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新课标古诗鉴赏 下载本文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答案】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答案】DE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答:

11、【答案】略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安徽卷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21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

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详解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

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

22

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后从整体上思考。

答案示例: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解析 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答: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答: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答: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

23

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解析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

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