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优秀) - 图文 下载本文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XXX XXXX

图3-2 庐山俯瞰

3.1.3 气候类型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且垂直气候—植被—土壤地理分带规律鲜明。山上年平均降水1800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温度11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8%,山下年平均气温是1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1100毫米。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1.9℃。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1天,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称。从山麓至山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地等植被类型齐全,逆行和顺向演替均具有代表性。自然状况下,土壤发育与植被类型相匹配,依次发育有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以及山地沼泽土、水稻土、草甸土等类型。

- 6 -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XXX XXXX

图3-2 庐山云雾

3.2 社会经济条件

3.2.1 历史渊源

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东汉明帝(58~75年在位)时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6~8世纪又为道家、诗人、学者驻地,寺庙道观遍布。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观音桥、周瑜点将台、爱莲池、三叠泉、含鄱口等。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3.2.2 城镇沿革

牯岭镇在江西庐山山顶,海拔1164米,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是拥有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优秀生态旅游景区三块

- 7 -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XXX XXXX

金字招牌的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牯岭镇东起庐山的三叠泉景区,南至汉阳峰景区,西到铁船峰、石门涧景区、北至小天池、大寨景区,面积46.6平方公里,海拔1116公尺,常住人口1.2万人。1953年建镇,1958年复改云中公社,1968年更名东方红公社,1977年改牯岭镇公社,1981年改牯岭镇街道,1987年改牯岭镇。

牯岭镇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是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的中心,世界上少有如此繁荣的高山岭镇。街道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芳草萋萋,鸟语花香,街区有众多的商店和餐厅。电影院、图书馆、戏院、游泳池、灯光球场、学校等建筑点缀谷中。环岭而设的宾馆、饭店、疗养院、医院、旅行社、邮局、银行等服务设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叶丛中。设计独具匠心的街心公园在正街中段,呈半月形。园内有一牯牛雕塑为牯岭标志。周围花香木茂,绿草如茵。园中又设有多种石桌、石椅供游人休息。这里终日游客不断,或散步消遣,或较量棋艺,或促膝而谈,各得其乐,各得其所。白天可在这里凭栏远眺浩浩长江和九江秀色,入夜,可在这里欣赏庐山、九江灯火,美如幻境,恰似人间天堂。

牯岭街又是庐山风景区的交通中心,从这里出发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与庐山机场、九江、长江航道、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相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图3-3 牯岭镇

- 8 -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XXX XXXX

3.2.3 人文价值

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或陈运和等诗文名家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陈运和诗《庐山》称“三叠泉直泻青史,五老峰耸立古诗,仙人洞深藏抱负龙首崖腾飞情思,含鄱口难吐感触,芦林湖汇聚现实,花径走过历代名士,天池阅尽苍茫人世,白鹿体壮养于书院 东林绿荫尽染佛寺”、“可见蒋介石残留足迹,敬仰毛泽东居住旧址,匡庐奇秀甲天下,世纪巨著出自此”。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和爱莲池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

图3-4 “美庐”摩崖石刻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