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江三峡地质地貌与旅游景观规划 - 图文 下载本文

- 1 -

浅谈长江三峡地质地貌与旅游景观规划

刘军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62092)

摘要:旅游地质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江三峡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对其科学分类,适度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地质与旅游两大主题入手,对三峡旅游的知识、意境、环境、吸引力和感染力等几方面做整体的规划,以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三峡地质地貌;三峡人文;景观规划

1.长江三峡地质地貌概况

1.1 地质概况

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

18亿年前的元古宙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北部地层主要出露震旦系下古生代石灰岩,南部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二叠系与三叠系板页岩、石灰岩组成。侵入岩(主要包括花岗岩等)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的黄陵庙背斜及神农架一带,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分析,三峡地区为新华夏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与淮阳山字形构造体系以及南北经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层展布和地貌格局深受地质构造的制约,过渡性与分异性特征明显。尤其是区域的西南部新华夏构造体系十分完整,山脉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岭谷相间分布,大部分地域为平行排列的隔挡式褶皱带所构成,背斜紧凑,多形成低山;向斜宽敞,多形成丘陵、谷地或平原。本区由于深受白蟹纪后期的燕山运动等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有众多的糟皱与断层,在分布上西部比东部多而密集,其共同特征为褶皱大致彼此平行,多为东北一西南走向,两端延伸很远,两翼一般较陡,构造一般呈弧形。本区的断层数目和种类较多,且多为正断层,逆断层仅有局部出现,并有一些深大断层。由于受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影响,在恩施、黔江及神农架等地区出现有一些冰川遗迹和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断裂发育,加之山高坡陡,地形崎岖及植被较少,暴雨较多,崩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是我国地质灾

害的高发区之一。

1.2 三峡地区的地貌特征

1.2.1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差异显著。

三峡地区在地势上处于我国第二级阶梯

的东部边缘地带,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带三大构造单元交汇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多在500~1500m之间.西连华燕山地及四川盆地,东接江汉平原·大巴山脉横贯西北部,武陵山、大娄山的余脉斜贯南部,中部为巫山山脉横断。在地貌区划上,奉节以东属力,东鄂西山区,奉节以西属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西南部高原属于云贵高原东北的一部分,西部丘陵、平原属四川盆地东缘的一部分,东部平原属江汉平原西缘的一部分。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巍峨高峻,山地约占64.1%,丘陵约占27.4%,平地(含平原、盆地及河谷阶地)约占8.5%。地表高差悬殊.最高处神农顶海拔高达3105.4m,最低处枝江市的杨林湖海拔仅35m。地势差异非常显著。地形态势上,大致以长江为界,东部地区北高南低,西部地区南高北低。境内峡谷众多,著名的长江大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小三峡(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以及大宁河小三峡、嘉陵江小三峡、清江三峡等均位于本地区。

1.2.2 山脉平行延伸,岭谷相间分布。 三峡地区的地貌发育深受地质构造的控

制.山脊线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背斜多发育成条状山脉,向斜多发育

- 2 -

成谷地和丘陵、台地。境内山脉纵横,主要山脉有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华莽山、铜锣山、明月山、南华山、黄草山、方斗山、齐跃山、巫山等山脉,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大巴山脉以及弧状的观面山等山脉。这些山脉大多彼此平行展布,平行山脉之间多河谷延伸,岭谷相间分布的特征比较明显。

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峡口夔门南北两岸峭壁千仞,如刀砍斧削一般,江流光涌于宽仅100余米的狭窄江道之中,呈现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壮观景象,所以自古有誉道:“夔门天下雄”。顺江而下,迅流湍急,云天一线,船过其间,游客会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瞿塘峡山势雄峻,上悬下陡,如斧削而成。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堪称天下雄关,因而有“夔门天下雄”之称,江水至此,水急涛吼,翻云滚浪。瞿塘峡北岸一处黄褐色悬崖上,有战国时代遗留的悬棺洞穴。南岸粉壁崖上的古人题咏石刻,篆隶楷行,造诣各殊,刻艺精湛。

1.2.3 喀斯特地貌发育。

三峡地区多石灰岩地层出露,加之气候温

暖多雨,喀斯特地貌发育比较完善,残丘、石芽、石林、溶洞、伏流、盲谷、溶蚀洼地及漏斗多有分布。长江三峡中的神女峰、牛肝马肺峡、灯影峡、清江上游的“饿龙吞江”(清江于利川城关东北7km处入落水洞形成伏流,经skm左右至黑洞复出地面.故称为“饿龙吞江”)以及奉节小寨“天坑”大漏斗、云阳“龙缸”岩溶大竖井、芙蓉洞、腾龙洞、金狮洞、万盛石林、格子河石林、柴埠溪峰林等是喀斯特地 貌奇观。

1.3三峡各段特点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中游,是指重庆奉节

白帝城—湖北宜昌南津关的一段区域,全长近200km。三峡分别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漫长地质长河中,经历了各种地质营力的营造,地貌类型发育齐全,自然地质遗迹丰富多彩。

三峡地质剖面示意图

1.3.2巫峡

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峡长谷深,迂回 曲折,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景色清幽之极,如一条美不胜收的画廊。 巫峡幽深

奇秀,两岸峰峦挺秀,山色如黛;古树青藤,繁生于岩间;飞瀑泫泉,悬泻于峭壁。峡中九曲回肠,船行其间,颇有“曲水通幽”之感。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耸立江边,宛若一幅浓

1.3.1翟塘峡

又称夔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黛溪,在三峡中以雄著称。郭沫若有诗云:“若

- 3 -

淡相宜的山水国画,唐代诗人元稹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巫峡主要景观有三台(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的楚阳台,瑶姬受书大禹的授书台,大禹斩孽龙的斩龙台)、八景(南陵山顶“南陵春晓”,杨柳坪

起。除了峡谷外,峰林和溶洞也是公园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它们集中分布在巴东三叠纪碳酸盐岩和黄陵穹隆周缘震旦纪和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前者形成著名的格子河风景区和莲峡河风景,后者则构成高岚风景区、黄牛岩风景区、晓峰风景区和金狮洞风景区的奇观。按照行政区划和地质遗迹景观地质体形成的地质年代,公园进一步划分为秭归元古代园、西陵峡震旦纪园、新滩地质灾害园、巴东三叠纪园、归州侏罗纪园、宜昌白垩纪园、兴山晚古生代园、黄花奥陶纪园和晓峰寒武纪园9个次级园区,建设期为2005年至2015年。

“夕阳返照”,大宁河口“宁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鱼钓”,宁河渡口“澄潭秋月”,五凤山上“秀峰禅刹”,城西望夫“女观贞石”,高塘观“朝云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恋、集仙六峰,南岸的飞凤、翠屏、聚鹤、净坛、起云、上升六峰)。宋代诗人陆游诗云:“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2 三峡地质旅游资源 据景观资源的性质和特点,旅游地质资源

可简要的分为古生物类、水体景观类、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及地质灾害类 。

1.3.3西陵峡

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著名的三大险滩。西陵峡 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泽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然绮丽景观如旧。 主要景观,北岸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南岸有“灯影峡”等。灯影峡出口处,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众的奇石。郭沫若先生有“玄奘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的题咏。船出西陵峡南津关,三百里峡江航程即告结束,长江自此进入中游,视野豁然开阔,江流东去千里,两岸平野万顷,“极目楚天舒”,别是一番情趣。清代肖际远曾发出\此地江山接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的感叹!随着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修建,长江河道昔日宽谷上出现的“高峡平湖”景色则另有一番风味。与此同时,伴随长江水位的提高,长江沿岸许多支流,如神农溪、香溪、建阳河、九畹溪、泗溪等异军突

2.1 地层及古生物遗迹景观

三峡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叫“峻岭群”,据今已28亿年历史,主要岩性混合岩、片麻岩及大理岩,总厚度达5000余米,主要出露在西陵峡美人沱及峻岭峡一带。峻岭群上覆地层是上元古界震旦系,距今已有一亿年,岩性为砂砾岩、碳质页岩及白云岩等,厚度1000米左右。中生界地层位于古生界之上有三叠侏罗白垩共三系,主要分布在宜昌市南津关白垩系、秭归、巴东、巫山、奉节、兴山等地,距今已有一亿年历史,岩性以棕红色砂泥岩及石灰岩为主,总厚度约为1000余米。地层中含有恐龙类包括恐龙蛋、菊石、鱼类、龟鳖类及丰富的植物化石。新生界位于中生代之上,由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岩性以红色、棕色砂泥岩、砾岩为主,厚度约1000米,新生界地层

- 4 -

中含有丰富的鱼类、大熊猫、剑齿象、犀牛及古猿人类、三叶虫类腕足类等化石。

朝由于其浓郁的楚文化色彩而让人发出汉朝实乃楚朝的感慨。这便是中国南北方文化的第一次全面大融合,也是汉之所以为汉,中国文化之有中国气派的一次集中凸现。讲到巴,不能不提到巴蔓子;讲到楚,不能不提屈原。这两位三峡人,一武一文,彪炳史册。巴蔓子借兵保国以头谢楚,他的爱国、忠勇、诚信、刚烈的品格成为三峡人的性格基因。屈原追求光明、以身殉国成为古今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忧民、担当道义的楷模。

2.2 地质地貌及剖面与灾害类景观

三峡地区自西向东白帝城至官渡口东段发育有齐跃山背斜、巫山向斜、青石背斜、官渡河向斜横石溪背斜等褶皱;官渡口东至三斗坪发育有秭归向斜和黄陵背斜。断裂主要位于奉节以东的峡区,阳日断裂、雾都河断裂、仙女山断裂等。上述区域构造特征主要是燕山运动晚期至喜山运动早期形成的,是长江三峡河谷地貌发育演化的基本构造地质背景。此外,还存在许多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景观。

3.1.2 三峡历史上的名人墨客

本土诗人屈原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又是国际承认的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战国后期楚国人,生于三峡秭归。 受三峡山水和巴楚巫风孕育化成,他创立的骚体诗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

稍晚于屈原的宋玉则是直接歌咏三峡的诗人,其《神女赋》、《高唐赋》是以三峡为题材的诗作。他俩的差别在于,宋玉尽讲些国王和贵族爱听的,而屈原却充满危机感,讲王公贵族不爱听的,并忠实地记录下当时的民情。

2.3 水体景观

河流是三峡的主体。三峡水体景观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各个旅游区域中是首屈一指的,其中尤其以大川峡谷、名山奇峰、秀水胜景著称于世。大三峡、大宁河、清江的江面美丽的风光,以及两岸茂密巍峨绵延起伏的山岭,无疑一直是三峡传统的看点。另外,该地区有很多湖泊与温泉,水体旅游景观资源堪称一绝。

3三峡人文旅游资源

三峡不但以其雄奇壮美,成为美丽长江

的标志性河段,更以其灿烂的古老文化和绵绵不尽的人文情怀,成为长江文明最华彩的乐章。

3.1三峡历史文化

3.1.1 三峡是东方人类的摇篮。

204万年的巫山人和200万年的建始人,把人类的旗帜插在亚洲大陆。其后,人类生生不息。石器时代,率先进入人类社会的三峡先民,创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原始宗教巫教和原始文化巫文化,巫山、巫水、巫国、巫祭、巫民表明,大巫山实际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文化高峰。青铜时代,三峡诞生了两个伟大的民族———巴和楚,并建立了巴国和楚国。它们一方面发扬光大了巫文化的共同传统,一方面以共同的勇猛互相攻伐最终巴国不得不放弃三峡腹地,而日益强大的楚国虽然与巴国一样亡于更强大的秦国,但灿烂华丽、浪漫、巫气十足的巴文化、 楚文化却顽强地改良着硬质、刻板的北方文化。秦虽一统天下,但随后的汉王

李白三次进入三峡,先后写下《峨眉山月歌》、《夜宿巫山下》、《王昭君》、《渡荆门送别》、《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上三峡》、《感兴八首》等诗作,尤其是《早发白帝城》成为歌咏三峡的千古绝唱,是才华横溢的天才杰作。

- 5 -

杜甫的夔州诗 400 多首,约占他传世的 1/3,是诗人旅居奉节两年间的创作。 与李白三峡诗的酣畅淋漓相映成趣,杜甫的三峡诗苍凉古劲,叩击胸臆。如《登高》:“天疾风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再如《秋兴八首》、《夔州十绝句》、《长江二首》等,杜甫将他的精品诗作奉献给三峡,三峡为他抒发悲凉情怀提供了创作平台。

白居易在忠州任刺史的两年时间里,写下 120 多首诗作,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抒发了自己被贬官的悲凉心情。白诗本来就通俗易懂,在三峡期间,更对三峡民歌“竹枝词”情有独钟,与刘禹锡一道开创了诗歌通俗化、民歌化的改良运动。

刘禹锡于公元 821 年任夔州刺史的夔州是三峡腹地,“竹枝词”的老家,三峡民歌的故乡。刘禹锡广采民歌入诗,又将“竹枝词”诗化,成为竹枝词的集大成者。他的那首“杨柳青青江水平”,诗句流畅,情意缠绵,为古典情歌中的绝唱。

宋代的知名诗人几乎都到过三峡, 并吟唱过、赞美过三峡。 如寇准、欧阳修、苏东坡父子、王安石、黄庭坚、王十朋、陆游、范成大等。陆游曾任夔州通判,三峡诗作非常多,还写有著名的《入蜀记》,以日记方式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是研究宋时三峡极好的资料。

项,消费习俗127项,民间知识41项,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22项,传统医药135项,其他 54 项。 其中国家级名录项目 18 项,省级 59 项,其余多数为区县级或未定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定级工作还在动态过程中。 三峡库区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既是三峡自然和人文的丰富积淀,又是三峡库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应受到良好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利用。

3.2 三峡人文精神

200 万年以来 , 人类在三峡地区从未

停止过生产、生活,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并使其代代相传。从打制石器、洞穴居、狩猎到磨制石器、制陶、巫文化、造船、制盐,从青铜冶炼到冶铁,从氏族到建立邦国,从诗歌到征战,从船工号子到建立郡、州、府、县??它古老而充满活力。

3.1.4 三峡的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库区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千处。20 年来三峡文物抢救发掘,湖北库区出土文物 7万余件,重庆库区出土文物超过 20 万件。加上原有的存量,三峡库区有可移动文物约 50 万件。以上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相关课题调查,三峡库区还有1万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民间语言202种,民间文学4051项,传统音乐4690 项,传统舞蹈243项,传统戏剧208项,曲艺62项,杂技17项,传统美术 112 项,传统技艺221 项,生产商贸习俗 113 项,人生礼仪95项, 岁时节会143项,民间信仰104

3.2.1 三峡文化是在三峡这特定空间

由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

在三峡这一特定空间里创造的文化,具有独特性。一是充满对壮丽山川的景仰和对险恶山水的敬畏,充满悲壮色彩;二是人文与山川

- 6 -

共同化育,共同创造,具有和谐性;三是不断激荡的江水、不断变化的山川让人群富于创造、富于灵动和智慧;四是这一特殊空间虽然相对封闭, 但动感的不舍昼夜的滚滚峡江给人们带来冲破封闭的力量;五是这种文化充满神秘力量。

服饰民俗。民国初年,宜昌同全国各地一样,光头、平头、圆头,继而西式分头、大背头一一出现。男人喜欢戴帽,帽寓“貌”意。城里男子多着大襟长衫、便裤,以长袍马褂为礼服;服色只有青、白、蓝、灰四种。鞋袜均

为家庭自制,以布鞋、布袜为主。 食民俗。宜昌在长江两岸,饮食仍是南方特点。一般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玉米(俗称包谷)、红薯、土豆等杂粮。宜昌菜肴的味道偏辣,而兼有酸、甜、苦、辛诸味,咸淡适中,制作上擅长熏、烫、蒸、炸、炒、凉、生。日常餐中以素菜为主,荤菜为辅。城区家庭一般不自做早餐,习惯到餐馆“过早”。早点以馒头、包子、油条、油饼、油香、京果条、蒸饺、豆浆、稀饭、醪糟为主。

宜昌特色小吃有:豆皮、豆饼、顶顶糕、凉虾、磁瓦子、醪糟汤圆、醪糟鸡蛋、炸汤圆、炸萝卜饺子、炸花卷、馓子、蜘蛛蛋、卤鸭脖、卤鸭头、卤鸡蛋、棒棒鸡、炕土豆、炕红薯等。

饮茶、饮酒是宜昌人饮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的名茶有水氵尽司茶、佷山茶、玉泉寺仙人掌茶、鹿苑茶、宜红茶等。改革开放以来,又新推出如峡州碧峰、邓村绿茶、采花毛尖、萧氏茶、阮大妈茶、向师傅茶、虎狮龙芽、政存绿茶等新品牌名茶。近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外交流增多,饮茶风气有所改变。许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开始喝铁观音、乌龙茶、普洱茶、苦丁茶、功夫茶。 宜昌盛产名酒。上世纪70年代宜昌城区出产的“三游春”、“西陵大曲”曾经上过国宴。如今稻花香、枝江大曲、关公坊、屈原故里酒、昭君特曲、楚园春等酒誉满全国、全省,有的还远销海外。宜昌饮酒,讲究坐席。老者、长者或者远客坐上席;长阳、五峰的土家族饮酒。

民居方面,宜昌民居大致分平原和山区两类,建筑式样和风格各不相同。平原民居比较密集,但追求环境优雅和广阔;山区一般依山而建,故讲究基础牢固,通风隔潮。解放以前,居住多为茅草房、夯土房、板壁房等平房,汉族住房多为传统的一堂两偏的平房,喜欢单家独户。土家族住房多为吊脚楼。宜昌老城区沿江的吊脚楼,在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时已

3.2.2 巴楚文化是三峡文化的根基

巴人和楚人是诞生于三峡并开发三峡的两个伟大民族,在周朝时期相继建立了国家,先后为秦国所灭。 它们共同的文化基础是巫文化,为争夺三峡这一特殊空间或联合或斗争, 在三峡地区创造了巴楚文化。一个有关战争的实例是,在重庆忠县发现楚国兵士的墓群,这是迄今发现最西边的楚墓。史书记载:楚得枳而亡。一个关于文化的例子是,在楚之郢都,唱阳春白雪,应和者很少,而唱巴人民歌时,应和者三千人,成语云:下里巴人,和者三千,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有学者或称巫巴文化,或称巫楚文化,皆不如称巴楚文化为妥。 重庆向东有巴楚文化,向西有巴蜀文化,融合而为巴渝文化,既合历史,又合人文,更合当下文化建设之需。

3.2.3 三峡人文精神,是三峡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从三峡文化中生长出来的核,是三峡库区人民依托三峡山水,在历史实践包括三峡移民实践中创造的精神。

它包括:以巴人为代表的忠勇刚烈品格和以楚人为代表的筚路蓝蒌、以启山林的开创精神;承担大义、舍己为国的奉献精神;与山水共和谐,以苦为乐的人生态度及舒畅旷达、激情神秘的文化风格。 还包括三峡移民精神,即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包括三峡移民精神在内的三峡人文精神,是三峡库区人民的新奉献,必将促进库区的新发展。

3.3 三峡地区生活习俗

长期以来,长江三峡地区形成了独特的

生活习俗。这里仅从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方面来展示。

- 7 -

拆除净尽;城内的明清民居,在城市改造时也鲜有遗存。解放以后,居民的住宅逐步有所改善。城镇干部职工享受住房配给,有了集体宿舍或个人住房,分为单间、套间和多套间,都是钢筋混凝土平房或者楼房。乡村农民也逐渐修起了木房、砖瓦房。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图

4.1 打造主题性景观

三峡地区引人注目的有其特殊的地质地

房屋是人类栖身之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房屋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兴家立业的最大居业,常言道:“起屋昼夜不眠。”不管是富豪门庭还是贫穷人家,都将来日福寿吉利的奢望寄托予建房之中,因而在建房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事象。枝江一带如选址、择口、筑台、定向、竖柱上梁、煞瓦、过烟火等等,饶有风趣。

貌和特有的人文精神,我们在打造旅游性景观规划时可以先为三峡赋予特定的主题:红色,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等等,围绕主题展开景观设计。主题,是旅游项目整合的核心。任何旅游项目的运营,都需要进行主题整合,形成鲜明的主题内容,树立独特性,并达到品牌的统一性和特色化。可以说,主题是品牌运作的基础。没有主题,旅游项目将会是一盘散沙。好的文化主题让营销、管理运作人员可以不断地挖掘和创新内涵和游憩项目,来充实整个旅游项目。而旅游项目设计,则需要通过主题定位,实现产品的整合。游客观赏风景的同时也应该有所收获,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这才是最有意

三峡旅游的景观规划应从知识、意境、环境、吸引力和感染力五方面来综合考虑,我将就一下五点分别来讨论和研究如何设计景观规划。

旅游业历年以及未来市场数据显示表

义的。就此我们应该突出地质知识的重要性,在旅行的途中,通过各种途径向游客讲解和传播三峡地区的地质现象和成因,引导旅客对这方面产生兴趣,让旅客有所收获。我建议应该在景区建立一座免费开放的地质博物馆,将最全面的地质资料展示给游客,并且聘用专业的导游给游客做详细的介绍。除此之外,还设立地质景观专线,将代表性的景点串联起来,结合博物馆的文献集资料,在游玩途中给游客一门生动的现场讲课,达到更好教育目的。

4 三峡旅游景观规划

4.2 营造情景化景观

景观情境化,就是让景观变成制造情境的手段,让景观成为体验过程中的道具和工具。现有的三峡人家,就是依靠情境化景观打造出来的。三峡旅游除了山水奇绝的特点外,还有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三峡文化对三峡旅游的

- 8 -

影响是全面的综合的,渗透在各个层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三峡旅游应大力开发一些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如三峡山水文化游、三峡民俗文化游、三峡名人文化游等等,以丰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吸引广大游客。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震撼力,可以使游客与场景、情境很好地互动。动态的艺术形式非常多,而且在不断创新。戏剧、电影、马戏、杂技等传统的表演艺术、行为艺术,都是典型的动态艺术形式,但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动感艺术。动感艺术,不是强调艺术的动态形式,而是强调艺术中观众与表演者的互动,强调运动过程本身的体现,强调观众主观上参与运动的感受。 我们在旅游项目设计过程中发现,动感艺术设计的理念可以很好地实现游憩方式创新与艺术景观设计之间的整合,形成一种“动感艺术游憩”的全新乐趣。

小结:旅游景观规划有不同于其他景观规

划的独特性,我们只有遵循了旅游景观规划的独特的趋势,才能形成一批旅游业的标志性景观,为旅游景观设计提供创新的理念与方法;才能更好的为旅游业服务,为旅游业增加更多的收益。将地域特色与文化融入旅游,具有开拓视野、充实内涵、提升品位等重要作用,而忽视旅游文化与地域特色,只能使旅游开发在质上徘徊于低层次,粗糙、浅薄的状态,甚至会弄出东施效颦的笑话。单纯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去搞旅游开发,路子也会越走越窄,开发出的产品在旅游市场竞争中肯定是短命和失败的。只有准确地把握三峡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及其开发规律,将旅游开发根植于三峡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土壤之中,才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受到旅游消费者欢迎,从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生命力

4.3 实施游乐性景观

“景观游乐化”是将风景区中的功能型消费建筑景观,融入游乐化的趣味,使得功能型建筑具备更强的吸引力。三峡地区山清水秀,峡谷瀑布随处可见,可以再水域面宽阔的地方建立水上乐园以及水上迷宫,在山林中可以建造景观迷宫、碟屋游乐,当然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这些特有的环境特色来打造的。三峡地区是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及秦陇文化的融合之地,所以拥有者多元的文化特色,在景观规划时可以考虑到当地地方特色,可以把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展现在旅游中,如嫁娶之礼等等,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提高游客的积极性。

4.4 贯彻生态化景观

三峡地区风景优美,原始的植被景观和物种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留,强调把生态作为旅游的重点是必要之举。体现旅游景观生态化的项目,有生态迷宫(花卉迷宫、果蔬迷宫、湿地迷宫、水景迷宫、树林迷宫等)、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场、大型树屋、大地艺术、空中花园等。把生态造景与生态游乐结合起来,用绿色植物进行造景,用绿色植物制造游乐项目,用绿色环境打造游憩模式。开发旅游资源难免会给当地的良好环境和生态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还应该保护好生态,策划并落实一系列的措施,是的发展与白虎达到双赢,另外,做好宣传工作,还应该唤起游客心中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地保护环境,在一些生态脆弱的经典设立相应的标语和基础设施,收集游客携带的垃圾等。

参考文献

[1]马波. 《现代旅游文化学》 青岛出版社 [2]饶开永. 湖北松滋刘家场区域旅游地质资源研究 J .科协论坛,2009.10

[3]曹诗图 刘运. 《三峡文化与三峡旅游业的发展》 理论月刊 2002(7)

[4] 唐开疆.长江三峡地质旅游[J].中国三峡建设,2003(10)

[5]陈孝红,谭春玉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 (湖北)概况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6 (3) [6]范代读、李从先,长江贯通时限研究进展,2007

[7]杨达源,长江研究,2004 [8]中国科技情报网

4.5 开创艺术性景观

我认为,很多作为观光产品的项目设计,应该加入“动态艺术”的手段。因为动态艺术

- 9 -

http://www.chinainfo.gov.cn/ [8]中国旅游网http://www.51yala.com/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