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0高考全真模拟卷09
生物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B.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 C.人体细胞内的蛋白质、酶和激素中都不含核糖
D.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也能分解衰老、受损的细胞器 【答案】C
【解析】线粒体能为活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以定向地运动到细胞中代谢旺盛的部位,A正确;只有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原核细胞中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正确;有些酶的本质为RNA,RNA分子中含有核糖,C错误;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也能分解衰老、受损的细胞器,D正确。 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1
【答案】D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教材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解题思路】观察线粒体时使用的染色剂是健那绿染液,A错误。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原理、方法、相关溶液(CuSO4溶液)的浓度均不同,不能混用,检测蛋白质应用双缩脲试剂,B错误。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在患者家系中取样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C错误。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需要使用卡诺氏液处理根尖,以固定细胞形态,D正确。 3.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学者做出卓越贡献,正确的是 A.萨顿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D.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B正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是推测了可能有转C错误;化因子的存在,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4.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根的向地性、茎的向光性均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②赤霉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促进细胞伸长 ③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④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其休眠期将会被打破
⑤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这表明细胞分裂素在此条件下能延缓
2
叶片变黄
⑥环境因子可通过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 A.①③⑤ 【答案】D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题思路】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根的向地性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的向光性只能体现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①错误;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但并不直接参与代谢过程,②错误;豌豆幼苗切段中,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③正确;脱落酸会抑制种子的萌发,④错误;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这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⑤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⑥正确,故答案选D。
5.目前认为血液中高浓度的三酸甘油酯是心脏病的高危险因子,而Y受体的致效剂S可以显著降低三酸甘油酯浓度。现用小鼠作为材料来证明“S的作用是专一性地通过Y受体达成”,下列哪个设计方案是正确的
A.可以通过活化Y受体的基因使小鼠大量表达Y受体 B.可以通过剔除Y受体基因使小鼠不表达Y受体 C.在小鼠体内注射大量的S从而增强Y受体的作用 D.在小鼠体内注射针对S的抗体从而把血液中的S清除 【答案】B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实验分析和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要证明 “S的作用是专一性地通过Y受体达成”,则需在实验过程中体现S只能通过Y受体才能显著降低三酸甘油酯的浓度,故实验应分为两组:一组S与Y受体结合,一组S不与Y受体结合(可通过选择性地剔除Y受体的基因来实现),B符合题意。
6.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一种鸟类——白头鸭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 增长速率 第2年 0.66 第4年 1.52 第6年 2.83 第8年 3.69 第10年 2.91 第12年 1.20 第14年 0.03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A.这14年,白头鸭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3
B.第12年时,白头鸭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鸭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可调查白头鸭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答案】C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8年下降,但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B错误;白头鸭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8年时的两倍,C正确;白头鸭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种群增长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数据分析能力。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9分)图1所示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将一小株该绿色植物放入一个
三角瓶中,如图2所示,在瓶内放置一个测定CO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胶塞塞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一段时间瓶内CO2浓度的变化。图3所示为25 ℃时,a、b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H]代表的物质是: (填“NADH”或“NADPH”);其中A过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