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实践见习报告 下载本文

奔马律等。有无心脏杂音及杂音的部位、性质、心动期间的传导方向、何处最响、强度。心包摩擦音、心律不齐时应比较心率和脉率。 血管

动脉:桡动脉的频率、节律(规则、不规则、脉搏短绌),有无奇脉、左右桡动脉的比较,动脉壁的性质、紧张度、硬度。股动脉及肱动脉有无枪击音。

周围血管征:毛细血管搏动征,射枪音、水冲脉、动脉搏动异常,Duroziez氏征(杜罗氏征) 腹部

视诊:对称、大小、膨隆、凹陷、呼吸运动、皮疹、色素、条纹、疤痕、体毛、脐疝、静脉曲张与血流方向、胃肠蠕动波、腹围测量(有腹水或某腹部包块时)。

触诊:腹部柔软、紧张,有无压痛、反跳痛(压痛部位及程度),拒按或喜按。 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包块(部位、大小、形状、软硬度、压痛、移动度)。 听诊:鼓音、有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有无气过水声,血管杂音及其部位、性质。

肝脏:大小、质地、边缘钝或锐、压痛。表面光滑与否,有无结节。肝浊音界。如有肝大,应图示。 胆囊:可否触及、大小、形态、压痛。

脾脏:可否触及、大小、硬度、压痛、表面光滑度及边缘钝 或锐。脾浊音界。如有脾肿大、应图示。

肾脏:大小、硬度、叩击痛、移动度。 膀胱:是否触及、上界、输尿管压痛点。 二阴及排泄物

二阴:根据需要进行检查。

排泄物:包括痰液、呕吐物、大小便、汗液。 脊柱四肢

脊柱:有无畸形、强直、扣压痛,运动度是否受限,两侧肌肉有无紧张、压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有无外伤、骨折、肌萎缩。关节有无压痛、疼痛、红肿、积液、脱臼,活动度,有无畸形(强直)、下肢有无水肿、静脉曲张。指(趾)甲(荣枯、色泽、形状)。

神经系统

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

运动:肌肉有无紧张及萎缩,有无瘫痪(部位和程度,系迟缓性或痉挛性),有无不正常的动作,共济运动及步态如何。

浅反射:腹壁反射、跖反射、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

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

病理反射:Hoffmann氏征,Babinski氏征,Gordon氏征,Chaddock氏征,Kernig氏征。 专科检查:按各专科的特点进行书写。

实验室检查:采集病史时已获得的本院及外院的重要检查结果。

9

辨病辨证依据:汇集四诊资料,运用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法、得出中医辨病(病名诊断、鉴别诊断)、辨证(病因、病机、症状分析)依据。

西医诊断依据:从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及各方面总结出主要疾病的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疾病诊断(包括主要疾病和其他疾病) 症候诊断(包括相兼症候) 西医诊断:包括主要疾病和其他疾病

实习医师(签名) 住院医师(签名)

如有修正诊断、确定诊断、补充诊断时、应书写在原诊断的左下方、并签上姓名和诊断时间。

三、示范病例

住院病历记录首页

科别 心内 组别 住院号

姓名 梁某 性别 女 年龄 45岁 民族 汉 婚况 已婚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泸州 职业 务农 工作单位 无 家庭地址 **路**号 身份证号码 ***************** 联系电话 *******

入院时间 2004年 7 月 * 日 10 时 2 分 病史采集时间 2004年 7 月 * 日 10 时 2 分

病史陈述者:家属(某某)可靠程度:欠可靠 发病节气:小暑 邮政编码:646000

入 院 病 历

主 诉:反复突然倒地,不省人事2月,复发加重3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月开始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突然出现头晕眼花,随即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常于坐位或立位时发生,无明显先兆症状,患者因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出现致头部外伤两次,发作时面色苍白,可伴有大小便失禁,无大汗淋漓、抽搐等症、口眼歪斜,倒地后约20分钟左右可自行苏醒。因经费困难而未给予特殊治疗。入院20天前晕厥发作频繁,倒地后常需要30分钟左右才能自行苏醒,醒后感心悸不适、头晕,休息后可好转;1周前上证再次发作,导致左额碰伤来我科住院,心电图检查示:1、心房扑动(5-6:1下传);2、室性逸搏伴短阵室速;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为1、阿-斯综合征;2、扩张型心肌病,心房扑动,2级心功。给予予支持、改善心肌营养、阿托品改善房室结传导及提高心室率等处理后病情稳定出院。于入院前15小时患者再次发作后好转,3小时前病人于睡眠中出现晕厥反复发作,伴叹息样呼吸、四肢抽搐等症;至入院前发作4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为进一步治疗通知120送入我院,证见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心悸,身软乏力。

既往史:患者平素身体尚可,2003年5月在我院检查发现胃癌,经手术治愈。2004年5月2日因劳力性心累气促在我科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及输血制品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身于原籍。无烟酒嗜好。27岁结婚,夫妻关系和睦,育有1儿1女,爱人 4-5

10

及子女体健。月经史:14——— 2004-07-13,无痛经史。

28-30

家族史:父亲早亡,死因不详;母亲健在。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史及遗传病,传染史。

望闻切诊

望诊:扶入病房,体质较差, 姿势自然,查体合作。目光少神,面色苍白,唇周发绀,形体消瘦,颜面无水肿,睑结膜略苍白,未见痉病之病态。望五官:耳轮淡白,无红肿、青黑,鼻端色为常色,未见鼻柱塌陷、鼻翼煽动等。口唇淡,咽喉无红肿或乳蛾证。舌淡红,苔薄白。

闻诊:语声清晰,气息稍弱,口气无特殊气味, 气短,无呻吟、谵语或独语等异常。无喘证、哮证,干嗽,无嗳气、太息。未闻及口臭、汗臭、身臭等。 切诊:脉象:脉缓,结代。

体 格 检 查

T:36℃ P:42次/分 R:20次/分 BP:142/80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正力体型,自动体位,表情安静,精神倦怠,语音清晰,检查合作。 皮肤黏膜:皮肤苍白,温湿度适中,弹性尚好,无水肿,紫绀,黄染,瘀斑,皮疹,蜘蛛痣,肝掌及匙状指(趾)。 头部及其器官: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毛发润泽,无包块.压痛及隆起.凹陷。

眼:眉毛无脱落,无倒睫及眼睑下垂,眼球运动自如。结膜稍苍白,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瞳孔等大形圆,光反射灵敏。

耳:听力良好,耳廓稍苍白,耳道无溢液,乳突无压痛。

鼻:鼻腔通畅,无畸形,鼻前庭梢干燥,无鼻翼煽动及鼻旁窦压痛。

口:气味微臭,唇色苍白,无龋牙及龈血,舌淡红,苔白腻,无黏膜溃疡及出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部:对称,无抵抗感,无颈动脉异常搏动及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腋毛正常。 肺脏:

视诊:呼吸动度对称,节律规则,腹式呼吸为主。 触诊:两侧语颤对等,无摩擦感及皮下捻发感。

叩诊:两肺清音,肺下界平肩胛线第十肋隙,肺下缘移动度3厘米。 听诊: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正常。 心脏

视诊: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以外1.0cm可见。 触诊:心尖搏动可触及,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 叩诊:相对浊音界左下扩大。如下表: 右(cm) 2.0 2.5 3.0 肋间 Ⅱ Ⅲ Ⅳ Ⅴ 左(cm) 2.5 3.5 7.5 10.0 左锁骨中线距正中线约9.0 cm。 听诊:心率42次/分,心律不齐,第一心音较低钝,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11

周围血管征:无大血管枪击音,Duroziez二重杂音、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脉搏短绌奇脉,交替脉。

腹部:

视诊:腹部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反跳痛肌紧张。

触诊:柔软,脐上2厘米稍偏右处有局限性轻压痛,无反跳痛及包块。肝肋下0.5厘米。质软,边缘锐,无压痛。脾未触及。

叩诊:肝上界位于右第5肋隙,无移动性浊音及肝肾区叩痛。 听诊:肠鸣活跃,无金属音及气过水声。

肛门直肠:无痔疮,肛裂及肛瘘,直肠指诊套糊有黑粪,无狭窄,包块及触痛,前列腺未发现异常。 外生殖器:发育及阴毛正常,睾丸,附睾无肿胀,阴囊无湿疹或水肿。 脊柱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叩痛及杵状指。

神经反射:膝,跟键反射,腹壁,提睾反射均正常,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2004年5月8日心脏B超: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反流。2004年5月6日我院腹部B超:1、胆囊切除;2、宫颈囊肿;3、双侧胸腔大量积液。120急救心电图示:1、心房扑动(5-6:1下传);2、频发室性早搏;3、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中医辨病辨证分析:

患者症状以反复突然倒地,意识丧失,无大汗淋漓、抽搐等症以及可自行苏醒为特点,属于中医内科病名“厥证”范畴。本病应与中风中脏腑相鉴别:中风中脏腑病因病机为脏腑亏虚,风阳、痰湿、痰热蒙蔽清窍,阻滞脉络,临床表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可鉴别。本病病因病机为患者中年女性,有明确的心脏病史,平素有劳力性心累气促可治患者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脾两虚为本,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口唇无华,舌淡红,苔薄白,缓、结代,为心气亏虚之象,气虚运血无力,以至气血逆乱,上不能供养清窍,下无以濡养四肢,遂致意识丧失,神志不清,猝然倒地,面色苍白,二便失禁等症。综上述,本病病位在心,病性属正虚,辨证为心气亏虚,气血逆乱。预后病重预后极差,有生命危险。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中年女性,病程短,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2、以“反复晕厥近两月,复发加重3小时。”

3、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不齐,心率42次/分,第一心音较低钝,P2=A2,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4、2004年5月8日心脏B超: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反流。120急救心电图示:1、心房扑动(5-6:1下传);2、频发室性早搏;3、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修正诊断: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厥证

心气亏虚,气血逆乱。 西医诊断: 1、阿-斯综合征 2、扩张型心肌病

心房扑动 三级心功

诊疗计划:1完善入院相关检查……

2中医内科护理常规、特别护理、病危。

3中医治疗:治疗原则补气固脱、回阳救逆,急与参附注射液推注,汤剂:参脉饮合复脉汤加味

人参10g 附片15g 五味子12g 麦冬12g 桂枝12g 细辛6g 茯苓20g 白术12g

12