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下载本文

预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一、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了解教材

1、 孔子的思想有哪些?

2、 老子的思想有哪些?

三、重点难点

(一)孔子生平: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

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材料1: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材料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 《论语·颜渊》

答案:1.“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2.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

材料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材料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材料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材料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材料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答案:1. 有教无类; 2.学习要实事求是; 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

4.要学思结合; 5.要坚持真理;其它——因材施教等。

(四)《论语》名句

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7、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五)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宣传

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后来,楚国派兵来,才给他解了围。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吗?为什么?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为什么后来受到推崇,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答案: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在55岁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

十四年之久,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原因是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另外,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儒家学派后来受到推崇是因为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

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 (六)孔子对世界的影响

儒学在海外的影响非常大,遍及东南亚,甚至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地。可以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儒学的影响。

儒学对日本的影响十九世纪上半叶前,儒学在日本思想界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即使在明治维新后,日本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仍深受儒学影响。在政治上,日本人着重儒家的道德自觉精神。在企业经营上,强调「和为贵」的诚信精神,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就是儒家敬业乐群精神的最好体现。在家庭观念上,日本人也特别强调「孝」道。

儒学对新加坡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影响很大,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廉政公平、高度文明等方面,都表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 儒学对韩国的影响自古以来,韩国对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研究十分突出,直到今天也

是如此。

(七)老子的哲学思想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材料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答案:1、“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

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八)老子的政治主张

1、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答案:“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九)老子:影响力

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 汉初黄老无为而治 ? 文景之治

在汉文帝、景帝时期,由于二帝都以道治国,提倡节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与民休息,使国家长时间处于安定的状态,人民的生产日渐提高,国家日趋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正式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与科技

单元线索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1)孔子创立儒家学说——老子创立道教 孟子荀子发展儒学——百家争鸣

西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时期——儒道佛三教合一,儒学更新仍为主流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批判思想

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四大发明、天文、数学、农业、医学;第

1课 孔

子与老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仁”和“礼”;为政以德。 A、“仁”:仁者爱人

a含义:对统治者而言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对所有人而言,要理解体贴他人,以此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途径:“忠恕”之道;

(“恕”是“爱人”的低一点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高一点的要求是“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就是“己之所欲,宜施于人”)

c评价:仁是其思想的精华部分,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

时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在当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B、“礼”:“克己复礼”

a含义:“礼”就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做人要符合“礼”的要求。 b途径:“正名”

c评价:体现了政治思想的保守一面。

C、治国方案:“为政以德”;“以礼治国”,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天命观): “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对教育的贡献: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总结学习和教学方法;整理六经。 (三)历史地位: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其所创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2、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知识拓展: a中庸思想:孔子认为“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意思是既不过分,也

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b“仁”与“礼”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东周典藏史官,主要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中。

A、哲学思想:

a道:“道”是抽象的概念,是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的本源;

“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双方并可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守静”。 B、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评价:积极方面: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

消极方面:愚民政策

(三)历史地位:老子是中国第一位探讨宇宙起源的哲学家。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

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