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第2单元 5卢沟桥烽火 第1课时 江苏版 下载本文

5 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2~5自然段,写日军在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开火,企图侵占宛平城,遭到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抗击。其中,第2、3自然段写日军以“搜查”失踪的士兵为借口企图入侵宛平城,遭到守城的中国士兵拒绝后向中国军队开枪。第4、5自然段写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卢沟桥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劳与声援。

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本文条理清楚,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因此,训练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1.认识“衅、寡”等生字;会写“喉、凌”等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体会“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来源学科网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体会“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难点】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1.读书指导。 (1)初读感知。

上课开始,教师可出示反映日寇侵华暴行或与“卢沟桥事变”有关的图片、录像片段,结合简介“九一八”事变及其前后的历史背景,然后揭示课题,同时设置悬念:“卢沟桥事变”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教益?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对于不理解的字词,要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对于难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精读感悟。

首先,应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时间的词句,抓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指导学生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出课文大致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为学生有序地复述课文做好准备。 其次,要抓住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也为复述课文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最后,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第一要有顺序,做到条理清楚;第二内容要具体,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加上自己根据课文所想象的内容;第三要有感情,复述时表情要丰富,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2.合作探究。

本文在写我军与日军交战场面时,用枪声、炮声、喊杀声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本文的中心设计探究性思考题: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表现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抗争精神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反复品读文字,在小组内充分合作,自主发现,畅谈对思考题的认识,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敌我双方言行的对比来探究,抓住具体的语言材料来谈感受。

【教师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

2.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历史意义。

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准备】

1.朗读课文,预习生字词语,理解生词的意思。

2.查找“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以及“卢沟桥”的相关材料。

2课时。

第课时

来源学§科§网Z§X§X§K]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重点】

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