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2理解性情景默写 带答案 下载本文

短歌行(曹操)

1.用设问与比喻的手法来抒发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 ? , 。

2.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却仍然忧愁难消的句子是: , 。 3.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 , 。

4.引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来抒写诗人求才若渴的句子是: , 。 , 。

5.引用《诗经?小雅?鹿鸣》里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热情礼遇贤才的句子是: , 。 , 。

6.借自然现象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 , 。 7.描写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情谊的句子是: , 。 , 。

8.诗人用情景交融与比喻的手法勾画出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的场景的句子是: , 。 , ?其中“ , ”这两句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过。

9.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

, 。

10.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 , 。 1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曹操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于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 , ?

1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 。

13.“ , ? , 。”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并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

14.“ , 。 , ?”以乌鹊择木而栖来比喻贤才在歧路徘徊,表达作者对他们前途命运的关切。

15.曹操为成就大业,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的四句诗是:

, 。 , 。

《归园田居》(陶渊明)

1.“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起统摄全篇的作用,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对自己多年的官场生活进行总结,表示后悔的诗句是: , 。

3.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 , 。 4.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而是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的句子是: , 。 5.用数量词静态描写自己房屋面积的大小和房屋数量的多少的诗句是: , 。 6.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 , 。

5

7.“ , 。 , ”四句用视听结合和以动衬静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村落中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8.运用双关手法表达出忘记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时的田园生活感到惬意两句是: , 。

9.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 。 这两句也是本诗的主题诗句。

10.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11.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

12.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 。

13.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5.动态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景的诗句是: , 。 16.以鸡鸣狗吠声衬托山村静谧的诗句是: , 。 17.表现无官一身轻悠闲自在的诗句是: , 。

《兰亭集序》(王羲之)

2.写兰亭集会盛况的两句是“ , ”,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3.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四句是: , , , 。 5.表现兰亭集会那天气候宜人的两句是: , 。 7.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8.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静躁不同”,“静”指他在文中说的“ , ”,“躁”指“ , ”。

9.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 。 10.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 11.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 。 12.作者用“ , , ”表达对欢乐时光常常短暂的喟叹。

1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14.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 。 15.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 , 。

6

16.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 , , , 。 17.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 18.王羲之在《兰亭集序》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 , ”,人生是短暂的;“ , ”,死亡是自然规律,谁都不可能长生不老,并引用《庄子·德充符》中的“ ”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批评了当时士大夫们在生死问题上所崇尚的虚无倾向,他说:“ , 。”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 , 。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 ”;近观:“ , ”。仰视:“ ”;俯瞰:“ ”。 总结:“ ”。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 。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 。 , , 。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 , , ? 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 。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 , 。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 。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 , 。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 。

《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 ) (《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 。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 。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

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 。

7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 。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

《游褒禅山记》(3、4段)(王安石)

1.作者用“ ,往往有得,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 , ”,照应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 ”,照应了“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 ”,照应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毛浙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4.古语曰:有志者,事竟成。《游褒禅山记》中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5.“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 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有“力”而无“志”,未达到目的,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 , 。

8.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 。 9.《游褒禅山记》中,体现作者的观点的句子是: , , ? 10.《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表达治学态度的句是: 。 《鸿门宴》(司马迁) 1.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 , 。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 , 。 3.形容自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 , , ? 4.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 , 。 5.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