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17、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8、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烦琐、不拘小节,而又善良、宽厚、仁慈、乐于助人。 19、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麻木与迷信。 20、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答: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1、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热情、乐于助人。

《背影》知识点 重点语段:5-7

作者: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xian,苏州扬州人,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出现在车站送别一段。文中从两方面着笔写父子车站送别。父亲对儿子是无微不至的,他为儿子做了一切。儿子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在开始时并不理解,还在内心暗笑他的?迂?。?背影?的出现,使儿子清楚地看到了一颗慈父的爱子之心,终于完全理解了父亲。在这句话中一定要理解?聪明?一词的意思,这是反语。这句话表达了儿子的自责和内疚,悔恨自己的幼稚无知,真正懂得了父爱。 2、?背影?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各有什么作用?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那个背影? 答 ?背影?在文中出现过四次。开头点出?背影?这个标题,并设臵下悬念。接着追述往事,为?背影?的出现做渲染和铺垫,直至具体而细腻地描写?背影?,最后又通过?背影?再现,深化?背影?,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是全文描写的重点,也是作者抒情的高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3、动词:走<探<攀<缩<微倾。

作用:这些动词表达出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以及他对儿子的深厚感情。

4、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可从?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起至?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5、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6、第一自然段:这一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7、?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说明父亲是坚持要自己去的,这一处很关键,说明父亲觉得能为

儿子尽心尽力才舒心。

8、?蹒跚?一词很关键,连平地走路都是蹒跚而行,可想而知上下月台更难了。 9、?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句不仅是本段,也是全文关键的一句,全文的焦点就是这个背影。

11、?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一句能表现父亲对?我?的怜惜、体贴、关照。 1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

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1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

父亲可以走了。但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父亲也看在眼里,但能让儿子受用,自己费点事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于是嘱咐儿子不要动。可见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1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15、?进去吧,里边没人。 ? 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独生子

所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便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16、说?聪明过分??太聪明?,是对八年前在父亲面前那种心态的否定。父亲为自己跟人讲价钱,嘱托茶房,

都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却麻木不仁,一味自以为是,好像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不聪明了。

17、?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反语;强调?我?那时对父亲

的不理解。

18、文中两次写到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一次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之泪;

第二次写出对父亲的依依不舍,是惜别之泪。

19、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20、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21、?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外

貌 ,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照应了开头 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24、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

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25、?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用第一人称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时,不能作直接描写,用\似的\

表明是在推测别人的心理活动。同时,从内容上说,也表明买橘子这件事对父亲来说并不轻松。

26、?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 \找\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依依不舍的感情 27、?我的眼泪又来了。? 从内容上,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的依恋、感激和敬

爱之情。从结构方面:照应前文中\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段末用此作结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或突出了父爱深情)

28、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29、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30、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1、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反语。

表明作者悔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32、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

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33、文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什么? [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深切。] 3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35、?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36、概括本段内容。[买橘送别] 37、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38、?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免得出意外] 39、⑴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看到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而伤心地流泪。

⑵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的感情。 ⑶在晶莹的泪光中: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依恋的感情。 ⑷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思念的感情。

41、文章为什么要交待?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这一情况?这句是从儿子方面着笔,一方面说明对父亲的爱不能理解,另一方面从侧面表现父亲的 爱。

42,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同样的?不容易?,作者为什么要略写这细节?( ①从全文看,课文的标题是?背影?,文章的重点是写父亲的背影,父亲的慈爱、老态龙钟、步履艰难都集中在这个点上。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正面看到的形象,不是背影,所以要略写; ②从详略安排的角度看,前面详写了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这里也应该略写。

42、一共写了四个。开篇:记忆里父亲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这时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跟父亲分别时的?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 。别后追忆?背影?,??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43、背影中作者在文中流了四次眼泪,你能分析一下每次所表达的情感吗?第一次流泪:?我从北京到徐州打

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伤心的眼泪

第二次流泪:?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现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

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感动的眼泪

第三次流泪:?等他的背影混入到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离别的泪

第四次流泪:?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的泪

《老王》知识点 重点语段:8-16

1、 语句分析?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

幸者,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2、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

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见书)

3、 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4、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老实:规矩不惹事。(2)胡

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老实:为人忠厚诚信。 5、 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作者什么要这样写?

为了突出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6、 作者说老王送来的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有限的鸡蛋怎么会数不

完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含义吗? 这些鸡蛋凝聚了老王对?我?们的真诚谢意,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7、 对于像老王这样的不幸者,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帮助他们改善处境。 8、 课文结尾句子说:?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一个社会总是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作者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9、?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能否换成?站立?? 不能。这里是夸

张的写法,强调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10、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突出

了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出老王的不幸,关心他的太少了。

11、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对老王关爱较多,

所以老王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

12、从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

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转身进屋?的动作,是老王比较熟悉的——进屋拿钱,所以他赶忙说:?我不要钱。?这里也暗示出,作者一家是经常资助老王的。

13、为什么想起老王就?总觉得心上不安?? 总觉得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关爱太少。 1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中的?强笑?能否换成?笑着??为什么? 不

能换。?强笑?说明笑的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

15、最后一段中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害怕?是指怕老王虚弱的身体禁不住生活的压力,表现了作

者善良,表现了作者和老王之间深刻的友情。

16、选文中?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这里运用什么描写? 表达老王

矛盾的心情:即又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

17、记叙了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

蛋表示感谢。 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的人。他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善良?。

18、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接了鸡蛋、香油后给老王钱,担心他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

上不安。 19、分析?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而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20、?没动用?、?一再追忆?、?捉摸?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对老王的哀悼和怀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复习重点 《中国石拱桥》

作者:茅以升,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 1、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文章结构:总分总

4、本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说明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石拱桥的喜爱,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的赞美。 5、(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6、(册) 赵州桥的特点、卢沟桥的特点:P 33

7、石拱桥总的特征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8、《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通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的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9、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时间为顺序。

10、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独拱石桥,一个是联拱石桥。 2-5段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创造性体现在: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拱上加拱,桥身更加美观。 3、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当时?起到了时间的限定作用,指在赵州桥建造之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而不是在现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主要? 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才是主要。主要表明桥的设计者不止李春一个人,李春只是很多设计者中起决定作用的一个,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引用张嘉贞的话是为了体现赵州桥的构造特点和艺术价值,增强说服力。引用张鷟的话是为了说明赵州桥的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6、第5段中心句: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7、?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中的?肩?能否换成?边??面??头??去掉?各?行不行?为什么?不能换。因为?肩?准确地说明了小拱在大拱上的位臵。?各?表示?各自??分别?,说明大拱每个肩上都有两个小拱,去掉则说明大拱上共有两个小拱,与原意不符。 8、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不能调换。形式优美是承接上段而写的。结构坚固,是下文要说的,两者的关系是递进的。

9、第三小节提到《水经注》里?旅人桥? 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10、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大约??可能?表示不确定,是作者的推测,如果去掉与现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

密的特点。 ?几乎?既强调了我国石拱桥分布的广泛,又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性。

11、第二段文字说明了我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①有悠久的历史。 ②几乎到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