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的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
句,使文章读起来充满节奏感,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孟子认为,当义和
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
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
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和批判。
10.作者在文中批判和嘲讽了哪类人?赞扬了哪类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些人的看法。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①范:地名。②气:气质。③垤(dié)泽之门:宋国城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父命之(_______) .(2)以顺为正者(_______) .(3)孟子自范之齐(_______) .(4)而王子若彼者(_______) .
12.用“/”给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划两处。
居 移 气 养 移 体 大 哉 居 乎 13.翻译下面语句。
(1)此之谓大丈夫。
(2)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
14.甲乙两文中“广居”含义相同,喻指 ① 。甲文中“居广居”是“ ② ” 的素养之一;乙文中“广居”可以改变人的 ③ 。
③
①
②
9《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故不为苟( )得也 死亦我所恶( ) 故患有所不辟( )...也
一箪( )食 一豆羹( ) 蹴( )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 )也 .
【答案】故不为苟(gǒu)得也 死亦我所恶(wù) 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一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xiè)也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 ③贤者能勿丧耳(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答案】①用脚践踏 ②古代的一种量器 ③丢掉、遗失 ④天性、天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字词的能力。解释文言字词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一些文言字词的特殊用法。“蹴”动词作状语,用脚践踏。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C项,表转折关系;A、B、D三项为顺承关系。
4.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别通假字的能力。A项,“与”为通假字,通“欤”,助词,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么”;B项,“辟”同“避”,躲避;D项,乡,同“向”,从前。
5.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能力。C项中的“之”为助词,无意。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