,来谈谈这个问题:

在公众场合,李宁(当然主要是他的销售商和底层员工,即“托”)把自己与尤尼克斯的关系塑造成一种“对手”,甚至是“抗日英雄”。而实际上作为中国的大牌软装备品牌的李宁和羽毛球界最厉害的硬装备品牌的尤尼克斯实际上是“合作大于竞争”。

正如坊间传闻,李宁在90年代末就打算涉足羽毛球领域,原因就在于这项未来中国第一运动庞大的市场——传统国球日渐式微,即使是赖以生存的政策优势越来越少。但是羽毛球运动参与者必须要有球拍球鞋,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利润点。然而问题就在于软装备和硬装备的不同,纺织技术上基本不存在独家,比拼的是理念和设计,而硬装备还是很重技术含量的,尤其像球拍类,羽毛球碳纤维的编织和制造顶级技术仍然是尤尼克斯新泻工场的机密,而且尤尼克斯在羽坛叱咤30余年,其口碑和积淀绝不是其他品牌可比。对于想进入硬装备领域的李宁来说,最最省心,最一步到位的就是收购尤尼克斯。收购尤尼克斯的意向在2001年提出,与坊间相传尤尼克斯回绝收购略有不同,尤尼克斯其实并不排斥收购,它同样希望能够借助某个高知名度的软装备品牌获得更多市场,因为软装备品牌的覆盖面和销售渠道要远高于尤尼单打独斗,但是尤尼需要的是“高知名度”——而当时的李宁并不具备这种身份——而尤尼当时甚至已经开始和阿迪

接触。所以第一次的收购企图失败了。

2001年以后,李宁的业务范围进取到NBA,并呈现出“四面出击”的态势,对获得羽毛球份额又显示出渴望。于是再次提出收购股份,然而当时尤尼已经正式在中国大陆销售,前景看好,在网球和高尔夫领域又相继获得突破,仍然没有理会李宁。之后李宁退而求其次,期望成为尤尼在中国的总代理,其时李宁已经拿下了国乒和红双喜,并且提出了优厚的条件。对此尤尼不是没有考虑,但是李宁的收购条款有一些与日本国情相抵触,主要是关于产品定位问题,另外重要一点就是:尤尼的调查发现李宁的销售理念和方式和自己并不相符——诸位球友现在肯定也能体会到。

2007年底,李宁终于完成了重要一步——借助自身的关系优势和对中国潜规则的深刻领悟展开了针对性的外交并最终以1%以上股份的转让获得了球霸和相关官僚的认可,李宁赞助国家队基本成行。但是问题就在于李宁没有自己的硬装备,于是再次提出收购——这次被断然拒绝了——因为尤尼发现李宁比之前更差,他甚至已经不是中国国内的第一品牌,更不用说国际影响了(其时匹克安踏正高歌猛进,361度也开始对羽毛球觊觎)于是演变成李宁服饰和鞋子,尤尼的拍拍。但是这次轮到尤尼不爽了,尤尼一直以全套羽毛球装备著称,近年来在服装和鞋子上的投入很大(尤尼的羽毛球鞋世界占有量第一),而他的拍拍在技术上至今存在垄断优势,加之李宁提出了非常高额的赞助费用,权衡之后,尤尼甚至没有参加竞标。于是问题就来了,李宁高价获得了赞助权,但是却没有现成的硬装备可以选择,之前只是开展了一些超市拍的试水,面对一年后的全面赞助,李宁没了底。情况很显然,一旦李宁开发不出自己的球拍或者球拍出问题,不光倾全力一搏的羽毛球产业会玩完,整个品牌价值都会缩水。其时又发生了一件对

李宁影响很大的事情——在奥运中国领奖服竞标中完败给阿迪,这对李宁是一次挫伤,同时足篮球领域继续萎靡,或者说后来者的势头更猛(据说曾想过签姚明,但是实力太差),面对尤尼的离去,李宁只能自己上了。

第一件事情仍然是获得羽毛球制品的制造和销售渠道,后者可以借助自己的渠道,但是前者实在没有办法,于是在08年一举收购了萎靡的凯胜,但是不久李宁就发现凯胜球拍在国手中的口碑远远没有尤尼克斯来的好,而且凯胜在消费者中一贯是以“国青队”形象出现,这种“赛扬版”的定位明显不符合李宁的大投入和大回报要求,为了使自己的球拍给人以高端的第一印象,在得不到尤尼克斯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就是“制造新品牌”——李宁球拍诞生了。

李宁对于凯胜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策略都不满意——就是嫌凯胜太低调,此时,gosen代工厂广东民营的邦希尔伸出了橄榄枝,表示可以为李宁提供高质量的球拍——也即李宁宣称的和凯胜并非共线生产确实不假。然而,邦希尔使用完全自主的碳纤维工艺制造出了的球拍却没有达到国家队使用的要求,据说相较于尤尼出现了稳定性和速度上的明显差距。而此时,邦希尔代工高端日本球拍的高质量碳纤维来源却被卡住了——原本为邦希尔提供碳纤维成品原料的日本小厂加入了尤尼克斯的怀抱,而新泻工厂加强了保安的戒备,事实再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核心技术就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李宁仓促的上阵搞球拍,低估了硬装备界的规则,陷入了被动。这时,恶心的一幕上演了。日本方面的原料供应突然松动了,当然价格也水涨船高。情况很明朗了:你自己没功能,我可以给你帮助,但是你要交学费。尤尼的高端碳纤维技术开发成本很高,需要一定的产量支撑,不然自己也要倒霉,哥们,我们共赢吧!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球拍命途多舛的时候,李宁首次开发的羽毛球鞋出了纰

漏,恶评如潮,原因很简单——李宁的开发团队从来没有羽毛球鞋的开发经验,包括凯胜,也只能做中低端,很难征服用了几十年尤尼鞋子的国家队大佬们,而后者在羽毛球鞋领域已经潜心研究二十多年,直到2000年才迎来高速发展(大家会发现这几年尤尼克斯的鞋子种类奇多无比)的春天,可是时间紧迫。蹊跷的是,尤尼克斯偏偏在这个时候——在早就知道将告别中国队的时候,先是在08年初推出了SHB-91高端球鞋,接着在奥运后强势推出了真正为林丹量身定做的SHB-200,这款球鞋最大的卖点就是它加厚的鞋底,这是一款让林丹难以拒绝的球鞋,而在球鞋领域还找不着北的李宁,是否又该“交学费”了呢?苏杯“鞋底门”给了观众一个很大的遐想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