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下载本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引导看短片,提示,联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着问题去仔细思考着看 一个被眼前美景吸引的人,难见山外之山;一个被蝇头小利困扰的人,难睹天外之天

第一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含义

一 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万物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也就是人们关于整个宇宙的根本观点。

补充:世界观是人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周围世界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慢慢地,人们对所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一定的看法。开始对个别的、具体的事物,孤立的、分散的现象有了一定的看法,然后眼界逐渐扩大,最后形成对世界的本质,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形成了一个总的看法,这就形成了世界观。

二 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即关于人生价值、目的、意义等观点的总和。

补充: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何在?对它的看法就形成思想观点,有了思想观点就会产生相应的对人生的态度,这就是人生观。 三 价值观

构成人生价值的三个要素: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以及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补充:一个人的内在价值指的是他的潜在创造力或劳动能力;外在价值是指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在于他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的尊重和满足,更重要的是他为社会尽了什么责任,作了什么贡献。

在中国,政府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各地均有“希望工程”基金会专门用来帮助失学儿童上学,“希望小学”风起云涌,努力争取让所有孩子不因没有钱而读不起书。很多名人公开或是私人赞助孩子们读书或是给学校捐款。他们的慷慨解囊,使一批批孩子能够重返校园邵逸夫小学、梁咏琪希望小学、

第二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内在联系

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指导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生活道路。

价值观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目标,包括人生的总体目标呵具体目标,人的生活目标受人的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支配,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社会理想,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不同的理想与认知支配着不同的生活方式

→犯罪症结之所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人们所接触的外界信息多种多样,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选择什么样的信息进行消化,对人的心里意识形成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Eg:。。。。。。,一旦吸收了不良

信息,其个性,或者说其发展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出现不健康的甚至是反社会的倾向,如果进一步发展下去,势必会演变成为犯罪心理。

第三节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剖析犯罪原因 一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理想是一个人的做人和奋斗的目标

现实是走向这一目标的出发点、过程、方式以及环境条件

理想和现实一旦发生冲突,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eg,一个人的理想是开创一番事业,开公司驾豪车,但现实呢,他小学毕业,开设公司的启动资金没有,也没有任何的技术……,除了这些,此人一遇挫折,便非常困惑,怨天尤人,你们觉得他的结局会怎样?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不同的理想与认知支配不同的生活方式,理想是一步步实现的,一步登天,好高骛远都不妥

二 人生态度的错乱

一个人的一生走向,成败如何,都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可以讲是错误的人生态度,导致犯罪的。

对自我的放纵、好逸恶劳、懒惰、迷惘、妄想天上掉馅饼……,都属于人生态度的错乱。因此,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在参与诚实合法的社会劳动和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更有太多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伐走过每一天,他的人生态度就不能错乱。 三 心无大爱

作为一个中国人,爱国报国、建设祖国是崇高的责任,心无大爱会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自己作为新世纪中国公民所应肩负的历史责任,服刑人员也应该反省自己犯罪给国家、给社会、给他人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和伤害。

自私自利心理是犯罪的一大根源,一个人一旦树立了爱国、为国、为民的思想,他是不会犯罪的,因为他的生活有了正确的方向,不至于误入歧途或随波逐流。服刑人员犯罪往往都是因为自我思想严重,在钱、权、利等一切的自我面前,忘记了大爱

第四节 服刑人员应当怎样做,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 从世界观出发

1 树立正确理想,坚定信念

正确的理想不会使人们迷惘、彷徨以致放错;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本保障,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成功的一半 2 加强学习 重视实践

学习能填补内心的空白,精神的空虚,还能消除思想的愚昧,可以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回归社会后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强法制观念,促使认罪服法,安心改造;才能矫正恶习,根治恶习,弃旧图新,重塑自我;才能摆脱愚昧,走出迷茫,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开阔眼界,陶冶身心,充实自我;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俗,文明礼貌举止,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正确树立劳动的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学会一技之长,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素质,为将来就业谋生自食其力打好基础。

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进行劳动实践,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实践,能够体验劳动的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能够树立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观念;能够去除好逸恶劳,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颓废腐朽的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影响;能够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技能,正握一技之长。 3 立足自我 加速改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对于犯了罪的人来说,重要的是深刻的吸取犯罪教训,及时调整不健康的心态,时时刻刻注意约束和矫正自己的言行,踏踏实实的从挫折中奋起,战胜自卑、自曝、自弃、懒惰、消极等劲敌,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改造的每一步。 二 从人生观出发 1 明确人生目的 追求正确的人生目的 2 反思人生教训

一个人犯了罪,受到刑罚或者惩罚无可非议,对每一名服刑人员来说,不能因此消沉,更不能执迷不悟,应当从人生观问题入手,从人生态度入手,总结和吸取犯罪教训,重新开辟正确的人生道路。 3 拨正人生航向

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教育中拨正人生航向;刻苦学习先进的理论,在理性思索中拨正人生航向。 三 从价值观出发 1 服刑人员正确的价值观

明确责任和贡献的人生价值标准,扭正以往名利为重的人生价值标准;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目标;在改造过程中重塑健康人格

错误价值观的表现:反社会心理(仇视心理;强者无罪论;罪因客观论;补偿恶念);功利性改造(行为上具有投机性、隐蔽性、欺骗性);超现实的精神物质享受(不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追求清闲安逸的生活;精神享受:寻求感官刺激和心理感应;物质享受:攀比消费、比阔气、比排场);扭曲价值观(有偿改造的思想蔓延;竞争手段滥用;互监意识减弱,和平改造、共度难关的思想盛行) 2 正确理解和对待利己主义

犯罪从一定层面来讲,就是不择手段地谋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惜冒不道德的危险,甚至是犯罪,无论是盗窃、抢劫、贪污、挪用、赌博、卖淫、贩毒……,可以说都是为了一己之利,而这利己主义的思想已经将你带进了监狱

在服刑期间,受利己主义影响,部分的服刑人员已经形成了功利性改造的错误目标。不惜一切采用各种手段以获得最大减刑、假释量,并且扭曲运用市场法则为自己功利性的目标服务,不仅不利于个人改造秩序,对狱内改造质量也具有极其恶劣的影响。

最终目的=== 拥有完美人生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着不同的人生意义,每个服刑人员都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拿出勇气摆脱过去错误的思想意识的束缚,加强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坚持正确的行为方向重塑完美人生,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诱惑不动心,这才是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一条新生之路。

补充: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难免要有失策或愚蠢的行为,难免会失去自己所不应该失去的东西,在人生旅途中。人生的路属于自己,如何选择呢?只有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命运的实现,昂起自己理性的头颅承担起自己的命运,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一个人沦为罪犯,是人生的一大悲剧,但伤心过后,悔恨之余,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选择又摆在面前,是破罐子破摔,混天度日,虚度余生,继续滑下去,还是振作精神,吸取教训,克服困难,坚持走新生道路?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在尊重人的自然属性(人的吃喝拉撒等等原始本能活动,人的自然属性是指

人生来就具备的一些属性,比如:吃东西、喝水、繁殖、对生的渴望等等。)和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由于生存在社会中才需要具备的一些属性,比如:你吃饭要吃熟食,要使用碗,走路的时候要走马路,要上学,要工作等等。)的前提下, 正确的看待社会,看待自己和他人,端正人生态度,看远、看淡,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为人民的幸福,他人的快乐,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