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地方级生态功能红线。
5.4 强制性原则
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必须实行严格管理。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的观念,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与管理措施,做到不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5.5 动态性原则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之后并非永久不变,红线面积可随生态保护能力增强和国土空间优化适当增加。当生态功能红线边界和阈值受外界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时,应当适时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基本生态功能供给。
6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6.1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参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等文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识别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敏感、脆弱的区域,
— 11 —
确定生态功能红线的划定范围。
6.2 生态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估
在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内开展区域生态保护现状调查,系统分析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及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威胁状况,综合评估生态保护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6.3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依据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方法,在生态功能红线的划定范围分别进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明确生态保护目标与重点,在空间上识别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
6.4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
将各类生态功能红线进行空间叠加与制图综合分析,按照生态功能类型、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等级确定边界。在高分辨率遥感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生态功能红线区进行地面勘界,最终划定生态功能红线的地理分布界线。
6.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集成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编制不同类型生态功能红线
— 12 —
专题图件和生态功能红线总图;调查与收集生态功能红线的基础信息,建立生态功能红线空间信息数据库,完成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报告。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技术流程参见图1。
— 13—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重重禁
— 14生生要点生生态态止态态功功敏脆开能能感弱发区区 区区区 生态保护现状评价与重要性评价 结受重生构生与威要态态敏功胁性系感能状状评统服性评况况价务价 生态功能红线叠加分析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 遥感解析 现场调查 边界标定 生态功能红线图件、数据库与文字报告 图1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