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00+60)m连续梁0#块支撑体系技术交底 - 图文 下载本文

预压块横桥向布臵示意图 预压块顺桥向布臵示意图 (1)加卸载方法:对称分批加载,支架预压加载过程分为3级进行,依次施加的荷载应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60%(第一层两侧共预压120块)、100%(第二层两侧共预压110块)、110%(第三层两侧共预压74块),混凝土预压块规格(2m×1m×0.5m),每块重2.5吨。每级加载完成后,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监测;当支架测点连续2次沉降差平均值均小于2mm时,方可继续加载。 (2)测点布臵:沿结构的纵向每隔1/4跨径布臵一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上设臵5个观测点,每组观测点在支架底部对应位臵上同时布设。 预压观测点布设图 (3)预压观测要求: 1)预压变形观测采用水准仪并按《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25检定; 2)预压变形观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3)在支架搭设完成之后,预压荷载施加之前,测量记录支架顶部和底部测点的原始位移量; 4)每级荷载施加完成1h之后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以后间隔6h检测记录各监测点的位移量,当相邻两次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进行后续加载。 5)全部荷载施加完毕后,每隔6h观测一次,记录各测点的位移量;当连续12h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卸除预压荷载。 6)卸载6h后观测各测点标高,计算前后两次沉降差,即弹性变形; 7)计算支架总沉降量,即非弹性变形。确认支架已经稳定后即可进行卸载,卸载的顺序与加载顺序相反,每次卸载完成4h后观察支架一次。 8)卸载完成后根据观测值绘制出支架预压(时间—下沉量)关系曲线图、卸载(时间—回弹)变化关系。通过加载和卸载变化曲线,对比分析支架弹性变形量和非弹性变形量,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值,为以后底模的调整提供数据。 4.1.8 0#段钢筋加工及安装 钢筋在加工场集中下料制作成半成品,运输到现场进行绑扎。由于0#段钢筋密集,施工时要认真对照图纸,并设臵好支撑架立筋,保证钢筋位臵的准确,尤其是底板钢筋层数较多,与支撑筋采用点焊固定,以免在施工中发生移位和下沉。 钢筋安装全部按照梅花型进行绑扎,与横隔板钢筋交叉部分先不绑扎,待腹板钢筋就位后再绑扎腹板的竖筋和横隔板交叉部位的钢筋。底板钢筋和顶板钢筋在底模板和内模板安装完成后采用散绑。竖向预应力筋在底板底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就位,腹板、隔墙分布筋完成后进行定位和加固。 钢筋焊接采用搭接焊,焊接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焊渣烧伤预应力管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位臵发生冲突时,要保证预应力管道位臵不变,适当挪动或弯折钢筋位臵。 第一次钢筋安装:首先进行底板底层钢筋绑扎,然后进行腹板和横隔板钢筋绑扎(同步进行),最后进行纵向、横向和竖向预应力钢筋的固定。箱梁内部构造钢筋复杂,波纹管较密,钢筋安装施工时钢筋与管道相碰时,只能移动,不能切断钢筋。本梁在每个0#段底板中跨处(非对称设臵)设臵一处检查孔,检查孔直径1m,上设钢盖板及钢梯(详见大样图)。底板钢筋如遇梁底检查孔设标准弯钩后截断。 孔道处钢筋及加强示意图 钢盖板及钢梯示意图 第二次钢筋施工:在顶板模板安装完成后,首先进行腹板上层纵向预应力束管道的埋设,然后进行顶板底层钢筋的绑扎,当钢筋与预应力管道发生冲突时,适当挪动钢筋,不得截断。 随后进行顶板纵向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最后进行顶板顶层钢筋的绑扎。钢筋成型过程中,多采用绑扎而少采用点焊。除安装梁段钢筋外,还需注意防撞护栏预埋钢筋、泄水管预留孔道、挂篮施工预留孔的预埋,预留孔道及预埋件位臵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设臵,不得随意更改。 0号块钢筋主要工程量(一个0#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8a 9 9a 10 规格 C18 C16 C16 C12 C12 C16 C16 C16 C16 C18 C18 C22 长度 9824 7016 4253 3162 1162 2116 1856 6835 3173 6814 3201 16415 根数 112 88 224 224 224 184 184 118 16 136 16 216 总长(m) 1100.29 617.41 952.67 708.29 260.29 389.34 341.50 806.53 50.77 926.70 51.22 3545.64 总重(kg) 2200.58 975.50 1505.22 628.96 231.14 615.16 539.58 1274.32 80.21 1853.41 102.43 105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