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考研道路勘测设计笔记 下载本文

道路勘测设计笔记最终版

公路功能及分类?不同功能公路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2011复】

公路有哪些功能?公路设计中哪些部分是与公路功能有关的?【2013A】

1、道路功能的概念

道路功能是指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通过功能是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 通达功能是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2、公路按功能分类

公路按功能可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三类。其中干线公路又分为主干线公路和次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分为主集散公路和次集散公路。

①干线公路:应为用路者提供高效的通过性,尽量减少或消除平面交叉、出入口和支路汇入。

②集散公路:为干线公路与地方公路的连接公路,以汇集地方交通、疏散干线交通为主,应控制平面交叉、出入口和支路汇入。

③地方公路:应直接与用路者的出行端点连接,以提供通达性为主,开放平面交叉、出入口和支路汇入。

公路分级和城市道路分类的主要依据分别有哪些?并简述我国现行的公路分级和城市道路分类情况。【2007】

公路分级的依据:其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适应的交通量。

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六车道适应的交通量。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适应的交通量。 4、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适应的交通量。

5、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双车道、单车道适应的交通量。

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车道;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城市道路分类依据: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分类。

快速路:设有中间带,双向四车道以上,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

主干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为次干路与居民区、工业区、市中心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等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区域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叙述设计速度的定义,设计速度对平、纵面线性的哪些指标有直接影响?【2005】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哪些?这些依据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是什么?【2006】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道路建筑界限的作用。【2008复】 设计小时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的区别是什么?各自的作用如何?【2009复】 设计速度的作用是什么?公路设计中确定设计速度应考虑哪些因素。【2010A】 设计车辆的作用是什么?设计中如何选用设计车辆?【2010B】 试述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2011A】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通行能力、道路建筑界限的作用。【2012复】 V85、通行能力名词解释。【2013A】

1、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作用:汽车的行驶性能、外廓尺寸以及行驶于道路上不同种类车辆的组成对于道路几何设计具有决定作用,比如确定路幅组成、车道宽度、弯道加宽、纵坡大小、行车视距等都与设计车辆有密切关系。

类型: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前三者是公路标准)。

选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大型集装箱运输公路以鞍式列车为依据。其他公路以小客车和载重汽车为依据。城市道路以铰接车作为控制。

2、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

①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作用: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道路的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直接与设计速度有关。同时也影响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的确定。

各级公路应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公路设计应根据公路的功能、等级及交通量,结合沿线地形、地质状况等,经论证后确定合适的设计速度。

对于一条道路而言,设计速度是一个固定值。设计速度对于极限值指标的选用,如最小半径、最大纵坡等,具有控制作用,但对非控制指标无控制作用。由于设计速度的不足,避免产生速度突变,保证汽车行驶的连续性,就要用到运行速度。

②运行速度(V85):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通常用测定的第85个百分位行驶速度作为运行速度。

应用运行速度的设计方法:根据设计速度初定道路线性,通过测算模型计算路段运行速度,用速度差控制标准检查和修正线形,以修正后的运行速度为依据确定路线其他设计指标。

3、设计小时交通量: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到达的小时交通量,即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我国一般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作用:是确定车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能保证交通安全通畅,又能使工程造价经济合理。

4、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在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对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分析,可正确确定道路的等级、规模、主要技术指标和几何要素。高速公路及一、二、三级公路的路段,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和交织区段,一、二、三级公路的平面交叉等,按规定需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分析、评价。

5、设计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设计通行能力由可能通行能力乘以与该路服务水平相应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和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得到。

6、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