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逐次展开,这样增加了景致的层次,描述了廊子使人在视觉上产生多层次的美感。

2、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臵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几乎?表示程度,避免绝对化,与后面的?可以说?强调安上镜子后的效果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有墙壁隔着 ?不隔?指的是墙上有镂空的图案,?界?指的是有廊子界着,?未界?指的是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4.从第7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墙上、墙根,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5.第7自然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这一特征。

6.发挥想象,把6、7两段文字看作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层次丰富、景致幽深,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自然和谐,富有情趣。

3.第7自然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这一特征。

4.发挥想象,把6、7两段文字看作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层次丰富、景致幽深,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自然和谐,富有情趣。 5.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花墙和廊子]

6.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是如何体现的?[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7.选文中的加点字?补?有何作用?[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匠心,善于重视图画美,使单调化为多彩] 8.选文列举了苏州园林哪些增加景致深度的方法?[用墙壁隔,用廊子界,安大镜子] 第9段: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极少?表示很少但不是完全不使用,也有使用的情况,强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对自然美的追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第十段:文章的结尾有何妙处?文章留有余地,引起读者的观赏愿望,使人不断回味和思索,也想亲自到苏州园林观赏一番,领略其中美景。 《故宫博物院》

1、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故宫最大的大殿堂,建筑雄伟壮丽,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3、太和殿的主要的饰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作主要的饰物? 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权的象征,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在介绍太和殿时,定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找出方位词。 定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5、第6段?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中?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约?写出了?两米?是朱漆方台的大致高度,去掉就不准确了。 5-8段

1.5、6两段文字分别先从外部说明了太和殿的外观;再从内部说明了太和殿的内部装饰。

2、这几段文字主要介绍太和殿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的特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从外到内的空间顺序,第一段写太和殿的外观第二段转入写内景。

3、这几段文字除主要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4.5、6、7三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内景和用途。 5.以上三段文字主要按照由外到内,由特点到__用途__的顺序说明。 6.5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列数字

7.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中的?俗称?意思是?较普遍的称呼,非正式的名称,大众给予的称呼

8、6段为什么对龙的描述达10次多? 因为龙指代皇帝,突出对龙的说明,以显示皇帝是龙的化身,突出皇权的尊严。 9.8段描绘皇帝举行重大的典礼就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太和殿的重要,也说明封建帝王借此显示他的威严. 10、选文6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 词: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从、周围、下面。

11.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

12.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14.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 1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 [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16.5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它的特点是? 太和殿外观 , 雄伟壮丽 色彩鲜明, 。 17.6段的立足点分别为 : 朱漆方台 雕金蟠龙

18.6段在立足点①中延伸出哪些方位名词?立足点②中延伸出哪些方位名词?立足点①:正中,上面,背后,两旁 立足点②:殿顶,中央,周围,下面 19.6段的说明对象是 ? 太和殿的内室 20.7段的说明对象?太和殿的位臵

21.太和殿的位臵是在哪?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22.8段的说明对象是?太和殿的用途、作用

23.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24、5、6段文字都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请分别具体说明突出了什么样的特征。①太和殿的宏大壮丽 ②太和殿内景龙的图案的精美

25、从上述5、6两段文字看,选文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生动说明

26.5、6、8三段文字分别突出了对什么的描述?用意是什么?5段突出对色彩的描写,显示太和殿的辉煌壮丽;6段突出对龙的描写,显示皇帝是龙的化身;8段突出对仪仗的描写,显示帝王的威严。

28.本文最后一句话?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故宫建筑上的总体特点,表现参观者的赞叹之情。 结构上照应前文

+3单元《中国石拱桥》5段

1、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 [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3单元《苏州园林》1-2段

1、作者开头写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有什么意图?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2、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3、?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3单元《苏州园林》3-4段

1、文中?自然之趣?的?趣?指的是 情趣 +3单元《苏州园林》6-7段

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有墙壁隔着,?不隔?指的是墙上有镂空的图案,?界?指的是有廊子界着,?未界?指的是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从第7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墙上、墙根,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3.第7自然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这一特征。

4.发挥想象,把6、7两段文字看作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层次丰富、景致幽深,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自然和谐,富有情趣。 5.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花墙和廊子]

6.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是如何体现的?[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7.选文中的加点字?补?有何作用?[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匠心,善于重视图画美,使单调化为多彩] 8.选文列举了苏州园林哪些增加景致深度的方法?[用墙壁隔,用廊子界,安大镜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复习重点 《大自然的语言》 1-2段

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物候现象

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3、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5、品析

①?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②?融化?河水解冻,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滴答滴答的清脆入耳,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③?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草木破土而出,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小草就像是季节变换的显示器。 ④?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⑤??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

⑥?孕育?拟人。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⑦?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簌簌?摹拟风吹落 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⑧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⑨?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10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的天使。 11?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 6-10段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都?有什么表达作用??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4、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6、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可不可以先写古今差异?)不能,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7、第8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8、第8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①句,这段文字是按逻辑顺序解说事理的。

9、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10、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11、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起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2、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②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

异。

13、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①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②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③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14、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①举例子 ②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15、第九段可分为三层,③—⑧句为第三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 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楚。 16、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 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7种禾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17、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空间因素,后者是时间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复习重点 《大自然的语言》 整体把握

第一、二段中,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9)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10)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11)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作者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象、典雅。 1-2段

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物候现象

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3、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5、品析

①?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②?融化?河水解冻,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滴答滴答的清脆入耳,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③?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草木破土而出,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小草就像是季节变换的显示器。 ④?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⑤??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

⑥?孕育?拟人。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⑦?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簌簌?摹拟风吹落 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⑧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⑨?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10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