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下载本文

1.临床微生物学的概念是什么?

临床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之一,指导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2.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检查大概分几步骤?

①从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微生物。②对标本中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培养、鉴定。③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解释和预报结果。④阶段性分析药物敏感性实验,预测耐药趋势,监控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什么是感染性疾病及影响因素?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病原体的侵袭力及宿主的抵抗力密切相关。别外,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引起了正常菌群失调和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从而加重了机体的内源性感染机率,这一定程度又加重了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4.临床医师主要需要从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得到什么?

①能为临床提供医学决策的相关信息。②指导临床正确收集标本的原则。③安全及时的送检标本。④微生物的正确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⑤能快速地报告实验结果,并做出相关的结果解释。⑥能及时反馈医院内细菌感染分布、耐药状况和流行趋势等。 5.临床医师应如何避免感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 ①遵循病原学诊断,避免无指症用药。②正确及时的采集标本,按要求及时送检微生物实验室检查。③重视实验室的鉴定及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④注意经验性治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依据病原学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为针对性治疗。⑤加强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交流沟通,积极配合实验室做好院内感染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 6.临床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①在最适宜的时间收集标本,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感染急性期采集。②采集标本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适宜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收集标本,如尿液标本疑为厌氧菌感染时,应行耻骨上缘穿刺术取膀胱尿培养。③采集标本必须来自实际感染的部位,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避免外源性污染。④收集标本应当使用合适的收集器材、容器和培养基,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发现微生物。⑤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避免人为操作失误。⑥采集标本不仅要防止被污染,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7.采集过程中需要加抗凝剂的标本应注意什么? 对任何容易形成凝块的标本都应使用抗凝剂,因为如微生物被已凝固的物质包围,生长较困难。另外,像胸水、腹水等液体标本一旦凝固,很难接种培养,直接影响微生物的培养鉴定。目前,微生物学标本最常用的抗凝剂是多聚茴香脑磺酸钠SPS(Sodium polyanethol sulfonate),但其浓度不得超过0.025%(W/V),否则会抑制一些奈瑟菌和厌氧性链球菌的生长。肝素也是常用抗凝剂之一,主要用于病毒培养,因为它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酵母菌的生长。柠檬酸盐和乙二胺四乙酸通常不用于微生物学标本。

8.标本运送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标本采集后,除了要及时送检外,另外在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保持标本的原有性状。对于不能及时送检的要用专用运送培养基运送,而对一些含有脆弱细菌的标本,需加入特别的保存剂。例如,尿液中加入硼酸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较好的保持尿液中菌落的数量;粪便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有助于保持粪便中像志贺菌、沙门菌等的脆弱细菌。此外,甲醛溶液、绍丁溶液有助于保存寄生虫的滋养体和包囊,使其维持便于识别的形态。 9.如何采集血液标本及注意事项? 疑为菌血症或败血症时,一般情况下应在病人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时采集,原则上应在抗菌治疗前尽早取血做细菌培养。若已用抗菌药物或疗效不佳时,在可能条件下停药24小时后再做血培养。连续做血培养3次,各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禁从静脉插管内抽血。当骨髓炎时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抽取骨髓培养阳性率会远高于血液培养。对成人每瓶血培养应采血8~10ml,婴儿为1~2ml,儿童3~5 ml,骨髓为1~2 ml。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已注血的培养瓶在室温存放,并不得超过12小时。 注意事项:①不能用碘酒消毒瓶盖,只需70%酒精消毒瓶盖。②严格作好患者抽血部位的无菌操作。③同时作厌氧和

1

需氧培养时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然后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④如不

能及时送检应于室温存放,切勿放冰箱存放。 10.采集痰标本时应注意些什么? 当疑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应让患者取晨痰送检。取痰前用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自气管咳出第一口痰于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用支气管镜或气管穿刺法取得。为了避免污染菌的干扰,最好连查3次。注意事项:①采集标本以清晨为佳,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标本,采集前应充分漱口。②取痰标本应是深部的痰液而不是唾液,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③作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痰量要多或留取24小时痰液,婴儿肺结核要用胃管取痰。④约有1/4~1/2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发生菌血症,应同时作血培养。⑤ 对一些特殊患者可采用支气管镜采集法及气管穿刺法取痰。 11.如何采集尿液标本及注意事项?

临床上有泌尿系统感染、肾结核、结石和无症状性菌尿等疾病指征时,通常应采集晨起第一次尿液(中段尿)送检。原则上应选择在抗菌治疗前采集,若已用药应停药一周后采集尿液送检。采集标本前,女性先以肥皂水清洗外阴部,再以灭菌水或1:1000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尿道口,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10ml左右于无菌容器内,立即加盖送检。男性先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后用清水冲洗,就可采集中段尿。包皮过长者,为防止污染,可将包皮翻开冲洗,再取中段尿。疑为尿道炎时,可将最初3~4ml尿收集在灭菌容器中。如反复检查为同一细菌,也应考虑为病原菌。必要时可采用膀胱穿刺术取尿。注意事项:①尿液标本的采集和培养中最大的问题是污染杂菌,故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②尿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1-2小时内),否则会影响细菌检查的正确性。③多数药物均通过尿液排泄,因此,无论用何种方法采集尿液均宜在用药之前进行。④尿液中不得含有防腐剂或消毒剂。⑤疑为结核分枝杆菌时,可用清洁容器,留24小时尿取其沉渣10~15 ml送检。 12.穿刺液包括哪些?采集中应注意些什么?

穿刺液主要包括脑脊液、胆汁、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等。在正常人体中,上述体液均是无菌的,有感染的情况下检出的细菌,应视为病原菌,应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怀疑为脑膜炎的病人,用腰穿方法采集脑脊液2 ml左右,在常温下15分钟内送检。标本不可置冰箱内保存,否则会使病原菌死亡。胆汁及其它穿刺液采集到无菌针管或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注意事项:①标本采集应在用药之前。②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③作脑脊液培养时,建议同时作血培养。④为防止穿刺液的凝固,最好在无菌试管中先加入灭菌肝素。 13.创伤和化脓性标本采集方法是什么?

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疾病、脓肿和创伤感染等疾病可根据临床要求取标本送检。对开放性感染和已溃破的化脓灶,标本采集前先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表面污染菌,再用灭菌拭子采取脓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如为慢性感染,污染严重,很难分离到致病菌, 可取感染部位下的组织,研磨成组织匀浆后送检。闭锁性脓肿可行手术引流或穿刺法取标 本于灭菌容器或灭菌注射器内送检。注意事项:①尽可能在用药前采集标本,采集前一定要作好清洗、消毒工作。②不能立即送检的标本,应放4℃保存;培养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标本除外。③深部脓肿常由包括厌氧菌在内的混合细菌感染所致, 若有条件应作厌氧菌培养,采集标本应遵守厌氧菌感染标本的采集原则。 14.粪便标本培养应如何采集?

腹泻为大便送检的重要指征,婴幼儿和小儿可见高热惊厥。当疑为细菌性痢疾、肠炎、肠结核和顽固性腹泻时,应在急性期采集,亦最好在用药之前,以提高检出率。肠热症患者应在两周以后采集。采用自然排便法或直肠拭子法,挑取有脓血,粘液部位的粪便2-3g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注意事项:①为提高检出率,要采集新鲜粪便作培养。②腹泻病人应尽量在急性期采集标本(3天以内),以提高阳性率。③虽粪便含有多种杂菌,但应尽量采用无菌容器。 15.生殖道标本的采集原则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当疑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时,首先排除是否有不洁性交史,然后根据症状确定检查方向。对于男性

患者来讲,先检查尿道是否有脓性分泌物,再依次是前列腺液、精液。采集标本时应清洗尿道口,再用无菌拭子擦取尿道口脓性分泌物或深入尿道内2-4厘米取分泌物,检查精液患者应禁欲5天以上,采用体外排精法射精于灭菌容器送检。对于女性患者,先用窥器扩张阴道,然后用灭菌棉拭子取阴道后穹隆处或宫颈分泌物作培养或涂片镜检。注意事项:①生殖器是开放性器官,标本采集过程中应遵

2

循无菌操作以减少杂菌污染。②阴道内有大量正常菌群存在,采取宫颈标本应避免触及阴道壁。③疑产妇有宫腔感染,待胎儿娩出后取宫腔分泌物,并同时取婴儿耳拭子一同送检。④沙眼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采集时尽可能多的取上皮细胞。 16.哪些标本不能作厌氧菌培养及如何运送标本?

痰、支气管镜采样(无特殊保护套)、咽拭子、排出的尿及阴道拭子不能做厌氧菌培养,粪便标本厌氧菌培养,只能做难辨梭菌的培养。在运送中最常用的是注射器运送法,此外还有无氧小瓶运送法、棉拭运送法、组织块运送法、大量标本运送法。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最迟不超过半小时。标本不应放在冰箱里,因为低温对一些厌氧菌有害。

17.细菌的超微形态及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区别如何?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形三种。之所以称原核是指其核则不是一个具体的结构,没有核膜。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质和胞浆颗粒等。除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外,各类生物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细胞壁。例如,植物的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霉菌的细胞壁则为几丁质,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为肽聚糖、垣酸和脂多糖。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肽聚糖骨架通过四肽侧链和五肽桥连接成为三维空间。不含有芳香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薄,除少量肽聚糖构成细胞壁的内层外,由大量脂多糖构成其外层,并有脂蛋白形成镶嵌结构,其中含有芳香氨基酸和含硫基酸。 18.细菌的特殊结构都有哪些?其功能是什么?

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鞭毛、菌毛、荚膜和芽胞。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由简单的角蛋白–肌蛋白组成。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及性菌毛两种,普通菌毛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菌毛受体相结,发挥粘附作用,而性菌毛中空呈管状,能在细菌之间通过接合传递遗传物质,故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荚膜是细胞壁外的一层多糖物质具有抗原性,能抵抗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芽胞是某些细菌的繁殖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胞浆脱水浓缩而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具有多层膜结构,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强,可潜伏数年或几十后重新繁殖生长。 19.什么是L型细菌?其形成原因?

L型细菌是一类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染色时不易着色,且着色不均匀,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可形成,又称为“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球”,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都可诱导细菌形成L型,其表现为具有明显的多形性,革兰染色阴性,能通过细菌滤器,对渗透压敏感。L型细菌的主要意义在于仍有致病性,能引起间质性炎症。而且是临床上感染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 20.脂多糖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功能是什么? 脂多糖是由类脂和多糖组成,是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包括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等三部分。类脂A是内毒素的毒性分子,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无种属特异性,故不同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其毒性大致相同。核心多糖具有细菌属和组的特异性,同一属和组的细菌,其核心多糖均相同。特异性多糖是脂多糖的最外层,构成重要的菌体表面抗原,从而决定了种或型的特异性。 21.如何才能更好的发现和鉴定微生物?

首先,选择适合特定标本类型的初次培养基,为了发现所有潜在的重要致病菌,还应选择适当的孵育温度和气体。其次,对初次培养基上所发现的分离物应确定它们进一步鉴定的内容。最后,在已鉴定的细菌中确定哪种要进行抗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22.正常菌群的含义是什么?

人自出生后,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通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它们在与宿主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微生物群的内部及其与宿主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能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交流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习惯称之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菌群大部分是长期居留于人体的又称为常居菌,也有少数微生物是暂时寄居的,称为过路菌。 2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①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通过粘附和繁殖能形成一层自然菌膜,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保护膜,可促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及定植,从而对宿主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正常菌群除与病原菌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位置外,还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以及产生抗生素、细菌素等起作用。可以说正常菌群是

3

人体防止外袭菌侵入的生物屏障。②刺激免疫应答:正常菌群释放的内毒素等物质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保持活跃状态,是非特异免疫功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③合成维生素: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如核黄素、生物素、叶酸、吡哆醇及维生素K等,供人体吸收利用。④降解食物残渣:肠道中正常菌群可互相配合,降解末被人体消化食物残渣,便于机体进一步吸收。 24.什么是条件致病菌和菌群失调?

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也能使人患病:①由于机体的防卫功能减弱,引起自身感染。例如皮肤粘膜受伤(特别是大面积烧伤)、身体受凉、过度疲劳、长期消耗性疾病等,可导致正常菌群的自身感染;②由于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发生了定位转移,也可引起疾病。例如大肠杆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可引起腹膜炎、泌尿道感染。因此,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和正常菌群之间以及正常菌群中各细菌之间,保持一定的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平衡失调,以至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细菌的比例关系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称为菌群失调。 25.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菌群失调的常见诱因主要是抗生素、同位素、激素的不合理使用,另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失常也是重要原因。去除诱因后一般可使菌群复常,也有长期失调难于逆转的情况。

26.临床上常见菌群失调症有哪些?

临床上常见的菌群失调症有:①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偶尔发生致死性葡萄球菌脓毒血症;②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生长旺盛并侵入组织发生肾炎或膀胱炎;③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也可发展成全身感染;④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并产生一种肠毒素及细菌毒素,导致假膜性肠炎。

27.常用培养基有哪几种?其成分主要是什么?

常用培养基有普通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增菌培养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氮源、碳源、无机盐、水分及一些生长因子,它们主要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和生长环境。 28.通常培养基中根据需要可加入哪些抑制剂和指示剂?

依据细菌生长代谢特性,可选择性的加入某些抑制剂和指示剂。常用抑制剂有胆盐、煌绿、玫瑰红酸、亚硫酸钠、亚硒酸钠、某些染料以及多种抗生素物质。常用指示剂有酚红、溴甲酚紫、溴麝香草酚蓝、溴酚红、中性红、中国蓝、甲基红、酸性复红等。 29.标本接种技术有几种? ①平板接种法:初次接种成功后,连继划线或分四区划线接种。②液体接种法:将试管倾斜30度角,接种环触到试管的内壁研磨数次,然后让试管回复到原来的直立位置淹没接种部位,这样可以避免气泡的产生。 ③琼脂斜面接种法:首先将接种针插入斜面正中,垂直刺入底部,抽出接种针令其在斜面琼脂上作S形划线。④穿刺接种法:本法多用于双糖、半固体或明胶等高层培养基的接种,由培养基中央刺到距管底约半厘米处,然后沿穿刺线退出接种针。⑤倾注培养法:该法常用液体标本的细菌定量计数。方法是用无菌吸管吸取原标本或经适当稀释的标本各1 ml ,分别置于直径为9cm 的无菌平皿内,倾入已融化并冷至50 ℃左右的培养基约15 ml ,立即混匀待凝固后倒置于35±1 ℃培养18 ~24 小时,做菌落计数。 30.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有哪些?

①细菌产生可破抗生素或使之失去抗菌作用的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拓扑异构酶等。②对抗菌药物的渗透性降性。主要表现:外膜通透性降低及药物泵出系统。③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如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导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④代谢途径的改变。如在肠球菌培养基中加入亚叶酸,肠球菌利用亚叶酸后可对磺胺-甲氧嘧啶由敏感转为耐药。 31.β-内酰胺酶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是什么?

β-内酰胺酶是一群酶,根据分子学结构可将其分为四群。①A群β-内酰胺酶为丝氨酸蛋白酶,主要作用于青霉素类药物,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②B群β-内酰胺酶为金属酶,其活性部位为结合锌离子的硫醇基。③C群β-内酰胺酶主要是头孢菌素酶,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染色体上,可被诱导或重组。④D群β-内酰胺酶为苯唑西林酶。大量试验证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细胞壁前体的存在都可以诱导β-内酰胺酶的合成,其作用机制为β-内酰胺酶与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