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第1学期《概论》课考试复习提示(1) 下载本文

2017—2018年第1学期《概论》课考试复习提示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0=20分) 2、多项选择题(2×5=10分) 3、判断题(1×10=10分) 4、问答题(10×2=20分)

5、材料分析题(20×2=40分)

二、题型说明:

1、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紧扣教材内容,主要考核对本课程基本命题、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

2、问答题主要考核对本课程中有关原理的掌握和理解的能力;

3、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准确理解材料意思;其次必须紧扣所提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能运用教材原理分析的,尽可能贴近教材内容;再次,要讲究分析问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创新性。回答问题要观点正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三、考试范围和复习重点

1、考试范围:2015年修订版教材第一章至第八章、党的十九大报告。答案以2015年修订版教材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准,请用2015年修订版教材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复习。

2、重点:各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第八章、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章、第六章、第一章、第五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四、复习要求:

1、对于客观题,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和十九大报告,认真阅读,并划出其中的关键词加以理解;

2、对于问答题,关键是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切忌死记硬背;

3、材料分析题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是反映当今社会现实问题的材料,要认真阅读理解,尽可能把教材的有关原理搞清楚之后,关键在运用原理分析问题,注意把原理、材料、逻辑性有机结合起来。

一、单选题:(1×20=20分)

1、最早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2、“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4、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7、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时:三个有利于。

1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我国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就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20、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其核心和目的是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24、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25、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标志是:新的领导阶级。

26、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2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28、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从严治党。 29、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指导性路线。党中央制定这个路线的主旨是:变革所有制。

30、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

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2、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是:共同富裕。

3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在: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3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38、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

3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 4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42、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和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导力量。

2

4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4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45、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6、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4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是:公有制经济。 48、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

4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5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是: “五个统筹”。 54、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5、我国所有制结构存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的要求 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57、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关系

5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

59、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60、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61、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群众观点。 6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6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6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5、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6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68、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二、多选题:(2×5=10分)

1、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民主,和谐,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和谐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

10、新型化工业道路: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和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体现为:能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高精神动力、能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能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4、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的认识。

17、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特点是:低投入、低消耗、高质量、高产出。

18、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正在实施的战略方针有: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1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

20、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2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2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柱和三个基本特征是: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24、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25、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7、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8、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0、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完成是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31、中华民族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32、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3、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的领导。

34、我国现阶段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5.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宗旨和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