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报告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系统规程 下载本文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通常,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由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例如检测具有旋光特性的活性物质,除采用非手性薄层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外,还应增加旋光度的检查。

验证方法见表四。

表四 专属性验证方法

检验项目 概述 鉴别试验用于确化合物区分 鉴别试验 认被测成分符合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呈正反应,而不含被测成分的供其特征 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 作为纯度检查,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应确保可检出杂质测定被分许物中杂质(包括限的含量测定,如度检查和有关物质、重金定量测属、有机溶剂等。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定) 因此杂质检查要求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专属性 行加速破坏,以研究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并比较破坏前后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方法1: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可向试样中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 未知杂质和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 含量测定的目的是得到试样中被含量测定 分析物的含量测定或效价准确结果 方法2: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专属性可通过测定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与另一个已验证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或对试样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用两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比较测定结果。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证明含量测定成分的色谱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 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诸成分在途中的位置,色谱法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他分离方法,个已验证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或对试样用强色谱法和其属性可通过测定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与另一方法2: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恩能获得的情况下,专方法1: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可向试验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杂质与共存物质能得到分离和检出,并具有适当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的鉴别 其有效成分料不得干扰验证方法 专属性要求证明其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备注 对与药品,辅 5/9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4.1.3.4 检测限

检测限(LOD或DL)系指试验中的被测物能够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药品的杂质测定,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限。 (1)验证方法(表五)

表五 杂质测定检测限验证方法

检测项目 方法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方法2:信噪比法 杂质测定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验证方法 (2)数据要求

应附测试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4.1.3.5 定量限

定量限(LOQ或QL)系指试样中的被测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被测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方法的定量限。 (1)验证方法(表六)

表六 杂质定量测定验证方法

检验项目 杂质定量测定 验证方法 信噪比法: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定量限 4.1.3.6 线性

线性是指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检测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的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线性是定量测定的基础,涉及定量测定的项目,如杂质定量测定和含量测定均需验证线性。 (1)验证方法

应在规定的测定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样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个浓度的供试样品每个浓度各一份,每份供试样品测定3次,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

6/9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是否呈线性,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字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2)数据要求

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形图。 4.1.3.7 范围

范围系指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使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要求见线性内容4.1.3.6。 4.1.3.8 耐用性

耐用性系指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收影响的承受程度,为使方法可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4.2 方法确认 4.2.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料和产品中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以及药典方法和其他已验证的法定标准。通过方法确认来证明方法在本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

不适用于: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不需要进行方法确认,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干燥失重、炽灼残渣。各种湿法化学步骤如酸值和检定的仪器方法如pH计,除非有特殊要求。 4.2.2 确认方法

对于方法确认,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由亮膜检验人员分别独立对同一批产品进行检验(如可能,使用不同仪器),比较两人的检测结果来证明方法在本实验室(人员,分析仪器、试剂等)的适用性。

方式二:根据验证目的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关项目进行确认,如表七(仅供参考)。

7/9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表七 检验项目确认内容示例

检验项目 原料鉴别(HPLC法) 有关物质(HPLC法)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否 否 否 否 可能 可能 可能 否 可能 可能 否 是 是 是 可能 是 可能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线性 范围 耐用性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药 含量测定(HPLC法) 鉴别(HPLC法) 制剂 溶出度 有关物质 含量测定 否 否 可能 是 否 备注:“是”代表该项类容需要确认,“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确认。“可能”代表该项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评价确定。

4.3 方法验证、方法确认的管理

企业必须制定方法验证、方法确认的操作规程,应涵盖范围,方案的起草、审批和批准,方案的实施,报告的起草、审批和批准,以及文件的管理等方面内容。 4.3.1 方案的准备

在方法验证、方法确认前,必须依据操作规程进行方案的起草、审批和批准。对于方案,有如下要求:

? 详细描述被执行程序;

? 明确规定被测参数的接受标准; ? 明确职责。

4.3.2 方案的实施

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方面的内容:

? 从事检验的人员必须是合格分析师。 ? 所用分析仪器已通过确认和校准。

? 实验必须依据预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进行,并有记录。

? 实验过程中任何失败的测试,过程中的偏差或异常均需复核和评估并查出

原因。过程中的偏差或异常需通过正式的体系(如调查报告,验证/确认报告中偏差的鉴定和批准)进行记录和批准。

4.3.3 报告

8/9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方法验证/确认工作完成后,应按规定的模板出具报告,并经审批和批准。报告中必须明确的写出结果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 4.3.4 文件的保存

方案、原始记录和报告均应长期保存。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