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00+60)m连续梁0#块支撑体系技术交底 - 图文 下载本文

抽芯成型管道 预埋金属螺旋管道 预埋塑料螺旋管道 0.0015 0.0015 0.0015 0.55 0.20-0.25 0.14-0.17 0.6 — — — 0.5 0.45 预应力筋每段伸长量按下式计算: △Li=10x*Pp/(E*A) 式中:Pp—计算段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x—计算段管道长度(cm); E—预应力筋弹性模量(MPa); A—每束预应力筋截面积之和(mm2) 每束预应力筋张拉伸长量=每段预应力筋张拉伸长量之和 (3)根据张拉设备标定证书的线性方程计算出钢束每个张拉加压阶段对应的压力油表读书。 4.1.12.2.3 钢绞线穿束 在预应力穿束前,将钢绞线前段戴上特制的塑料保护帽,防止在穿束过程中钢绞线头部摩擦、碰撞松散。穿束主要以人工为主,卷扬机为辅。当穿束较长,人工比较困难时采用卷扬机穿束,具体步骤如下: (1)人工将单根钢绞线从波纹管一头送至另一端。 (2)利用已穿好的钢绞线牵引Φ16mm钢丝绳从孔一端拉至穿束端。 (3)将所有要穿钢绞线端部焊接在一起,并焊接挂钩,将钢丝绳上挂钩和钢绞线上挂钩相连。 (4)开动卷扬机,收拉钢丝绳,将钢绞线束从穿束端拉至另一端,同时将钢绞线焊接影响范围内长度切除。 (5)钢绞线穿完后及时将外漏钢绞线用塑料布缠绕包裹,防止污染生锈。 (6)调整千斤顶的位臵,使千斤顶、锚环、孔道三者位于同一轴线上。 钢绞线预留孔布臵图 4.1.12.2.4 张拉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之前应进行锚口、喇叭口、孔道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现场测定。与设计给定的数值进行比较,出入较大时,由设计单位进一步检核。 横向预应力筋张拉立面图 横向预应力筋张拉侧面图 (1)张拉顺序 预应力筋的张拉应遵循同步、对称的张拉原则。即先腹板、顶板,先下部后上部交替进行、从外到内左右对称进行。 当灌注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且混凝土龄期达到5d后,即可进行张拉。 (2)张拉次序 先张拉纵向预应力筋,后张拉横向,张拉先后按设计张拉顺序进行,最后张拉竖向预应力筋。 (3)操作程序 1)安装工作锚:首先将锚下垫板上的杂物清除干净,以保证锚圈与垫板密贴,接着安装工作锚环,每个锚环内穿入钢绞线,要求按照编束顺序依次穿入,不得交叉,然后在孔内安装夹片。注意锚圈必须装在锚下垫板止口环内。 2)安装限位板:要求与工作锚相应,每个孔穿入一根钢绞线。 3)安装千斤顶:千斤顶上套入钢绞线后,用手拉倒链葫芦调整其上、下、前后的方向及高度,保证千斤顶、限位板和工作锚头与孔道轴线相重合,并相互密贴。然后接上千斤顶的油路,张拉缸进油,空载运行1-2个循环排除空气,并将大缸伸出2-3cm空缸。 4)安装工具锚:安装方法与安装工作锚相同,应在夹片背面涂抹退锚油(石墨或石蜡),便于退锚。但要保证工作锚与工具锚之间的钢绞线相互平行,不得交叉。 5)在工具锚夹片后钢绞线做好量测伸长量的标志。 张拉设备安装示意图 6)开动油泵,千斤顶稍进油,让千斤顶蹬紧,检查工作锚,工具锚、千斤顶等是否密贴和对中。 7)两端油泵同时进油至设计张拉力的10%,量测伸长值标记的初始读数,并做好记录,同时用石笔在紧靠工具锚的钢绞线上划线做标记,用以观察滑丝情况,同时放松倒链。 8)两端继续同步进油,为了保证两端尽量同步,采用两端分级控制。当两端油压上升至设计吨位读数时,再次测量伸长量标记的终读数,并记录、计算实际伸长量。实测伸长量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其限差不大于±6%,如不符合,必须查明原因予以处理;符合者持荷5分钟,如油压下跌应及时补足。 9)一端千斤顶持荷,另一端千斤顶缓慢回油卸压至千斤顶不松脱为止,量测钢索伸长标记的读数,计算钢绞线的回缩量,并校核。 10)计算方法:钢绞线回缩量=设计张拉吨位时伸长标记读数-回油卸压至千斤顶不松脱(锚固后)伸长标记读数-工作锚与工具锚间钢绞线的弹性回缩。若回缩量≤6mm,拉紧倒链,卸下千斤顶。 11)在紧靠工作锚的钢绞线上用红油漆划线,以观察滑丝现象。 12)另一端重复以上类似步骤,若油压表有下跌现象,应先补足后进行。 13)当理论伸长值>千斤顶行程时应采取分次张拉的方法施加预应力。分次张拉就是在第一次张拉时,千斤顶行程不够,拉不到设计吨位,而需回油卸压锚固后,令千斤顶回程,重复安装工具锚进行二次张拉,直到拉到设计预应力吨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