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5分)
咏风(虞世南)
还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咏风(李峤)
剪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两首咏风诗均用侧面描写,句句写风而不见“风”字,虞世南的《咏风》通过“舞”“____”“枝”、“_____”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2分) 【答案】“歌”“花”
(2)李峤的《风》中“剪”“催”二字用的极妙,请任选其一加以分析。(从修辞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剪”字巧用比喻,把风喻为剪刀,象剪刀一样扫落秋叶,形象地表现出秋风之迅疾。“催”字为“催促”之意,运用拟人手法,风促花开,暗示春风使万物生长,促发生机。 【解析】
咏风(虞世南)太宗的第四子李泰,封为魏王,他作了一首咏风的诗,请陪同的大臣也作一首,所以题作“应魏王教”。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舞”、“歌”、“枝”、“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应制之作,情感常不由境发,除非正好触动心弦。又多为酒肉之宴,颂扬之歌,因而难以看出诗人独特性情。
咏风(李峤)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是细心,不急不慢,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急浪高,写出了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
三、写作(45分)
21.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的内容。理由写一句话,内容写两点。(5分)
倡议书
各位同学:
杭州垃圾革命可谓如火如荼,目前全市日均垃圾量12000余吨,按此计算,三年时间可把西湖
9 / 10
填满。为了响应杭州市政府提出的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 ,特将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倡议:
(1) ; (2) ; (3)珍惜他人的劳动,为大家创造舒适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学生会
2019年9月1日
【答案】
理由:也为了继续留住杭州的生态美、人文美
倡议:(1)邀请大家参与“还杭州美丽,做垃圾分类”活动垃圾分类的意识 (2)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并做记录,使垃圾分类做得更好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有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在田间小道上散步,突然看到地上有双鞋,估计是附件一个农夫的。学生对老师说:“我们把鞋藏起来,躲到树丛后面,看看他找不到鞋子的感受怎么样?”
老师摇摇头;“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你可以通过帮助他给自己带来更多快乐。你在每只鞋子里放上一枚硬币,然后躲起来观察他的反应。”学生照做了,随后他们躲进了旁边的树丛。
没多久,一个农夫来到这里,把鞋往脚上套去。突然,他脱下鞋弯下腰,从里面摸出了一枚硬币,脸上一下子充满了惊讶和欣喜。他又继续去摸另一只鞋,又发现了一枚硬币。这时,老师和学生看见他激动地仰望蓝天,大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真情,话语中谈到了生病无助的妻子、没有东西吃的孩子......
学生被这个场景深深感动了,他的眼中充满了泪花。这时教授问:“你是不是觉得这比恶作剧更有趣呢?”
学生说:“我感觉到了以前从不曾懂得的一句话——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请以“给予比接受更快乐”为题,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续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抄袭、套作,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师生姓名。
【答案】略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