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实验学校2019学年初二第一学期开学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乖巧懂事。

(2)“只好”一词可见周强很少去乡下看望母亲,引出下文周强带着女儿去看望母亲的情节,体现了周强平时忙于工作,疏忽了对母亲的关爱,也体现了周强女儿的懂事。

10.为下文周强与女儿去乡下看望母亲的情节做了铺垫,体现了老人善解人意,为儿子孙女小辈着想的思想感情,同样衬托了周强对母亲的关爱甚少。

11.周强的“欣慰”是指女儿懂得照顾老人,赡养老人;“惭愧”是指女儿给自己“上了一课”,让他明白了平时忙于工作,太少关心自己的母亲了,因此而感到惭愧。 (三)非文学类作品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5题

【材料一】

巴库时间7月6日10点43分,北京时间14点43分,当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执行主席、阿塞拜疆文化部长阿布尔法斯.加拉耶夫的木槌重重落下,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产申遗成功,整个过程用了14分钟。至此,良渚古城遗址成为我国第37项世界文化遗产,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项,与意大利并列全球第一。

【材料二】

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负责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等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展现出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多元一体”特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良渚古城遗址在空间形制上展现出的向心式三重结构——宫殿区、内城、外城,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谁会等级“秩序”建设、凸显权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揭示出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

5 / 10

城市文明所创造的“藏礼于器”方面展现出世界同期罕见的科技水平,展现了5000年前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材料三】

按照“世遗”标准,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和管理要做的更多。依据《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多级联动编织《良渚古城遗址管理规划》等13个系列规划,形成上下一体、左右衔接、多规合一、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体系。

早在2017年,余杭区成立了良渚遗址遗产监测管理中心。2018年,该中心的监测与预警系统投入使用,今年1月正式开始数据采集。这一套系统投入1800万,利用遥感卫星影像、无人机、地面专业前端设备和人工app巡查,从宏观到微观,对遗产地进行天、空、地全方位监测。按专家的说法,目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达到“碾压级”。

遗址外围水利系统由已知11条坝体构成,控制范围达100平方公理,距今已有5000余年,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外围水利系统将努力从“省保”升级为“国保”,这两块将统筹起来,通过规划来促进整个区域协调发展。 12.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13.良渚古城遗址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请从材料中找到相关的“实证”。(6分)

14.概括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做法,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6 / 10

15.现在杭州已经拥有了呼吸、大运河、良渚等3处世界遗产,作为一名杭州学生,我们要主动当好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写一条。(2分)

【答案】

12.良渚古城遗址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3. (1)良渚古城遗址向心是三重结构,成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等级“秩序“建设的典型手法,揭示出长江流域早期国家的城市文明所创造的“藏礼于器”的规划特征。

(2)在工程选址、规模、设计与建造技术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14.(1)加强制度建设 (2)极大宣传力度 (3)出台相关法律

15.在社区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

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秦穆公谓伯乐曰( )②形容筋骨( )③三月而反( )④喟然太息( ) 1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臣 有 所 与 共 担 纆 薪 菜 者 曰 九 方 皋 此 其 于 马 非 臣 之 下 也。 18.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的句子的意思。(3分)

7 / 10

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19.九方皋相马有什么“天机”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分)?

(1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秦穆公对伯乐说.谓:对……说 ②句意:形体容貌内在的筋骨.形容:形体容貌 ③句意: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同“返”,返回 ④句意:叹气着叹息.喟然:叹气的样子

(17)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停顿及语感问题,注意在标志性词语及虚词后多加注意判断。 (1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使:派

句意:你派出去找马的人,马的色泽、公母还不能知道(了解),又能知道什么好马呢(什么是好马呢)?

(19)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

答案:(16)①对……说 ②形体容貌 ③同“返”,返回 ④叹气的样子 (17)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18)①你派出去找马的人,马的色泽、公母还不能知道(了解),又能知道什么好马呢(什么是好马呢)?

(19)九方皋在相马过程中,忽视次要的因素,使自己的精力集中起来,去抓住千里马的根本特征.启示:要想真正认识一件事物,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8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